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拉迪对利率和投资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关系的揭示,对政策制订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那就是一定要让实际存款利率为正,让实际贷款利率相对高,才能推动大多数人的消费、抑制投资的过度扩张,不能再继续让房地产膨胀了。
前不久,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写的一本书《中国经济增长靠什么》在中国出版。拉迪曾被美国《国家周刊》誉为“在中国问题上,可以做任何人的导师”。这个人是不是这么牛,有待检验。但该书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应对之举,重点探讨了中国经济(指投资、消费、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恢复经济平衡的一些看法。其中,有关利率政策与投资(储蓄)尤其是房地产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兹做如下介绍,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拉迪的几点看法值得思考
拉迪在分析了中国的利率政策及相关情况后,提出了如下几点看法。
其一,实际存款利率低,导致高储蓄率,导致消费占GDP比重低。1997-2003年,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3.0%,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比重(以下简称储蓄率)为29%,2003年后实际利率变为负值,储蓄率的平均比重上升到36%。对于这一现象,拉迪认为是家庭为了达到既定的存款水平,当储蓄实际回报下降时,会从现有收入中拿出更多的钱用于储蓄。这证明实际存款利率与储蓄存在反向关系,也导致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比较低。
其二,负存款利率导致隐性税收,低贷款利率刺激高投资。拉迪认为,实际负利率也导致隐性税收。2002年2月21日1年期存款利率为1.98%,物价下降0.8%,实际存款收益为2.78%,这接近于1997-2003年平均为3.0%的实际利率。而此后的6年时间,名义存款利率不变,物价大幅度上涨,2008年上半年物价指数是7.9%(这是最高月份数据),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到4.14%,实际存款利率为-3.76%,与2002年的正数比较,下降了6.54%,2008年上半年因此而损失的收入达到6900亿,相当于当时国内生产总值的5.3%。
2003年以后实际贷款利率显著下滑。1997-2003年,一年期实际贷款利率平均为6.8%,而2004年初以来的实际贷款利率平均只有1.7%,导致回报率很低的项目投资很多,提高了投资占GDP的比重。可见,央行低利率政策制约家庭收入和消费增长,导致经济不平衡,也导致2003年以后异常高的投资率。
其三,低利率导致房地产泡沫——刺激房地产投资开发,居民把房产作为家庭首选资产。拉迪认为,低利率对投资的影响在房地产领域尤为明显,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2003年以后明显提高,1996-1999年占比为2.4%,2000-2003年4.1%,储蓄的实际回报下跌到负值以后,房地产投资急剧增加,2010年占GDP的比重达到6.8%,2011年上半年达到9.1%。
拉迪认为,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既不是城市住宅拥有率快速增长的结果,也不是城市化迅速推进的结果。1998年住宅私有化接近尾声时,城市住宅的拥有率达到80%,2002年为82.1%,2008年为87.8%,2010年为89.3%,住宅的拥有率提高是渐进的,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城市化进程也不能解释房地产投资占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