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上周日落幕的秋季房交会,成交各类房屋3621套,建筑面积31.5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2.2亿元。对比今年春交会,成交面积下滑15.11万平方米,成交金额相应减少9.85亿元。业内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房交会,开发企业不再看重销售数据,更多的是把房交会看作企业形象和新项目展示平台。尽管如此,房交会后,开发企业仍对市场策略采取了微调。
推盘 商业地产供应加大
在秋交会上,住宅投资逐步撤离,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成为投资的新出口。商报记者采访发现,房交会后,有商业地产的开发企业加大了商铺、写字楼的供应。
在本届秋交会上,本土房企东原地产喊出“买商铺到东原”的口号。东原地产相关人士告诉商报记者,日前东原集中推出价值30亿元的商铺,下半年东原把销售任务押宝于商铺上。
本土另一知名房企金科地产也力推商铺。其位于大学城的某项目,直喊“80万买金科商铺”,目前主推小铺。
重庆亲禾城产业公司副总经理陈华睿告诉商报记者,市面上除东原和金科外,包括协信、富力、力帆置业在内的开发企业都在放量商业地产。一方面,开发企业年底为回笼资金而急于变现;另一方面,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下,住宅物业的投资属性减弱。
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正在成为个人房地产投资的主要出口。“商铺投资没有像住宅那样受诸多调控限制,不限购、不限贷。”力帆置业总经理陈圣表示。
来自铭腾机构的报告显示,今年1~8月重庆商业物业共成交90.14万平方米,同比上涨18%,远远大于同期其他物业的增长幅度。
促销 以价换量寻求突破
至于秋交会后的促销手段,业内称,在年底冲量关口,以价换量方能见效。
昨日上午,在北滨路某楼盘,置业顾问告诉商报记者,目前该楼盘继续执行秋交会期间的优惠措施,“交2万抵8万,一次性付款少4个点,按揭优惠2个点”。事实上,商报记者踩盘发现,很多楼盘依然执行秋交会期间的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