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置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置信”),作为温州市的本土房企,于2001年涉足房地产开发业务。随后几年,来自地方与中央的荣誉,如“诚信民营企业”、“纳税大户”等,都使得该房企被诸多光环所笼罩。2011年以来持续收紧的调控,却使得这种光环不断黯淡。与诸多房企一样,置信正呈现着跌宕起伏的复杂心态。
浮躁的心态贯穿于此类开发商的业务过程中。
2004年置信在温州“印刷城”———龙港镇开发了地标性建筑龙港置信名都。这一标榜为“温州地产十年之温州人开发的十大名盘”曾名噪一时。但在2010年8月,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该楼盘的商铺产权仅是虚拟的,因此相关业主的许可证迟迟无法办理,其所持有的商铺因此被迫闲置。
此时的置信已急不可待。在房地产高利润的诱惑下,此类房企似乎更青睐于短线投资策略。甩掉置信名都的三个月后,置信身影又出现在温师院的一地块上,并以每平方米3.7万元的楼板价夺得了当时全国的“地王”。当时温州各大房企都对楼市调控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2011年的楼市调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给楼市降温。限购限贷的闸门封锁了大批购房需求,置信已明显感受到市场的萧条。
慌乱的情绪迅速积累。为了预防购房者出现观望情绪,置信采取了保本销价的手段,拉开了当地豪宅零利润的序幕。即便如此,售价也高达每平方米5.7万元。置信加大了促销力度,引起相应用户抱怨,“置信如此频繁发营销短信,这么不自信?”置信割肉卖房,却仍难赢取市场的认可。
置信的心态变动,诠释了国内部分房企的特征:盲目谋求全国扩张;急功近利,重开发轻经营……调控政策的急转弯,固然使此类房企的“舒适度”降低。相比全国其他城市的房企,温州房企更是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的楼市过程。
温州楼市及房企沉浮的背后,三大推手或成关键。
首先是房企已成为自身的融资平台。温州民营企业发达,民间资本雄厚,这往往使企业自身成为其融资平台。从传统的银行信贷到亲友集资,再到民资借贷,都使得资金能迅速从社会各阶层聚集到此类房企内部。当瞄准房地产相应项目时,资本的狂热会促使其迅速流入楼市。
其次是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效应。经济周期的波动,往往带动了信贷的波动。经济上扬,信贷扩张;经济萧条,信贷萎缩。顺周期性效应夹杂着各种负面内容,并使银行给了房企一种“势利”的感觉。
房地产市场扩张时,银行追着房企放贷款。资金的较易获取,推动了高价拿地的热潮;经济萧条时,恰是房企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银行却在此时瞬间变脸了。
作为民间金融改革的试验田,温州非但不能较好支撑起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环境,反而加剧了楼市的波动。
最后是产业空心化带来的恶果。楼市火热下,温州几乎所有民资都尝试涉足房地产领域。实业抱团炒房现象层出不穷,当实业资金流入楼市后,楼市就像一个黑洞,贪婪地吞噬着此类资金。
温州楼市俨然变成了一个赌场,里面充斥着太多的投机因素。产业空心化也使得温州各实业的造血功能丧失。当楼市泡沫迅速破灭时,此类房企猛然醒悟到,想重新回归实业已略显笨拙。
置信代表了国内诸多民资支撑下的房企形象。最近曝出的宁波雅戈尔(600177,股吧)因无法履约而被没收土地出让金、广东湛江(楼盘)知名房企嘉粤集团遭遇破产命运等事件,都见证了房企从风光到落寞的历程。
如出一辙的案例或表明,随着楼市调控的继续深入,以置信为代表的地方中小房企或将难以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