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早上6点,天蒙蒙亮,这时,松鹤墓园里依然宁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到一块墓碑前,缓缓俯下身跪拜,自言自语道,老伴,我又来看你了。纵然身边人来人往,他只是静静地擦拭着墓碑,献上一束花,倒一杯酒,对着老伴的照片说上2句。
松鹤园里的2棵许愿树上挂满了一张张小纸片,有的写着,父亲大人一路走好,我们姐妹一定会照顾好母亲;有的写着,妈妈,好想好想您;有的就是简单的2个字,思念。生命的消逝令人忧伤,但是,我们可以从中读懂生命的意义,常怀思念之情,长存感恩之心。)
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奇异、高昂的祭品。比如,纸扎的“双层别墅”、“iphone5”等等,售价几十元上百元不等。另外,还有“数码套装”,包括一台平板电脑、照相机、耳机;“银行套装”,包括银行卡、信用卡、网银、优盾……只要是生活中能用到的,祭品套装里一个不落。
祭品贵了、也“与时俱进”了,但做的再逼真、包装再漂亮、售价再高昂,这些祭品横竖都是“一把火的买卖”,逃不过被“付之一炬”的命运。这不仅是一种浪费,也是在表面上下功夫,冲淡人们心中对先人的怀念。
有评论指出,购买“高科技”的祭品,再用“传统的”方法烧掉,着实算不上进步。怎么看都像是“身体跨入了新时代,而脑袋却停留在旧时代”,与文明祭祀的潮流相悖。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又比如,辽宁盘锦开展家庭追思会等祭祀形式追忆前人故事,传承先辈精神;江苏苏州市民政局和殡葬协会发出倡议,呼吁市民趁老人在世时多尽孝,让其老有所养,不必借丧葬活动摆阔气、讲排场。
(间奏)
清明时节,“墓地经济”也引发热议,“坟地产”暴利超过房地产的声音不绝于耳。网友戏称“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坟价欲断魂”。
新华社记者近日以买墓者身份联系了杭州几座陵园,“专车接送”“专人服务”几乎已经是墓地销售的“标配”。一位前去挑选墓地的市民说:“恍惚间还以为自己在看房。”记者调查几个经营性陵园发现,“坟地产“的利润率一般都在50%以上,一些卖到百万元的“天价墓”甚至可以获取10倍以上的利润。
有人认为,公墓当房产经营是暴利根源,墓地应该实行限价、限售。清明节刚到,“北上广墓地开始限售,市民为买墓位半夜排队”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但三地民政部门昨天都表示,没有“限售墓地”的有关规定。
即使限价、限售就能抑制住墓地价格飞涨么?“墓地经济热”的背后究竟是谁在推波助澜?蹊跷的是,对于“坟地产“暴利,消费者一方面骂声连连,抱怨“死不起“,另一方面却对高价甚至“天价墓“趋之若鹜。一位墓地销售员的推销说辞可能说出了不少消费者的心态,那就是墓地“毕竟是最后的住所,百年之后的安居地,马虎不得。”
正是这样的心理,各地推出的的平价墓却少人问津。比如,江西最大的公益性骨灰安放堂建成13年,“入住”率仅为百分之一。杭州市从去年开始实施“双两千“工程,两千个单价2000元的墓穴,一年只卖出27个。宁波市北仑区自2010年就开始推出免费生态墓,但却很少有人申请。
与其说是商家对经济利益的“无底线”追逐,不如说是奢侈、攀比的畸形消费观念导致了奇异、高昂祭品的出现以及“墓地价格疯涨”。因此,有必要将现在推行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推广到“殡葬”上来,倡导清明、绿色的殡葬消费观念。有人说,从土葬到火葬是安葬方式的一次革命,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那么“下一次革命就是骨灰从保留到不保留,这同样需要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那时,墓地不再有市场,焚烧祭品的现象也将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