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地產周評
陳步上
最近筆者寫了幾篇關於房地產市場的文章,一篇是《前三季度新增住宅供應量夠1年零7個月消化》,另一篇是《存貨壓力山大,知名房企底價出貨》。有些人說我唱空樓市,應該多多正面引導。我沒有這麼大能量,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買不買房、該不該買房,心中自有一杆秤,房子也沒有因為一篇文章而賣不出去,房企也沒有因為一篇文章陷入新的危機。
任何問題都難以長期掩蓋,筆者不過是把樓市現有的問題提出來,擺在桌面上。供大於求,就當前而言這是客觀現實,比如市區(指清城區和高新區)2011年全年新增住宅供貨面積約279.03萬平方米,而銷售量隻有180.77萬平方米﹔去年全年新增住宅供貨面積約273.51萬平方米,而銷售量隻有183.45萬平方米﹔今年前三季度供貨量已經達到294.08萬平方米,而銷售量隻有186.61萬平方米。每年庫存90多萬平方米,三年加起來庫存達280萬平方米左右。庫存貨量需要一年多消化。
當然,這個數據可能不夠准確,但我們卻可以有一個基本判斷:供求失衡。此外,受到銀行“缺錢”的影響,主要依靠銀行融資渠道的中小房企,資金鏈緊張。一些中小房企因為房子銷售不暢,回籠資金受阻,陷入債務危機,這些都是事實。
統計顯示,上半年市區幾個大品牌房企旗下9個大盤銷售量相當於總銷售量的五成,而市區有100多個樓盤。與此對應的是,大品牌房企在這個時候動作頻頻,許多中小房企則採取相反策略,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一些企業選擇被收購獲得生存和發展。
做正面引導恐怕筆者力有不逮,需要的是各個企業、從業者的共同維護,現在信息源很多,群眾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企業怎麼做,老板和管理者更有發言權﹔對市場的判斷、產品好不好、該不該出手,現在的消費者或許比許多從業者更懂。
所以正面引導的東西先放到一邊,不如來談談希望。我想任何市場有危機也就有希望。任何一個市場,任何時候都可能有危機,只是爆發沒有、可不可控而已。而通常很多企業都是從危機中尋找到希望,關鍵就看能不能看到出路和希望,提前做好准備,能不能找到機會、辦法去爭取。
筆者來清遠已有6年,親眼見証這座城市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可以從市到省各方的表態、文件中看到這種趨勢,而各項基礎設施與廣州無縫對接也在証實這個趨勢。基於此,清遠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不單是清遠,還有一個廣闊的廣州市場,未來與廣州關系愈來愈密切。
清遠經濟水平在全省地級市城市中處於中下游,也正因為如此,增長空間大,雖然目前經濟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但只是結構性的,調整過來,說不定又會迎來第二個增長“七連冠”。
此外,清遠的城鎮化率不到五成,比全國、廣東省的平均水平都低,還有很大上升空間。我們可以不管市區最終人口是100萬還是200萬,但城鎮化加速趨勢明朗,住房需求大顯而易見。目前清遠城市發展正在進行新的一輪變革,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未來必然將在作為不動產的房產中體現價值。
希望是有的,然而當下的樓市環境已經改變,各項成本在不斷上升,中小房企面臨著轉型危機,能不能度過目前危機,能不能順利實現轉型,需要房企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