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端午小长假,广州楼市人气不弱,但观望情绪依然很浓厚。
业主要享受“过五唯一”个税优惠,除了自助查册外,还要签署《具结书》。 梁红举摄
新亮相的佳兆业壹号是金融城目前唯一的住宅盘。
端午节期间,本报记者四处巡盘采访,发现各区楼盘普遍出现缺货现象,其中原因是有楼盘暂时拿不到预售证而导致无法销售。但不少楼盘的销售现场依然人气很足,前来看楼的市民不少。
据不完全统计,预计本月全市将有40多个楼盘会补充新货,但总体来看新盘少,大多是老盘加推新货,其中增城、南沙、黄埔的新增货量比较充足,老城区货量依然不多。
专题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红举
四大板块 有的要一次性全款支付
记者端午节从各区采访发现,目前广州楼市基本处于缺货状态。中心老城区、荔湾的广钢新城、海珠的广纸板块以及天河的牛奶厂板块,是广州楼市目前热度最高的四大板块,但同时也是缺货严重的板块。在广纸板块,绿地越秀海玥暂时只拿到50套货的预售证,付款方式相当苛刻,要求客户必须一次性全款支付。荔湾的广钢新城同样如此,中海花湾壹号、保利海德公馆,近段时间均处于缺货状态,很多客户都无法网签。天河牛奶厂板块的招商雍华府、华润天合也只有少量的几套货,龙湖首开·天宸原著和金地天河公馆无货可卖。至于越秀区,也是很长时间没有新货推出了,珠光路的粤海·丽江晓岸、东华西路的粤泰·荣廷府都是准现楼,但还没有拿到预售证,无法开盘。
外围的增城、黄埔、南沙一向是供货大户,但端午节期间记者现场所见,增城货量并不多,曾经一度是黄埔长岭居热销盘的实地常春藤由于缺货暂时关闭了销售中心,中新知识城也因为没货而人气下降。而有货的保利罗兰国际以及南岗的佳兆业城市广场、万科尚城人气都不错。南沙也进入尾货状态,碧桂园蜜柚仅余几十套洋房在售,“刚需盘”时代长岛尽管洋房车位要捆绑销售,目前也仅剩几十套尾货在售。
新盘不多 外围区域仍是供应大户
据不完全统计,本月将有40多个楼盘会补充新货,但总体新盘少,大多是老盘加推。供应量最大的依然是外围区域,其中增城、南沙、黄埔的货量比较充足,老城区货量不多。
荔湾区全部是老盘加推,广钢新城的中海花湾壹号、保利海德公馆和珠江金茂府都拿到了新的预售证,荔湾的新世界凯粤湾、悦江上品和华发荔湾荟也会在本月推出新货。海珠区有一个新盘将在本月面世——广纸板块的雅居乐海珠小雅,首批将推出74~118平方米中小户型,但价格未定。
天河牛奶厂板块四个楼盘的销售人员都告诉记者,本月会有新的预售证,所以会有新货推出。金地天河公馆本月会推出120~167平方米的四房单位;龙湖首开·天宸原著本月底推出全新97~140平方米三房、四房;华润天合本月中旬会有140平方米大四房入市。“不过货量不会很大。”销售人员说。
天河区最大的亮点是本月2日亮相的纯复式豪宅佳兆业壹号,这是广州金融城目前唯一的住宅盘,亮点颇多,户型为80~97平方米复式住宅,可能在本月开售。而东圃的兰亭盛荟本月也会有新货推出,是77~107平方米的三房单位。黄埔区都是旧盘推新,值得期待的是时代天韵二期,有一线凤凰湖美景,原定本月底开盘,但目前销售中心尚未对外开放。增城的时代天启、百晟广场和碧桂园东湖1号这三个全新盘都预计在本月开盘,其中时代天启首推85~130平方米带入户花园的三房四房单位;百晟广场首推75~135平方米的两房至四房;碧桂园东湖1号则首推138~186平方米的空中复式,售价均未定。
番禺市桥的碧桂园·星钻本月可能开盘,主力户型为97~117平方米的三房四房单位。南沙、花都和从化没有新盘推出,都是老盘加推。白云区的新世界云逸样板房已开放,一期主推90~180平方米三房四房,不过具体开盘时间尚未确定。
记者观察
调控立竿见影 慎防供应不足
从广州楼市的整体情况来看,调控新政之后楼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因为限贷,投资客已经远离市场。从目前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楼市定位已相当稳固,业内普遍认为,连续出台规范楼市的政策,释放明确的信号不仅很有必要,而且相当及时。“此轮调控的目的,就是迅速出击降低房地产投资和投机的炒房‘暗火’,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保证居民住有所居,抑制房地产泡沫膨胀,同时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指出。
有针对购房者的调查显示,如今持观望态度的潜在买家占比最大,但也有30%的受访者表示被动或主动放弃了购房计划。房地产中介职业经理人中,对后市依然看好的人数明显减少。而投资者的态度变化则最为明显,近九成投资客表示“会收手”。限购限贷新政下,楼市的投机空间几乎被挤尽,投资客不得不正视高风险性。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这些加强版的限购限贷政策,短期内可以带动房地产市场全面降温,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这是可喜的一面。但是,一些开发商推迟开盘时间、想方设法规避限价措施,其结果是人为制造了短缺的恐慌。四个一线城市加上十个核心城市及国家级的城市群,依然是重点调控的焦点所在。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