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比如说,父母对子女的爱,爱本来是好事,但如果父母把子女的爱演绎成溺爱了,没有管理,没有教导,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做什么就让他做什么,孩子就会慢慢变坏,最终成为坏人,这种过度的爱就逐步让孩子成为危害社会的毒瘤。
如今,房地产在中国的发展情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房地产正在演变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毒瘤。正是政府对于房地产的溺爱态度,以致房地产在中国泛滥成瘤。
本来,如果能在政府正确引导下,适度的房地产建设会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会把我们的祖国形象建设的更加美丽,但是现在呢?房地产毒瘤式的发展,却在美丽的背后,也在繁殖着一个个丑恶的毒瘤。
本来房地产是让老百姓安有所居,让经济商贸营有所处。现在却演变成:百姓住不起,企业住不起,房地产利润怕的要死,人民生活成本和经营成本不断抬升,社会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房地产利润的虚旺正在戕害着中国的健康发展,这不是毒瘤又是什么呢?
本来房地产行业应该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还没能掌握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刻内涵,还没达到市场能自动平衡各行业发展的阶段,况且任何市场都会有人为破坏的情况,政府的监管与维护永远都不能远离市场,这就需要政府要一直加强对房地产发展的监控。就如同孩子一样,他没有成长起来,还没有树立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也没有永远合适的社会人文环境去让孩子自己学好学乖,时时刻刻总有一些坏的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父母和学校就必须一直保持对孩子的教育监护一样,道理是相通的。
本来任何行业都会有合适的政策和措施能做到合理调控,都会有相对平衡的发展进步,但是从实践看,政府出台的一个个房地产调控措施却一直未能解决问题、消除毒瘤,成为一轮轮调控改革的空话,为什么呢?因为房地产在中国编织了一个个难解的情结、一条条难破的利益链,结和链越缠越紧密,而致毒瘤越长越大,有谁能治啊?答案就看新一届政府了。
哎,可叹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商们却坐拥政府的抬爱,笑纳银行的慷慨支持,在中国制造着一个个病瘤。中国房地产瘤毒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房地产毒瘤为什么能稳定繁殖呢?怎样才能摘除这个恶性的毒瘤呢?答案就看新一届政府了。
这三个问题是新一届政府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直接关系着国内民生和百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深化改革的成败,否则还是一个笑谈。
其实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房地产为什么成为高利润项目?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摘除毒瘤就变得迎刃而解了,无论它缠的多紧,无论它有多少个结。
首先,我们来分析高利润项目或产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策:
1、属于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缺乏市场制衡造成的,如结构性需求失衡、投资失衡、税率调控不当等等。
由于出口刚需造成的,积极放宽资金准入条件,引进各种形式资金,加大投资力度,满足出口市场刚需;
由于社会消费刚需造成的。分两种情况,对于社会消费标准过高造成的,要通过一些硬性措施来树立社会合理消费秩序,如制定合理化消费标准,超出消费标准的消费,要通过高消费税、高持有税和其他高税税种调控,起到压缩需求的目的;对于在合理消费标准内但刚需仍大的,要通过鼓励各种资金形式加大该领域投资的方法来解决;
由于社会投机性投资造成的,要严格投机性投资准入门槛或制定相关政策禁止投机性资金准入;
由于金融部门结构性投资不合理造成的,要限制金融部门资金使用方向和比例,严格贷款还款条件,严格再投入条件或取消再投入等硬性措施;
由于税率调控不当造成的,要调整结构性税率,通过税率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平衡;等等。
2、属于国有垄断原因造成的项目或产品。
发生在必须是国有控股为主的行业或部门的,由于无法使用市场机制,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应充分发挥物价部门的作用,应建立物价标准;
允许社会投资的行业,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这就需要降低行业投资准入门槛,吸引社会资本,引入开放性竞争。
3、属于由政府或事业部门主导建设的项目或产品。
选择一,采用公开招标,并交由专门监管部门进行监控,该监管部门与项目主管部门无任何关系,项目主管部门无权干涉;
选择二,全权交付市场机制实现,政府无权干涉。
4、属于由政府或事业单位审批,且审批环节多的项目或产品。
选择一、减少审批环节,加强审批透明,由专门监管部门加强审批流程监控;
选择二,政府只制定审批标准,审批流程全权交付市场机制实现,由专门监管部门进行审批流程监控,政府无权干涉。
5、上面几种情况复合造成的。则用复合措施解决,措施优先权具体考量。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中国房地产这个毒瘤危害在什么地方?这个毒瘤为什么能稳定繁殖?
房地产毒瘤最大的温床就是政府。政府利用GDP、城建形象等作为最有力的政治资本来提升自己的政绩考核能力,并以此为官、以此为政,弱视民生百业的利益,弱视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而房地产开发建设无疑是一并解决这两个最有力政治资本的最有效方式,于是各地方政府大肆挥霍银行资金,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建设中,创造了一个个美好的城市形象,创造了一个个漂亮的GDP,创造了一个个房地产上市公司,创造了一个个房地产亿万富豪,成为某些政府的支柱产业、形象产业。这些辉煌的背后,却使中国经济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中小企业这些真正创造新科技、新产品、提供实际社会财富的领域却无资本问津,发展艰难,谁之过?毫无疑问,政府是罪魁。更为可悲的是,政府在明白这些错误后,出台了一系列不痛不痒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最后证明实际就是无用措施或微效措施),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和银行等部门的拖沓执行,让房地产调控成为一轮轮笑谈,严重伤害着民生利益,百业利益。从政府近年房产新政执行的本质来看,其实就是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利用牺牲民生利益,来确保商业银行能从前些年的巨量投资中及时抽身,就这么回事。本来呢,大家都明白推广房产税是一剂调控猛药,但政府就是不推,为什么?害怕造成房地产的迅速崩塌,害怕国家的银行出现次贷危机啊。房地产商们也正抓住政府这一把柄,继续作威作福,塑造了一个个房价波浪,百姓在也只好在无奈的叹息中傻傻巴望。房地产塑造了一批批李嘉诚,政府也成为了富裕的李嘉诚式政府,但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式的房产帝国对社会的真正发展进步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很明显,房地产经济模式已经演变为失去很大社会责任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一定要远离房地产啊。
其次,说一下资金链条,资金链是房地产毒瘤的血管,血管连着政府官员、房地产商和银行家等的个体利益者们等,血管里输送给个体利益者们所需的血液营养,即腐败资金,逐步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链条。由于利益政客统治的政府的支持,银行资金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房地产毒瘤,越长越大,即使某些房地产商亏损了,亏的是企业,亏的是国家,赚的是个人,甚至还会得到政府的倾斜政策和银行的再次注资,啥都不用怕,就算是房地产企业倒了,倒了就倒了,倒的是企业,亏的是国家,个人早已盆满钵满。为什么这几年在某些行业进行比较大动作的反腐行动,而房地产业却没有去碰呢?因为房地产业编织的利益链太大,涉及的利益人物更高更多,所以中央没敢去碰。但大家其实都明白。
再说说银行,银行资金是房地产毒瘤的血液,银行向房地产提供了丰富的资金营养,以致毒瘤越长越大。银行在房地产两极的宽松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造成中国结构性消费不合理,又造成中国结构性投资不合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
2002年以后,中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政府火热的号召下,也火热地投身于房地产开发领域,过度的投资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火热形势,而其他实体经济投资却被弱化,发展艰难,出现一轮轮类似广东和浙江的实体企业纷纷破产的局面,偏向投资造成了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使我国银行业陷入高风险时期,银行生怕出现美国式次贷危机,始终不敢控制或断裂房地产资金需求。
银行在个人房贷政策的宽松直接刺激了个人非理性房地产消费和投机式投资,一方面购房者超前购买高标准住房,另一方面炒楼者大举介入更放大了房地产需求,放大的部分和非理性部分的需求其实全是假需求。中国房地产就是在这种假需求中被过度投资,被过度发展,严重浪费了国家财富。至今,中国房地产仍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为了不至于出现类似美国的次贷式危机,所以暗中保护历史遗留的投机性房贷的还款能力。比如,出现了在房贷新政执行松紧不一、执行时间不一、甚至出现反复的现象等等,以致帮助了近年出现的房地产价格波浪,本来意在让投机性房贷在波浪中及时还款及时退出,殊不知,长期积压的投机性房贷岂能在短时间内还清,这样的金融政策直接导致房价坚挺不跌,甚至继续走高,严重伤害了民生百业的利益。
在另一极,银行在房地产投资放贷领域,虽然现如今口口声声把房地产投资列为高风险领域,但暗中继续放贷并放宽还款机制,意在保障房地产开发商不至于出现资金断裂,而使商业银行出现死贷现象,其实又暗中帮助了房地产调控中的一轮轮价格波浪,目的就是让房地产不合理投资部分从价格波浪中及时抽身,但同样的问题是,长期积压的大量房产,岂能在短时间内消化?银行的这种烦恼,看似可以理解,但这种行为直接伤害着中国经济结构的顺利调整。
说到这里,有点累了,一口气写的,文章格式也没调整,匆匆发给大家了,请谅。
本文把比较大的方面讲了,其他方面希望大家不断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