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看——
民生最关情
提起房地产市场,不少人脑海中会浮现“高房价”、“日光盘”等词汇。由于某些城市的部分商品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导致很多人提起房价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忽略数量庞大的保障性住房。事实上,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廉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棚改房等的建设力度和供给水平。这不仅切实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也增加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正向预期,为房价总体平稳创造了有利条件。
数据能说明问题。2007年至今,我国拉开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帷幕。在过去几年间,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解决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和改善居住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9月底,通过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等实物方式及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的方式,全国累计解决了约4000万户城镇家庭的住房困难。
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房屋的一个重要属性,为此,我国逐步探索出“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这一基本思路,以最大可能解决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针对住房困难群众,政府通过主导建设保障房或者货币补贴的方式帮助其解决居住问题,而对于一些“夹心层”,政府也通过一些优惠政策降低购房成本,如自住商品房等等。
目前,这一思路已得到相当程度的落实。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之下,2011年至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开工和入住套数的任务都按时完成。从目前的情况看,2015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也在顺利推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范围从最低收入人群逐步扩大到低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保障方式也从单一模式逐步拓展至廉租房、公租房、限价商品房、自住商品房等,从实物保障拓展到货币补贴。
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棚户区改造的力度。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2080万套、农村危房1565万户,其中2013年至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820万套、农村危房532万户。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三年计划,2015年至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
可以预见,新“三年计划”将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走出低矮破旧的棚户区,迎来崭新的居住环境。而住房的民生属性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彰显与强化。
记者 胡文鹏 亢 舒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