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编者按:前海人寿近日举牌中炬高新(14.02 +4.78%,咨询)、明星电力(12.3 -1.05%,咨询)、合肥百货(8.8 +5.9%,咨询)三家公司。在A股市场巨震的情况下,险资接力举牌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引发一阵热议。Wind数据统计,今年7月份以来,共有18家A股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其中,举牌最多的险资是国华人寿和前海人寿两家民营公司,分别举牌6家公司。
中小保险公司活跃
今年7月份以来,A股市场大幅调整,险资大举进场扫货,举牌声此起彼伏,成为A股举牌常客。在此轮举牌潮中,出手的既有中国人保、生命人寿这种知名险企,也有前海人寿、国华人寿等中小保险公司。
7月9日,中国人保旗下财险和寿险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分别增持兴业银行(14.33 -1.24%,咨询)1.47%和1.72%股份。增持后,中国人保及上述两家子公司合并持有兴业银行股份26.79亿股,占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4.06%。据悉,此次增持耗资约百亿元。
而让前海人寿名声大噪的无疑是其在今年敲响了万科A(13.15 +0.23%,咨询)的大门。今年7至8月,前海人寿短时间内购买7.36亿股万科A,占万科A总股本的6.66%,与其一致行动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计购买16.62亿股万科A,占万科A总股本的15.04%,一度成为万科A第一大股东。
目前,前海人寿持股5%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7家,除华侨城A(7.5 +2.18%,咨询)外,其余几家A股公司的股份均为其通过二级市场买入。7月份以来,前海人寿共举牌了万科A、南玻A(8.35 +2.45%,咨询)、韶能股份(0 +0%,咨询)、中炬高新、明星电力、合肥百货6家上市公司。
以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为代表的中小保险公司成为举牌主力军,是今年的一个新现象。君康人寿、阳光人寿、上海人寿分别举牌了三特索道(22.6 +6%,咨询)、凤竹纺织(10.35 +1.87%,咨询)、中海海盛(11.98 +4.08%,咨询)。短短两个月时间,刘益谦旗下的国华人寿连续抄底天宸股份(0 +0%,咨询)、新世界(17.27 +1.47%,咨询)、有研新材(11.87 +1.98%,咨询)、华鑫股份(14.41 +0.49%,咨询)、东湖高新(10.35 -0.67%,咨询)、国农科技(25.72 +2.88%,咨询)6家公司。
分析认为,近期保险资金举牌二线蓝筹股的频率明显加快。其背后主因是,政策放宽了“保险资金投资单一蓝筹股票的比例上限”,从原来的5%增至目前的10%,提升了保险公司的举牌空间。
三行业受青睐
梳理发现,险资举牌集中在房地产、银行和商贸等行业。在7月份以来的被举牌公司中,有万科A、华鑫股份、国农科技等公司涉及房地产行业,兴业银行、浦发银行(14.89 -0.93%,咨询)等银行股,新世界、合肥百货、天宸股份等为商贸零售类公司。
保险公司举牌上市房企,直指保险资金对嫁接地产资源的野心。房地产行业由于近年来业绩下行,行业估值处于低点,但房企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此外养老地产连结保险产品的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受追捧。险资频繁举牌房地产企业,可以弥补险资在地产专业方面的短板。
而险资举牌银行股,则是看重银行是保险产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影响很大。同时,争取进入银行董事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双方可以就此展开深度合作。
申万宏源(8.89 +0.79%,咨询)分析师王俊杰认为,商贸零售行业频遭举牌的原因是,行业内标的内在价值高于当前市值。国内上市零售公司多为各地龙头企业,往往在城市的黄金地段拥有商业物业,而且作为零售企业,对于上下游的占款较多,现金流充裕。按照自有物业重估和现金流计算,行业内部分标的价值凸显。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改革的风口更是成为资本“大鳄”近期举牌热点。国华人寿举牌的公司大多有国企“混改”题材。国华人寿增持的公司中,有研新材有央企背景,东湖高新实际控制人是湖北省国资委。华鑫股份属于“仪电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上海市国资委。前海人寿举牌的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等也都属于广东国企改革概念股。
上市公司多种方式应对
从投资思路上来看,险资举牌无非两个动机:一是对部分严重错杀的优质个股单纯的价值投资;二是长期战略投资。从前海人寿、国华人寿举牌的多家公司来看,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股权分散、价值低估等成为共同的特征,此外多家公司均筹划过资产重组。
前海人寿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一直较为青睐广东本土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背景上市公司。此前被举牌的中炬高新和南玻A都为国有股东控股企业,韶能股份为韶关国资委旗下电力公司。
在险资的咄咄逼人之势下,并非所有上市公司都能安之若素,部分公司控制权之战一触即发。而从举牌后续进展来看,上市公司大股东主要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种是类似于万科A、凤竹纺织的“绝对狙击”,坚决捍卫控股权。此前的7、8月份,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公司通过三次举牌,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持股共15.04%。几日之后,华润集团出手通过两次增持,新增万科A约0.4%股份,重新夺回第一大股东之位。天健集团(14.48 +4.02%,咨询)则通过引入PE、管理层持股,稀释前海人寿所持股权。
另一种是类似于南玻A、中炬高新的“握手言和”。南玻A、中炬高新定增均引入前海人寿。南玻A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前海人寿10亿认购变身第一大股东。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参与中炬高新定增后,将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为34.02%,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万科A:销售维持高位,增持及回购凸显投资价值
投资要点:
销售业绩靓丽广深区域表现尤佳。8月签约222.5亿元、171.6万方,环比分别-6.7%、- 5.5%,同比在低基数上增46.0%、22.3%,已连续4月单月销售破200亿元。1-8月累计签约1560.6亿元,同比增20.5%,“金九银十”已至,旺季业绩表现更值得期待。分区域来看,广深区域万科竞争力显著增强,8月单月广深区域整体销售同比增90%左右,前8月合计销售同比增42%,其中深圳、东莞、珠海等城市的同比增幅都超100%:北京、上海区域也都同比增长,相对而言西部表现较差,市场冷热不均态势显现。8月销售均价环比-1.3%,同比+19.4%,均价上涨一方面是主要销售市场好转售价回升,另一方面公司产品通过品质提升和附加服务,增强了议价能力。
拿地面积首超销售。8月新增10项目,分布于东莞、南宁、苏州、大连、青岛、西安、郑州,均价仅2819元/平米,合计权益建面215万方,占全年新增项目的1/4,自14年4月以来首次超过当月销售面积。前8月累计新增项目权益建面848万方、支付土地价款309亿元,同比分别+128%、+148%,但土地款占销售比例仅20%仍在低位。整体来看,新增项目累计均价3348元/平米,同比微增9%。
物流地产外联黑石持续发力。新披露2物流地产项目,分别位于上海、沈阳。其中上海项目占地6.5万方、总建筑面积4.1万方,地价3902元/平米,因该项目是一个现成的仓库,所以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仍属低成本:沈阳项目占地5.1万方、总建面4.5万方。并且这两个项目万科都引入美国黑石基金作为合作方,权益比按1:1,后期项目仍将继续以合作方式获取。至此,万科物流地产在全国重要节点布局已现雏形,之前披露的另2项目分别位于武汉、贵阳,4项目合计占地面积39.8万方、总建筑面积26.3万方,拓展提速。
华润增持及回购方案通过,明晰价值底线。华润在8月31日以均价13.37元每股增持约752.15万股、9月1日以均价13.34元每股增持约2974.3万股,共耗资约4.97亿元,占万科总股本的0.4%,累计持股达15.29%,超过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15.04%的持股重回大股东。股东大会也已通过回购方案,即以不超过100亿元、价格不超过人民币13.20元/股的条件下实施回购,预计可回购股份不少于75,757.6万股(占已发行总股本6.86%k
市场低迷阶段,万科股价坚挺远强于大市,险资与管理层的股权之争也彰显长期投资价值。行业优胜劣汰,企业盈利改善,物业服务、物流地产、出租公寓、教育营地等多元化业务提速拓展打开估值提升空间。作为低估值行业龙头绩优蓝筹股,当然成为配置的不二选择。维持预测15 -17年EPSl.70、1.91和2.15元,对应PE8/7/7倍:房地产开发业务RNAV 16.29,目前股价RNAV9折交易,6-12月目标价18.6元,继续“强烈推荐”。
风险提示:行业回暖低于预期j公司转型收效尚待时间检验。
兴业银行:依靠领先银行间业务抵御息差下行周期
兴业银行15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8.7%至277亿人民币,15年2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6.5%至130亿人民币,略低于我们的预期,主要原因是拨备费用高于预期。得益于业内领先银行间平台,在利率市场化和基准利率下调背景下该行受净息差缩窄的影响程度较小。我们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净息差依然稳定。基于期初和期末余额,我们估算该行15年2季度净息差环比下滑8个基点至2.39%。由于基准利率下调和利率市场化,15年上半年该行存贷利差同比缩窄46个基点至3.70%。得益于充足的流动性以及独有的银行间平台所支撑的较高定价权,银行间业务利差出现明显上升(银行间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127个基点,银行间资产和投资证券收益率仅分别下降93和18个基点)。
资产质量仍在恶化。该行不良资产率环比仅上升5个基点至1.29%。通过15年上半年计提较大的信贷成本,该行仍维持较高的拨备覆盖率(15年上半年末为221%,环比下降6个基点)。未来来自关注类贷款(2.7%,环比上升0.9%)和逾期贷款(3.4%,环比上升1.1%)的迁徙压力使兴业银行资产质量前景依然不明朗。
通过银行间平台维持竞争优势。期内,该行市场领先的银行间平台(“银银平台”)保持稳步增长。凭借平台上499家活跃银行成员,清算交易的笔数和成交额分别快速增长84.7%和59.3%至2,000万次和1.4万亿人民币。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经济快速下滑导致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
估值
兴业银行A股当前股价分别相当于0.95倍2015年预期市净率和5.6倍2015年预期市盈率,处于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凭借市场领先的银行间业务,该行理应享有估值溢价。我们重申买入评级,并鉴于近期股市调整将目标价下调。
浦发银行:15年下半年业绩压力更大
1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至239亿人民币,比我们预期低0.6%,主要是因为拨备费用较高。2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6.4%至127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率季度环比提高10个基点至1.28%。90天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率从14年末的150%上升至15年上半年末的180%。预计15年下半年信贷成本将居高不下。我们对浦发银行重申持有评级并下调了目标价。由于4季度可能进行的增发,我们调低了每股收益预测。
支持评级的要点
2季度较高的净息差难以维持。在降息50个基点和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们预测15年2季度浦发银行的净息差环比上升23个基点至2.60%。这主要是因为应收账款类投资占比提升(截至15年上半年末为24%,2014年末为21%)及银行间资金成本同比下降明显。降息的影响将逐步体现,下半年净息差将面临压力。
资产质量持续恶化。截至15年上半年末,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10个基点至1.28%,不良贷款余额环比上升13.2%至277亿人民币。
考虑到冲销,15年上半年年度净不良贷款形成率为1.14%(14年下半年为0.80%)。15年2季度,浦发计提197亿人民币的拨备费用,年化信贷成本为1.87%(2014年为1.02%),这帮该行保持优于同业的拨备覆盖率和存贷比。关注类贷款比率(环比提高33个基点至3.2%)和逾期贷款比率(环比上升86个基点至2.8%)等领先资产质量指标仍在持续恶化。
受益于与上海信托协同效应的强化。预计15年下半年将并表上海信托,这将增强浦发银行高端理财服务的实力。作为上海国资委旗下的银行控股金融平台,浦发未来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的举动(例如可能注入上海国际集团其它金融资产或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将成为股价短期上涨的催化剂。
影响评级的主要风险
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估值
A股股价对应1.0倍2015年预期市净率和6.1倍2015年预期市盈率。
考虑到零售业务相对疲软,维持对该股持有评级。
新世界:业绩符合预期,新店开业导致利润大幅下滑
20l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16亿元,同比下降7.3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521万元,折合每股收益0.07元,同比下降73.52%。公司业绩符合之前业绩预减情况,也符合我们预期。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为3,421万元,同比下降66.74%。我们将目标价格上调至20.00元,评级下调至持有。
支撑评级的要点n
业绩大幅下滑,新门店开业为主因:从单季度拆分看,2015年2季度公司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降低5.16%,增速高于1季度的-9.0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06万元,同比降低108.55%,增速低于1季度的-16.09%。扣非后净利润-776万元,同比降低114.60%,增速低于1季度的-15.62%。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由于:1)公司持有49%股权比例的联营企业上海新南东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新世界大丸百货)于5月15日正式开始营业,此项目处于培育成长期,上半年亏损1.54亿元,公司对其按权益法核算影响净利润7,568万元。2)公司去年同期收到政府补助2,9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而本报告期公司没有该项收入。剔除新店亏损和政府补助影响,公司净利润与去年持平。公司新门店的开业虽然短期对公司净利润有较大拖累,但打破了公司之前依靠单体店业绩增长有限的局限性。
定增拓展大健康业务,百货、健康双轮驱动:公司此前公告,拟募集资金17.46亿元用于大健康产业拓展项目(12.56亿)、百货业务“互联网+全渠道”再升级项目(3.4亿)及偿还部分银行贷款(1.5亿)我们认为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实现百货零售、大健康两大核心主业双轮协同驱动,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经济低靡,百货业务收入放缓。
估值
我们认为大丸百货店短期难以脱离培育期,维持公司2015-2017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0.15、0.25、0.40元,以2014年为基期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2.43%。公司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将实现百货零售、大健康两大核心主业双轮协同驱动,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但短期公司估值较高,我们将公司目标价由16.85元上调至20.00元,评级下调至持有。
合肥百货:关注合肥地方国企改革推进
核心观点:
需求底部徘徊,新店培育拖累业绩
公司1H2015实现营收52.12亿元,同比下降1.20%;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76亿元或EPS=0.23元,同比下降22.40%;其中周谷堆商铺销售实现0.46亿元收入、0.17亿元净利润。行业需求未见明显回暖(H1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仅7.4%)、省内竞争加剧、新店培育期拉长(14年新开/扩建3家百货、9家超市、3家便利店,上半年新开芜湖购物中心)拖累业绩表现,1H2015公司归属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22.4%。
区域龙头地位巩固,关注金融领域投资布局
公司作为安徽唯一商业上市公司,公司区域龙头地位稳固,高品牌认知度+内生品类&渠道调整(上半年置换品牌326个、品牌更新率达8.57%、线上易商城销售同比增长115%、合家康蔬果直采量同比增长40%)+外延省内三线市场开拓(未来仍有7个储备项目待开业)保证增长潜力,但考虑到宏观消费持续低迷,公司销售复苏依然有待观察。另外,公司在金融领域参股长润支付(35%)、兴泰小贷(20%)、合肥科技农商行(5.5%)并积极推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账上亦尚有30亿元现金可供投资布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伴随线上线下渠道融合趋势持续,线下销售数据将逐步筑底企稳,周谷堆商铺剩余部分确认也将为全年业绩提供一定支撑。暂维持公司15-16年EPS预测为0.43、0.44元/股,考虑到公司或受益安徽国企改革(今年以来合肥国资委完成旗下八家上市公司股权划转调整,建控集团将单独控股合肥百货36.71%股权)及合肥自贸区申报,维持“谨慎增持”评级。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低迷;扩张加速,新店培育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