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房地产做到最后其实就是做金融,地产投融界正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地产金融的概念,当大批的资金蜂拥到一线城市的知名大盘,为一座座城市的地标锦上添花的时候,地产投融界却更多关注于二三线城市的一些高成长性的开发企业。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地产投融界的地产项目负责人李峥:
Q:地产投融界为何会关注二三线城市的地产项目?
A:地产投融界并非是关注所有的二三线地产项目,而是关注项目的成长性。比如早期我们所参与的邯郸万浩项目,当时万浩项目的高铁还是规划在纸上,而万浩地产早期布局已经介入了,对于这种提前布局,仅仅就土地成本就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地产投融界及北大黄埔风控委员会给万浩项目成长性一个5A评级。果然事实证明万浩地产在开盘当天就打了一个漂亮仗,时至今日,万浩地产所开发的片区一片繁华都市的热闹景象,已经证明了万浩的成功和地产投融界的战略眼光。
Q: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地产投融界本身专注于地产行业,对项目本身成长性的把控更加准确?可是相比较而言,很多一线城市的项目更具成长性也更具投资价值。
A:首先,一线城市借助其优势资源聚集了大量人口,也吸引了众多资金,对一线城市的开发商来说,他们可能并不会过多的为资金发愁,而二三线城市的开发商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融资难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投资二三线的房地产市场存在风险,我们认为,任何投资都会存在风险,资本追求的是风险可控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而这一点正是地产投融界的优势所在,依托于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聚集了全国各地300余名地产开发商,我们从中选出9名公司运行状况良好的总裁作为决策委员会成员,他们都有多年的操盘经验。在整个投资活动中,他们不仅仅是项目的决策者,也是投资人,在基金中做普通合伙人,对每一笔投资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自身利益与每一次投资行为捆绑在一起,所以,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会慎之又慎。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一个投资项目进行把控,设身处地的为地产项目出谋划策,这就大大降低了项目的风险。
Q:也就是说,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是投资的受益者,也是最后托底的承担者,所以,他们在对项目的把控上一定会竭尽全力。
A:也可以这样说,我们北大黄埔地产同学会的北大黄埔互助基金曾经因为这种特性赢得了顾云昌老师“融资融智、共赢共进”的赞许。
Q:顾老师的赞许也是对你们的一种肯定。
A: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顾老师是地产协会的会长,他所站的高度不是我们所能够比拟的,或许让所有的地产企业健康成长,让老百姓住到合适的房子是顾老师的愿景。所以我们地产投融界平台就建立了一个免费的地产投融资信息发布平台,让更多的地产企业能解决融资难问题,让更多的投资人能享受地产行业的盛宴。
Q:在百姓眼中,无奸不商,近年来房价飞涨,地产商更是成为众矢之的,其实他们是有委屈的。
A:房价的走向可不是地产商能够左右的,地产商特别是民营地产商都是来自人民,特别在地市成长起来的企业,各地的地方上都有他们的亲人朋友。他们也是人民的一部分,对养育他们长大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情谊,很多地方的地产商都在以各种方式报效人民,他们捐建希望小学,在地震中为灾区捐款等等,在很多公益活动的现场,都能看到北大黄埔同学的身影。
但是,近年来的房地产调控,使得大房企占尽了先机,不少本来健康发展的中小房企却遭遇发展危机,如果中小房企真的没能挺过调控,房价就会降了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资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大房企手中,到时候,他们掌握话语权,掌握定价权,再去乞求房价松动,恐怕是难上加难了。土生土长的中小房企比外来的企业集团更有地方感情色彩,公司运作上也更加灵活,但偏偏遭遇融资难题,这是我们地产投融界所不愿意看到的。
Q:但是你们的承诺的18%的年化收益还是蛮高的?这和你们标榜的社会责任会不会有冲突吗?
A:我们是个中立的平台,我们是投资人跟项目中间的桥梁,我们充当的是一个平台及居中保障的作用,很多项目其实都很不错,很多项目方的困难我们也想帮到他们,但是我们另外一重身份就是要帮投资人把好关,北大黄埔风控委员会主席张学忠老师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在一些地产项目不符合风控标准而不能获得基金注资时,他就以个人身份投资同学企业,这样雪中送炭似的帮助在北大黄埔同学会中并不少见。
张学忠曾经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如果是单纯的在商言商,很多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在现在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情谊难能可贵。
Q:北大黄埔同学会这个群体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商人重利轻义的传统角色?
A:这里就要说到北大黄埔地产同学会了,这样一个社会团体,里面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有血有肉的人物经常上演着一出出的铁汉柔情故事,我们也热烈欢迎更多的新鲜血液能够加入这样一个群体,感受这种难得的真性情。
Q:您再说说地产投融界的地产金融概念吧。
A:其实很好解释,所为货币,无非就是人的智力及劳动力的价值货币化了,使它有了更好的流通性,以前一直以黄金为货币,为什么大家认可它,其实它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但是大家约定俗成,都以黄金作为衡量自己价值的替代品,那么它就有了流通性。
而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有钱购置田产的习惯,良田多少,房屋多少也自古就是财富的象征,也就说,地产,自古以来就是除了黄金以外最能得到百姓认可的东西。它甚至比黄金更具有实用性。历史上每次物价的不稳定都会带来一次次的地产投资热潮,地产是资本的蓄水池。既然它的流通率高,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它具有准货币的特性呢?
站在地产金融的角度,在地产项目还是未成品状态,其实投资地产项目就是挖金矿。
Q:现在都在说地产泡沫,您的论调好像不太符合主流思想?
A:每天都会有人鼓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究其根本,就会发现,鼓吹手的背后是境外的财团,他们代表国外资本长期唱空中国经济,而这一点刚好与国内一些矛盾有一定的契合,一些无知的网民为这些推手摇旗呐喊,弄得人心惶惶,实在可恶!
之前有人说郑东新区是鬼城,我在这个所谓的鬼城工作过两年,那里晚上12点仍然是车流不息……这就是事实!这些代言人极尽煽动之能力赚尽眼球,可以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从另一方面看,美国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而在我国,加上村里的小产权房,我们的人均住房面积也才30平,从这个数据看,说什么鬼城真是天大的笑话!
说到底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是分配制度的问题,而地产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一些地方政府在明显无力支撑更多人口的城市建造大批商品房,是这样的行为导致了目前的一些“鬼城”,它们是个例,绝非具有普遍意义。
我们曾经考察过一些地市的安居房小区,躲在一些离城市比较远的地方,我首先询问,规划的附近有医院、学校、及交通线路么?答案是没有。可能政府的本意是好的让更多的人住到更多的房子,但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考虑,这样的项目对于住房者只是个鸡肋。人民用脚去投票,而商业化运作,不考虑这些配套,它就不好卖,大家不买单。市场是一把无形之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它的发展规律,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
Q:应该说新区都有一个成长的时期,对吧。
A:不敢说所有的鬼城都不是真的,因为我们没有把所有的地方都走一遍,我想去过的人或是当地人更有发言权吧,而对于突然冒出来的声音及许多论调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只有时间去检验,一次次有人鼓吹中国地产崩盘,中国经济崩盘。我一直都当成世界末日的笑话来看。
Q:那么您认为我们的地产应该将来是什么样子呢?
A:这里我说一个愿景或许是很多人的心愿,我想将来我们的房子是一个能让四世同堂都不会拥挤,周围生活学习都方便的环境,起码把家的概念和房子捆在一起,目前我感觉社会家的气氛太淡了,这样那样的政策把家分割的四分五裂,我们像候鸟一样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断迁徙。家文化的淡漠是社会的悲哀,是社会结构的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