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在萧山某企业家联合协会举办的“萧企大学堂”现身,为企业家们分析了最新的经济数据,传达了最权威的顶层决策。
我国经济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的进程中,旧的增长惯性不容低估,新的增长动力和模式尚未形成,市场预期不稳,下行压力增大,宏观调控要坚持守住底线、以稳促进的思路,把守底线与调结构、控风险、转动力有机结合。
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并适时启动有明显增长效应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举措,努力盘活社会资金存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防范系统风险,守住底线,则全年GDP增速仍能达到7.5%左右。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接近10%的高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趋缓,作为企业家要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和节奏?
余斌指出:“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企业家做生意的思路要换一换,要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追求发展质量”。
我国经济处在增长阶段转换
的关键时期
1978年到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GDP达到8.2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由154美元上升到6091美元,从一个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货物贸易占世界份额,由不足1%上升到11%,成为全球第一货物出口大国;制造业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但从去年经济运行状况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六点变化。第一,全球经济相互影响明显加深。第二,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明显下降。第三,中国出口竞争能力出现下降迹象。第四,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强。第五,货币政策效应明显减弱。第六,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缓解。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欧债务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外加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全面追赶,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双重挤压。
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入危机后的深度转型调整期。
以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中国经济消费、出口增长今年与去年大体持平,但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投资增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下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但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三大投资增长趋势会有所改善。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要支持企业通过关闭、并购、联合等途径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促进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
当前经济运行状况
与趋势如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口实际增长明显放缓。受内外利差、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鼓励措施等因素驱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尤其是今年以来,虚假贸易明显增多。5、6、7月份出口增速从1-4月的17.4%下降至1%、-3.1%和5.1%。剔除对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对东盟的出口,1-7月份,实际出口增速从9.5%下调为5%左右。
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下滑。1-7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17.1%,7月份当月增速比6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全年增幅下降5.7个百分点,明显低于近5年平均30%的增速。制造业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中坚力量,近5年来平均占比达到34%,若持续下行对投资增长有重要影响。
房地产投资增长动力不足。1-7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增长20.5%,比上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受土地购置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大幅回升带动,7月份当月增速比6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但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持续下降,土地购置面积则出现了连续18个月的负增长,房地产投资难以继续扩张。
外部市场需求状况总体趋于改善。美国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欧元区经济基本企稳,日本经济复苏有望维持一段时间,新兴经济体在相对低速中趋稳。但是,由于我国出口竞争力已出现下降迹象,加上与欧美贸易摩擦增多、日元大幅贬值等,预计出口增长与上年持平。
国内投资、消费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消费企稳态势仍面临一定考验。企业家对三季度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期比较谨慎,未来用工和投资计划趋紧。
余斌认为,我国经济仍处在增长阶段转换的进程中,旧的增长惯性不容低估,新的增长动力和模式尚未形成,市场预期不稳,下行压力增大,原有和新形成的矛盾相叠加,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超出以往。
如何实现增长的
阶段性平稳转换?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接近10%的高增长阶段向7%左右的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趋缓,如果宏观调控得当,并适时启动有明显增长效应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举措,努力盘活社会资金存量,增强经济活力,积极防范系统风险,守住底线,则全年GDP增速仍然可能达到7.5%左右。
余斌认为,宏观调控要坚持守住底线、以稳促进的思路,把守底线与调结构、控风险、转动力有机结合。如何实现增长的阶段性平稳转换?关键要处理好以下这些方面的问题。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减少一刀切政策,明确判断全国房价合理水平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据此确定各地房价调控目标,将土地调控、与房地产有关的地方税收政策的调整、住房保障方式等“一揽子政策”的选择权力下放给地方政府。
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创新行业规制方式,依照能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政府权威部门定期公布主要行业和重要产品的国内外技术创新、投资、生产、需求变化等相关信息,发布行业发展指导报告,预警重大风险,引导社会形成合理预期。
要妥善处理债务压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福利体系的建设也应与财政能力相适应,适当加大中长期国债发行量,支持“十二五”规划已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置换地方部分存量债务,以实现地方投、融资项目的期限匹配。
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1-7月份,CPI和PPI走势明显背离,同比涨幅分别为2.4%和-2.3%。以存款利率3.5%、贷款利率7%计算,消费者和生产者面对的实际利率分别为1%和10%左右。一方面,实际存款利率过低,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各种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实际贷款利率过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脱节。
根据信贷、外汇占款等变化,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防止利率短期大幅波动。下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强银行表外业务和理财产品监管,通过贴息等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