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刘世锦:是的。从近期看,有两种易于出现、因而需要防止的倾向。
一种是“拼力推高”,试图回到以往的高增长轨道。其实并不应该把它再推高,推到过去那个高增长的轨道上去。在一些地方,政府换届后增长冲动上升,有可能助长这种倾向。特别当短周期回升但中长周期实际依然向下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过度乐观的预期。
另一种情况是“放任快落”。特别当短周期和中长期周期同向变化时,增长速度在短期内快速下滑的可能性更大。2012年上半年一度曾出现这种状况。2013年当短周期上升结束开始回落时,尤其需要关注是否发生“快落”的问题。
表面上看,这两种倾向方向相反,但现实中很可能互为因果,成为一个连续过程。短期内人为推高速度,超过潜在生产率水平,出现通胀压力和金融风险。之后被迫调整,而一旦进入下行轨道,又可能出现“快落”,正所谓“大起大落”。
经济观察报:除了大起大落,那就只有一种选择:稳定增长。
刘世锦:事实上,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速度组合。一种是大起后大落;另一种是速度适中,但稳定性、可持续性较强。几年下来算总账,可能还是后者的平均增速较高。发展仍然是硬道理,现阶段解决中国所有经济和社会问题,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提出潜在增长率下降,强调增长阶段转换,并非不重视增长速度,而是要在认清增长规律的基础上,有效保持必要且可能的增长速度。这几年我们讲稳增长,在增长阶段转换期,“稳”的必要性更强,难度也更大,更应强调“稳”字当头。能稳住,不出现大的起落,就是很大的成功。
因此,这一时期增长阶段转换期的宏观政策的主要基调是“托底”而非“推高”。能保持7%-8%的增长就很不错,如果出现过热苗头,应及时刹车。
另一方面,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防止“快落”上,做好必要的政策和项目储备,一旦问题出现,能及时有效地出手。如果转换过程较为顺利,两三年就可能进入中速增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增速均衡点是多少还有待观察,可能会有一个“探底”或“试错”的过程,我前面已经说过,估计将落在6%-7%之间。
经济观察报:但是地方官员恐怕不会这么想。换届之后的一两年往往是追求政绩的投资冲动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项目”,这些思维定势一时难以改变。
刘世锦:当然从地方政府来讲,可能还是有一种“高增长”的思维定势,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想30多年高增长,不能到我手里速度下来了。这种思维方式是要变的。现在我们比的并不是增长速度,而是要比转型。
从发展目标来讲,过去我们比较看重GDP,以后更多的是要看重就业。我们过去保增长是为了保就业,现在我们把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看,所以增长速度的回落,可以说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可容忍性,我们理解它的合理性所在。可以通过结构调整来实现增长,譬如服务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等等。
企业也要解决认识问题,有些企业还是源于过去的经验,感觉到目前是一个低谷,现在是扛着,等着,等着下一轮高速增长期的到来。这个想法要调整,现在已经很难再回到9%、10%的高速增长期,你要在6%、7%,甚至更低的增速平台上过日子,而且能赚钱,能盈利,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
经济观察报:就目前宏观形势而言,如何“托底”?“底”在哪里?
刘世锦:在目前这个阶段,增长的底限到底在什么地方,从就业,企业效益,金融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的话,目前7%可能是一个增长的底限。短期下滑,如果破了这个底限,应该说还是要采取一些措施的。
当前,应对短期的快速下滑,最有效的手段可能还是要稳投资。但这个投资要很讲究,我们要转变思路,主要是要稳终端的投资,就是稳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住宅等等这些相关的投资,而不是制造业的投资,因为我们现在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行业,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这是我们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的时候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