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4日当天,有64.69%的基金减配地产,减配强度4.24,相对强度较大。但随后,伴随着地产股的企稳,基金减仓力度则有所放缓
]
跌停!跌停!
49只地产股告急,地产板块千亿市值瞬间灰飞烟灭。
3年前地产股溃败的恐慌仍让人心有余悸,而这一次,地产股的惊魂
暴跌,是开始还是结束?
地产股千亿市值蒸发
春雷一声发。
3月1日17时之后,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新国五条”细则,作为对2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国五条”的进一步细化,要求对出售自有住房者,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个人所得税。
3月1日当天刚好是周五,这一细则的落地,让投资界炸开了锅,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周末。
卖方紧急加班,各种解读火速出炉。
长城证券一份标题为《意外之喜、重大利好》的研报力挺地产股。
长江证券隐晦地唱空,发布了一份煽情味道十足的研究报告,标题为《即便真爱,也请放手!》,并在里面写道:“市场三部曲:(1)宁可错爱,不可错过;(2)错爱,也请投入爱;(3)错爱变真爱。市场走到了第三步,我们准备第二步结束。即便真爱,也请放手!”但之后又提出,放手是为了更好地牵手。
不过,最终拍板的还是市场。
3月4日,“黑色星期一”空袭A股,当天75只个股跌停,其中就有49只是地产股,占跌停股的65%,A股地产“四大金刚”之称的万、保、招、金无一幸免。
Wind数据显示,3月4日A股153只地产股总市值为10158.47亿元,比前一交易日的11177.66亿元少了1018.19亿元,千亿市值瞬间蒸发。
融券隐现空头阴谋
恐慌过后,本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地产股并没有继续下探,走势趋于平稳。
“3月4日房地产股的集体暴跌,其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对新"国五条"细则的解读错误,引发市场恐慌。”广东广晟财富投资管理中心投资总监刘海影对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说,有一些观点从买方市场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20%的转让所得税将转嫁给买房者,这就已经预支了房价上涨的空间,但事实上,这种解读是不准确的,真正推动房价上涨的还是需求法则在起作用。
在恐慌的背后,做空之手究竟是谁?
引发市场联想的是,在“3·4”房地产股暴跌之前不久,也恰好是转融券业务试点启动的敏感时期,被视为“做空利器”的转融券在这轮地产股的暴跌中究竟饰演了何种角色?
事实上,早在转融券开通之前,地产股的融券情况已经有活跃的迹象。
2月18日,房地产调控即将加码的传闻已经率先传播开来。次日,房地产板块大跌3.82%,居两市跌幅榜第一,四大地产巨头“招保万金”分别大跌5.02%、6.22%、4.27%和7.85%。2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出台楼市调控新“国五条”。
之后,房地产股融券余量逐步上升,空头蠢蠢欲动。
以万科A(000002.SZ)为例,在2月20日融券余量仅为633.32万股,而到了2月28日,融券余量已经上升至1037.72万股,当天恰好是转融券正式推出的第一天。
但是,3月4日,随着房地产股集体暴跌,资金融券做空地产股的态度却开始呈现分歧。
3月4日当天,万科A、招商地产(000024.SZ)、保利地产(600048.SH)和金地集团(600383.SH)四大龙头的融券余量均较前一交易日有所下降;而格力地产(600185.SH)和金融街(000402.SZ)当天的融券余量则大幅增加,格力地产从前一交易日的3400股上升至4600股,金融街则从前一交易日的31.23万股上升至123.87万股,增加了近3倍。
“转融券对市场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刘海影说,目前看来,转融券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房地产股的这波暴跌也很难归咎到融券做空上面去。
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则在分析了本周地产股融资融券的数据之后对记者表示,融券卖出的数量比融资买入的额度是要小不少的,说明一些资金在当时暴跌过程中做了把事件性影响的差价而已,这些数据只能说明市场目前的博弈格局比以前更充分了。
“3月4日的暴跌虽然不能直接跟融券做空画上等号,但做空力量的存在事实上也加速了地产股的调整进程。”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同时,由于做空机制的存在,也对A股一些重仓地产股的资金起了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促使部分资金不得不因为忌惮做空力量而被动减仓。
公募基金被动减仓或成做空元凶
与融券做空的力量相比,不少市场人士则认为公募基金做空地产股的嫌疑更大。
基金去年四季报显示,公募基金在地产板块已然处于超配的状态。截至去年年底,房地产行业被651只基金持仓1225.79亿元,持仓市值占基金净值的4.28%,基金对该行业的配置比重超过标准行业配置比例3.87%,分列23个行业中基金超配的第四大板块。
其中,一些基金甚至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产基金”。中欧中小盘2012年四季报显示,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的9个为地产,而且“招保万金”悉数在列,房地产行业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61.66%。房地产行业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20%的基金就有15只之多,更有156只基金持有的房地产行业股票占基金净值比例超过10%。
“这波地产股的下跌跟之前银行股的情况很类似。”广东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说,股价的下跌过程就是公募基金从超配到标配再到低配的过程,之前公募基金在市场的上涨中超配了房地产股,现在一有风吹草动,由于它们要看业绩排名,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被动减仓,公募基金减仓的过程就是股价下跌的过程。
万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荣欣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基金仓位监测数据则让基金砸盘地产股的动向浮出了水面。
万博基金经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3月4日当天,在其监测的基金当中,有64.69%的基金减配地产,减配强度4.24,相对强度较大。但随后,伴随着地产股的企稳,基金减仓力度则有所放缓,3月5日,51.92%的基金减配地产,减配强度2.17,强度已经相对较小。
QFII抄底?
“什么时候见过地产股跌停?现在就是买入的机会。”罗伟广说,很难不让人质疑做空地产股背后的阴谋,在公募基金从超配到低配引发地产股股价暴跌之后,接下来应该就是外资进来抄底,而市场随后发现房地产企业的业绩依然还是很好,公募基金又再度进场,地产股就将上演去年以来银行股的历史了。
QFII抄底的言论或许并没有言之过早。在本周地产股暴跌之后,大宗交易平台上就已经有QFII耐不住寂寞开始搜集筹码。
3月4日暴跌过后,3月5日和6日,金地集团、万科A和保利地产三大龙头股均现身大宗交易平台。其中,保利地产3月6日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成交28万股,成交金额为317.80万元,而其买方营业部就是QFII大本营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而万科A当天也有机构席位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买入72.76万股。
此外,吴国平指出,从融资融券的数据上看,地产股的融资远大于融券,这说明其实主力资金对地产股的态度可能比大多数人的态度要乐观。
“对我们来说,即使现在不会超配地产股,但起码也是标配。”刘海影说,此前房地产调控政策一直在市场的预期当中,由于早就有所忌惮,所以房地产股的估值一直很低,而经过这一轮暴跌之后,房地产股安全边际已经更加明显了,而未来几个季度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一线地产公司的业绩则是相当明确的,中长期来看已经具备很好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