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作为珠三角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董事长,于新(化名)在澳大利亚已收购两个物业,作为海外开发的尝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步棋“走得没错,但还不知道对不对”。海外地产开发在他眼中利润并不可观,银行体系、政府职责、公众需求、计量标准等与国内截然不同,他建议“非专业性的国内房企”,不要轻易去走“海外掘金之路”。
深喉
中小企业更想直接收购海外项目
南方都市报:在珠三角范围来看,你们公司出去海外开发项目算早的吧?
于新:时间上来看并不早,发展可能更快一些。我是前年年底开始在澳大利亚找项目的,过了一年左右,才敲定。
南都:你手上澳大利亚的项目,在哪个城市?
于新:在墨尔本和铂斯。
南都:目前开发处于什么阶段?
于新:这两个项目都是通过收购原有旧物业来完成的,在收购之前他们都处在经营的状态,我们买过来之后,继续保持原有状态经营,没有新的变动。
南都:具体的经营状态是怎样的?
于新:墨尔本的综合体,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一万平方米,在当地算是中型规模的项目。铂斯项目占地5000平方米,只有一层平房建筑,租给他人做办公室使用。
南都:此前你都没有海外开发经营经验,收购过程难吗?
于新:在国外市场这些大宗物业的出售信息是非常公开的,你只要去有关网站查询,找到你认为合适的项目,然后去谈价就可以,一点都不难。
南都:与国内相比呢?
于新:更轻松一点,我只需去做决策,报个价就行。会有专业的顾问、咨询公司帮你完成所有的整套的交易流程和手续。
南都:既然可以这么轻松地完成收购,有没有想过买块地做开发呢?
于新:像我们这种中小型房企,没有太多现金流的支撑,没有雄厚资本的支撑,是不会去做这个的。即使国内大型房企到国外去做的话,也会有压力。严格意义来说,你对他们的国情不熟,买地来做项目开发很难赚到钱。跟本地开发商相比,可能国内大型房企的资金实力更强,但对市场的把握度,对客户、建造程序及计量规则的了解跟国内都有很大区别。我有两个朋友在澳大利亚那边做了两个小项目的开发,回报都是比较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