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调控已经站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2013年上半年,楼市在量价齐升的火热表现中告一段落。新国五条 政策的失效,延续着十年来调控政策越调越高的尴尬场面。:
什么才是既坚持市场经济取向又符合经济转型目标的房地产调控模式?中国楼市未来十年的发展将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进行?
7月24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全联房地产商会联合主办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3届年会全面启幕。包括聂梅生、秦虹、任志强、刘晓光在内的百名房地产界首脑人物共同总结与探讨上半年房地产调控的得与失。
通常情况下,宏观形势越好,房地产越好,宏观形势越差,房地产越差;但是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国经济越好的时候,房地产越差,宏观经济不好,就需要房地产来拉动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论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
任志强认为,宏观经济下滑是因为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了调整,保持了投资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作用,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对房地产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63个城市的房价环比上涨,平均涨幅为11.2%,达到了2009年21.2%之后的第二高点。调控在房价调控方面是失效的,而且越调越高,这是客观的情况 ,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在发言中说。
对于新国五条 的政策失利,任志强认为是因为各地在政策执行上差异比较大,没有要求一刀切,各地已经从控制房价转变成了控制房价涨幅 。
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也认为,房地产调控使得购房者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沉重的负担,如果此时推房产税或者是调控政策,就会破坏房地产市场来之不易的微妙平衡,使得行业处于更高的风险状态。
自2003年开始,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已经过去十年。回顾中国房地产的常规发展,每次都是以调控政策为推动,调控到最后力度越来越小,直至被地方政府化解。
对此,聂梅生认为要准确定位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如果继续将房地产作为投资,那么三驾马车 中投资就太大了,消费太少了,应该将房地产从投资变为消费和内需 。
另外,要建立以改革为基调的房地产长效机制。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同地同价,才可以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推动住房供应的多元化,从根本和机制上形成双轨和多轨的土地供给市场。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结构性的变化。
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在发言中提到,房地产粗放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开发商而言,下一步无论是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地产企业要坚持自己的发展模式,形成良好的投资组合的方法,培养模式转换的观念。如果有自己好的模式,能够在模式上创新,就一定能够坚定发展的方向,走出一条稳健和快速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