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3万套保障房闲置遭审计署公告披露,政府公开致歉;面对采访隐瞒身份,住建局局长免职。贵阳市反应之迅速,可谓给全国各地方政府上了一堂生动的危机公关公开课。
涉及投资85.43亿元的保障房被曝闲置,舆论哗然,贵阳市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然要给公众一个说法。但政府致歉、局长免职,并不意味着舆论的追问将得以终结。贵阳市在过去两年间对发生在眼皮子底下的事置之不理,即使当下问责坚决果断,也难逃亡羊补牢的嫌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批量沉睡的保障房责任,终非一个“隐身术”失败的局长所能承担。
保障房大量闲置早已不是一朝一夕的热点事件,也并非某地的独有现象。根据审计署的公告,除贵阳一地外,尚有4个省的一些市县也被查出存在保障房闲置,5个省共计发现5.75万套保障房被闲置。
闲置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各有说辞,如贵阳市主要是由于供电、排污、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致使保障房未能及时投入使用。
在住房价格不断攀升、房奴压力越来越重的当下,保障房作为国家的一项惠民工程,同时也是良心工程。既然是为民而“生”的工程,岂有生下来,活不下去的道理?
国土部、住建部等部委曾屡次强调,加快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要严格土地供应,落实资金,加快进度,强化工程质量。为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中央还安排了专项补助资金。但问题就在于,对一些地方而言,与其说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不如说是政绩工程。财政出钱了,数量达标了,成绩报上去了,似乎就功德圆满了。说到底,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还是地方政府的官僚作风在作祟。
保障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理应在动工之初就做好规划。如今,面对闲置的质疑、住户的投诉,贵阳一些相关部门却踢起了“皮球”,相互推诿。我们不得不追问,如果换做是商品房,不通水通电通路谁会来买?倘若赚不到钱,开发商自然不用政府抽鞭子,自己也会想方设法去开展工作了。但和开发商的私产比起来,保障房可能更容易陷入所谓的“公地悲剧”,少有人愿意真正为它用心用力。
目前各地的保障房建设,通常需要政府财政的资金投入,或是在牺牲“土地财政”的前提下为开发商提供便利。然而在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太高的积极性。舆论监督的分贝再高,审计监管的技术再妙,任谁也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贵阳市也好,刘朱也罢,在中国的官场生态中并非个案。问责不是打地鼠,解决保障房的尴尬还是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