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今年北京将推出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明年计划推出5万套左右,相关政策将于近日发布。此类住房价格比周边商品住房低30%左右,面向全市符合限购条件的家庭;购买此类住房后五年内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财政。
自住型商品房看似解决了不够保障房资格、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实则不然,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没户口没路子的夹心层肯定吃不到自住型商品房的甜美蛋糕,还是那句老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定位不明的“四不像”
自住型商品房不伦不类,既有点像经济适用房,也有点像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相似之处在于:都限制了销售价格,满5年可以上市交易,部分上市收益归财政。不同之处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有户籍限制,而“自住型商品房”则不设户籍门槛。这类住房不伦不类,是因为看似商品房,但却以保障房的某些方式来管理。
自住型商品房不伦不类,既有点像经济适用房,也有点像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相似之处在于:都限制了销售价格,满5年可以上市交易,部分上市收益归财政。不同之处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有户籍限制,而“自住型商品房”则不设户籍门槛。这类住房不伦不类,是因为看似商品房,但却以保障房的某些方式来管理。
自住型商品房不伦不类,既有点像经济适用房,也有点像限价房。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相似之处在于:都限制了销售价格,满5年可以上市交易,部分上市收益归财政。不同之处在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都有户籍限制,而“自住型商品房”则不设户籍门槛。这类住房不伦不类,是因为看似商品房,但却以保障房的某些方式来管理。
自住型商品房三大隐忧浮现
隐忧一 保障效率大幅降低
自住商品房相对廉租房公共投入更大,由于自住商品房的产权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将归属于入住者,而廉租房则可以交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租房者使用,自住商品房的保障效率因此大幅度减低。由于类似于经适房的自住商品房价格偏低,因此政府必须予以财政补贴,这意味着按照北京市目前的土地价格,当地政府投入数以亿计的补贴资金,将随着未来自住商品房的交易而一次性消耗完毕,显然这不符合让有限公共资金保障性最大化的原则。
隐忧二 权力寻租难以避免
庞大的住房需求市场与有限的自住商品房房源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而自住商品房相对商品房的性价比,一方面可能催生各种内幕交易,这在以往各地经适房丑闻中早已验证。从报道来看,自住型商品房未来将采取摇号申请,这不免让人想起当初某地经适房摇号“九连号”的案例,看似随机严密的摇号程序,并不能杜绝权力过大的管理部门从中寻租,让开宝马的车主买到自住型商品房。
隐忧三 没有标准就没有公平
即使能确保这2万套自住型商品房全部落到真正的中低收入群体,但中低收入群体的概念很难真正厘清,到底多少收入算是中低收入群体,如月薪5000元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已不算低,而在北京恐怕一年下来都买不起一平方米商品房,因此理论上有资格购买自住型商品房的中低收入群体数量是惊人的。按照目前2万套的自住型商品房房源,意味着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幸运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参与后续房源的申请,这难道不是在间接制造另一种不公?
【结语】
看完了本期楼市观察网友不免会问,“自住型商品房”既然是怪胎,那政府为什么还要推出呢?这里,自住型商品房有两个“贡献”不可不提:一是政府的部分住房保障责任通过这类住房转移了。二是这类住房拉低了平均房价,减轻了政府的调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