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广东中产阶层如何打赢理财保卫战?
记者 黄敏
“股市连续两年整体表现不佳,房地产升值空间有限,广州(楼盘)最近还有二手房成交量大幅下滑、价格环比下跌5.4%的新闻,如果再不调整投资计划,一旦退潮后裸泳的后果颇为严重。”从事金融业广州白领张先生向记者感叹道。进入2014年,他坦言要开始着手考虑如何为个人投资寻找更靠谱出路。
股市楼市不济 财富缩水迫在眉睫
刚刚过去的2013年,尽管全球各国股市整体表现亮点颇多,但A股却依然阴霾浓重,全年表现在全球排名几乎垫底。跨入新年前后,沪深A股以较大跌幅继续“称熊”。此外,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增值空间的收窄趋势非但没有得到改善,还有更糟糕的可能。1月5号,中原地产发布报告称,去年12月广州二手住宅市场整体成交量较上月下滑约15%。从2011-2012年二手住宅成交的数据来看,12月份交投量都环比增长,淡季在第二年年初的1-2月份才显现,但今年交投淡季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据统计,中原二手住宅买卖成交均价为2098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4%。
有投资业内人士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如此投资环境下,广东“大众富裕阶层”受到的影响与压力则可谓首当其冲。因为,根据日前有关机构公布的《广东大众富裕阶层财富白皮书》显示,广东有近6成大众富裕阶层的投资首选正是股票,而另外多达5成的富裕阶层受访者则承认房地产投资是排在第二位的选择。
“广东人喜欢炒股、炒房。”多年来,上述张先生的投资资金主要分布在股票和房地产,以及一些实业投资项目上。他向记者回忆道,大家的身边都不乏炒股一夜暴富的真实个案,同样的,房地产行业由于前几年不断蓬勃发展,节节攀升的房价也让不少大众富裕阶层的资产更为殷实,以至于在实体经济投资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出现了“开工厂不如炒房”的风潮。
然而,时移世易,沪指2013全年跌153.15点,跌幅6.75%;深成指跌994.69点,跌幅10.91%,中国股市熊冠全球股市,再度排名垫底,6.5成以上投资者亏损。房地产市场情况也出现了上述状况,投资增值空间较大幅窄缩。在与记者交谈采访过程中,宜信财富理财师刘女士判断认为,A股和楼市的发展前景并未明朗,继续坚持钟情于这两类投资品种,将可能使广东“大众富裕阶层”的财富缩水。
《投资快报》记者观察到,前述的朱先生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便是一个代表性缩影。谈及股票的收益,朱先生表示十分无奈,“旧账深度套牢,新账收益波动大,起伏不定,投入的精力与回报不成正比”。此外,曾经一度成为朱先生现金流“救命稻草”的房地产投资,却并没有给朱先生带来多少新希望,“房产税步步逼近,房价上涨步伐减慢,要实现高抛套现,不再是一两年前那么轻而易举的事。”
当投资遭遇风险 策略调整须紧跟上
“事实上,这与广东"大众富裕阶层"在遭遇风险时的处理方式特征有很大关系。”谈及张先生一类的投资者在遭遇市场变幻时的被动与尴尬,理财师刘女士如是说。
据统计调查显示,当持有股票在短时间内下跌20%后,有近半数的受访“大众富裕阶层”表示依然会选择维持或增进投资,近四成的人会部分或者全部割肉。另外一方面,当市场整体下行时,只有43.3%的投资者会卖掉高风险资产,将资金转入更安全的投资,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表示要视当时市场的具体情况和动态变化而定。
宜信财富理财师刘女士分析,整体而言,广东“富裕阶层”表现出了较为成熟的投资心态和冷静的持股态度,而且这些群体具备了更细致的投资思维和良好的投资习惯。
“正因为如此,广东偏好股票和楼市的投资习惯,却并没有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紧急调头。不过,这样的坚持却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股票和楼市发展不确定继续增加,可能错过不少好的逆转时机。”业内人士如此分析道。
市场预测,2014年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弱,流动性形势并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再加上注册制预期对市场带来潜在影响,不少机构表示对A股2014年走势并不感到乐观。
至于楼市,更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高杠杆的投机者正在淡出市场,投资性需求的购房杠杆不断下降甚至消失,房产市场“供大于求”风险提升。
防风险 增加固定收益类投资
1月2日,刚获得福布斯“2013中国优选理财师评选”冠军的宜信财富理财师何彬向记者表示,2014年整体收益将并不十分乐观,建议客户需要注重增加配置更多的P2P类固定收益类产品。
宜信财富理财师认为,广东大众富裕阶层偏好中等风险和收益,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却高居首位,考虑到这些投资产品的风险属性,再加上房地产投资存在期限较长,变现能力较弱等特点,如今市场发展趋势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建议在其投资配置方面,增加P2P类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P2P类固定收益理财、信托等)的配比,增加投资组合的抗风险能力,以及逐渐降低房地产在资产构成中所占比重。
分析人士指出,在广州,不少的投资者直接将股票投资视为最重要的理财手段,然而经历了股市的大起大落后,许多投资资金深陷套牢的泥潭,下一步该如何处理却往往不得其法。这其实与长期以来的“重收益,轻风险”投资习惯有关,很多投资者甚至在并未明确风险出现后的法律保障之前,容易被高收益吸引,仓促作出决定。
专业的理财分析师通过《投资快报》记者向上述投资者建议:首先需将资金进行适配调整,部分可以保留以高收益理财产品为主,如PE基金、地产类融资等多种理财模式,通过这些短期的高收益补充,逐步填补股市上的亏损。另外要增加稳健型产品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占比可增加达五成以上。
何彬认为,在多变的投资环境下,应重视保险(放心保)防范来应对风险配置,而保险并不仅仅是保险产品。重视保险防范,首先用P2P类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产品应对波动的风险。如P2P产品、有限合伙等产品都是可考虑的选择,另外贵金属产品也可以用来抵御波动较大的风险。
“只有做足了风险防范措施,才可以进行高风险产品的投资。”他强调。
此外,业界专家认为,广东“大众富裕阶层”需要重新衡量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一个家庭的支出收入比达到80%,哪怕有额外的储蓄,也不能进行投资,因为抗风险的能力太低。如果支出收入比在60%-70%之间,有额外的积蓄的话,则建议投资变现快、流动性高的金融产品,比如基金等。如果支出收入比为50% ,那么具备了初步的不动产投资能力,但这种投资的抗风险能力同样也比较低。假如正常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三分之一,才可以考虑更高风险的投资。
《投资快报》发自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