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9月70个城市房价同比仅温州下降,四个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均超过20%,其中北京以20.6%的涨幅领涨全国,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以20.4%、20.2%和20.1%的涨幅紧随其后。
今日房价的火爆上涨,并没有给房地产业界带去昔日那种普遍的乐见其成的喜悦,相反许多有识之士感受到的是阵阵寒意,有人担心楼市或将迎来新一轮更严厉的调控,更多的人则担忧房地产业将遭遇市场规律的无情报复。
10月11日,深圳提出稳定房价的八项措施,被称之为“深八条”;10月23日,北京出台加快自住型住房建设的七项措施,被称之为“京七条”;市场相信还将有更多类似于“深八条”、“京七条”的政策出台。
政策调控并非是业界所真正担忧的。因为楼市调控最终走向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财政资金链条与开发商资金链条的较量,而有迹象表明,地方财政资金链远不及开发商资金链强劲。
市场真正担忧的是市场规律的报复。尽管限购限贷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住房消费品属性,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住房的投资/投机品属性。试想,刚需的恐涨提前入市,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投资/投机成分?
房地产的复杂性更在于,房地产是参与人数最多且最具财富效应的投资/投机品市场之一,伴随着房价的上涨,虚幻财富效应会随之放大,房地产吸纳资金的数量也会随之激增。
随着房地产吸纳资金数量的激增,房地产价格会更加飙升,而要想维持房地产价格“更上一层楼”,需要吸纳更多数量的后续资金。如果吸纳不到更多的后续资金,房价只能是掉头向下。
2007年12月,笔者在《房价下行已成定局》一文中曾预测,在2008年货币政策收紧已成定局的形势下,投机力量占主导力量的房地产市场,房价下行的趋势已经变得毫无悬念。
2008年房价走势应验了笔者的研判。而2009年2季度之后房价之所以又重拾涨势,除了宏观政策从“两防”转向“保增长”,房地产政策“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外,最主要的还是美联储和中国央行自2008年11月底开始的“放水”,实行宽松货币政策。
美国量化宽松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资产负债表,但由于美国“经济生态失衡”得太离谱了,而且“资本”不肯作出实质性让步,导致量化宽松政策直至今日也迟迟难以退出。
统计数据显示,次贷危机暴发前夕,美国金融衍生品规模高达531万亿美元,而美国2007年的GDP仅为14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一旦金融衍生品想要得到2.6%的回报,美国所生产的商品物资就要被它一扫而光。
美国经济的最大麻烦,在于金融资本的“一股独大”。经济生活类似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前提是生态需要平衡,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各类生物就会遭受灭绝的威胁。从美国政府关门危机看,美国想要恢复经济生态平衡,绝不会那么容易。
中国经济的最大麻烦,在于房地产的“一股独大”。房地产“一股独大”,也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生态的平衡。由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的密不可分,房地产“一股独大”里面,自然也包含有土地财政的功劳。
10月21日,SOHO中国[简介 最新动态]主席潘石屹表达了他对房地产风险的担忧,他认为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规模体量太大,一个房地产公司一年的营业额,比好多行业在全国的营业额还高;二是从租金回报率角度看房价太高。
无独有偶,最近经济评论员马光远也运用一个统计数据表示了他的担忧,他说今年1到9月份,全社会的社会融资额是13.96万亿,但房地产的到位资金达87828亿,占比占到了63%,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
美国金融资本的“一股独大”,其最终结果是以次贷危机为引子的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的“一股独大”,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其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最终结果又将会是什么?
2013年中国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是13%,这恐怕很难满足房地产成长为“恐龙”的胃口。现在不难预测的是,或是坚守M2的增长目标,中国房价掉头向下;或是突破M2的增长目标,房地产成长为“恐龙”。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