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未来买房,尽可能多瞅几眼品牌开发商
这段时间,杭州楼市维权之声四起,记者听到的质量纠纷不少。
对于这类事,我们应该分开来谈论。一方面,我们理应理解购房者的委屈,对于用差不多一生来交换的物品,购房者对于一丝一毫的较真都属正常。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理解开发商的苦衷,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风险,事实上,很大一部分要让其来承担,更何况,房子毕竟是手工产物,流水线上出来的产品尚允许有一定的不合格率,手工造出来的房子存在部分的问题也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在对待房子质量这件事上,我的立场十分明确,那就是看房子的质量问题因何产生。如果是手工产品带来的某些工艺不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开发商在规划设计,建造施工中出现的大纰漏,或者是营销过程中刻意存在的夸大、隐瞒,甚至是欺诈行为,就显得不可饶恕了。如前段时间,下沙的龙宝城市广场爆出的“阳台”变“窗户”,就涉嫌欺诈了;至于闲林乐山红叶爆出的楼板混凝土被刨、钢筋网裸露的问题,只能说他们的房子连基本的质量也没过关。
事实上,上述的房子质量问题,还是显性的,购房者只要在验房时多用点心,还是能发现问题的,可怕的是那些隐形的问题。就像有媒体曝出的那样,下沙梦琴湾(小区网 论坛)的房子,小区的电力设备额定负荷达不到住户的用电需求,导致多次的跳闸、小配件烧坏等电路事故,让住在小区内的住户饱受酷热之苦的同时,还担惊受怕于安全隐患;闻堰的三江花园(小区网 论坛),在房屋交付10年后,水管在一个月内竟然爆裂6次,给住户造成很大的生活麻烦。这些涉及水电等更为隐匿的设施设备,光凭购房者在购房时的一对肉眼,怎能发现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显性还是隐形的房屋质量问题,有关职能部门还是难脱干系的,正是他们在验收过程中的不够严苛,让购房者在收房乃至入住多年后,承担了太多本不需要他们来承担的责任。
行文最后,我只能建议,未来各位买房子,首先看的应是开发商的口碑与品质,无论如何,那些大开发商所造的房子,其整体质量,应在中小开发商之上,退一万步讲,买知名度高的开发商的房子,即便真的出了问题,就沟通与协商的便捷程度而言,也会理想很多。
“交付门”其实是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国人对房子的热情,向来不亚于对自家的孩子。后者大抵还是可以用“瘌痢头儿子自己好”的心态来稍微安慰,对前者却未必如此宽容。
清人魏禧特地为自己新落成的房屋写《吾庐记》,“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从古至今,国人对房子的产权的自我认定感特别强烈。如此一来,对倾尽积蓄、重金购得的房屋质量自然也不会轻易忽视。
2013年过半,迎来了每年楼市惯例的交付时间段。在刚刚过去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不少楼盘焦头烂额,深陷“交付门”之中。
一幕幕“交付纠纷”频频出现,购房者与开发商、物业公司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有地下室缩水的,有小区跨桥消失的,有消防通道通不过验收的,有不利因素没有事先告知的,不同档次、不同区域,如此多的楼盘在交付时都冒出或多或少的问题,表明“交付纠纷”已不仅仅是个案,它正成为楼市近期的一个普遍现象。
很多时候,我宁愿相信购房者不是在无理取闹。毕竟从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我们会发现信息的不对称,还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购房者的正常判断。
与国外普遍实行“现房销售”不同,国内大部分开发商都是“期房销售”。由于购房者并没有看到实际的房子,开发商为追求利润,销售人员为获取提成,售楼时确实存在夸大其词的现象。另外,即使购房合同都是按照房管局统一范本,但是,还是有很多开发商会选择签订一系列补充协议,来规避自身的风险性,说到底,不少购房合同成为只对开发商有利的合同。
业主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也客观上导致了两者在交付之时暴露出的矛盾愈发明显。房产品是一个纯手工制造的产品,它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再大的大牌也会有瑕疵,何况,一个项目的交付可能会涉及几千套房源,每个施工环节、销售环节都有可能会隐藏着这样那样的疏忽,所以,只要不是危及安全的严重质量问题,倒是也劝消费者能够“压压心火”,毕竟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付纠纷说到底还是不要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为好。“期望”与“现实”总有落差。所以,如果可以,请尽可能选择准现房、现房。另外,选择品牌开发商的溢价空间也多少在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