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目前的现状如何呢?笔者日前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据2009年6月29日焦点房地产网的报道, 6月26日,由北京某报主办的“2009北京房地产行业走势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在论坛上,有人士认为,政府在08年这一年救市的过程当中,虽然没有把房地产列入十大振兴产业规划,但是房地产实际得到的实惠是最多的,特别在金融和税收政策上房地产都是最快最直接受益。包括这次4万亿,本来这之中只有9千万给房地产,而且是做保障性住房的,但是能感觉到实际4万亿到了银行之后,银行更喜欢房地产行业,很多钱应该流入了房地产行业。
其实,今年的楼市情况,先是有所谓“小阳春”在前,近来诸多楼盘又在涨价。在这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东西。4万亿刺激计划难以避免地制造了经济体内泛滥的流动性。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流入了投资市场,这带动了股市和楼市一同牛气。银行利息的降低和信贷门槛的放宽是楼市量价齐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利息的降低使同一件按揭销售的物业的总价得以下降,而信贷的放松使原先一部分不符合放贷标准的资金有机会进入楼市,其中有不少是投资或投机型的。但是,从银行那里得到的一些信息已经表明,上述两条“利好”都正在孕育着日益膨胀的金融风险。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通胀的预期又是推动楼市短期内猛烈上涨的重要动因。
不论承认还是不承认,房价的虚高是一个事实。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样的。包括社会资金供给的流动性过剩、地方政府隐形推手的作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海外热钱的炒作、开发商市场气氛的渲染、购房者消费心理等等。这些复杂的因素混合相互作用,才最终导致了持续的房价高位攀升。而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不同于消费品,成本和现有的房价并非决定市场均衡价格的核心要素,只要房价未来有上涨预期,购房者就会继续加码买进,开发商就会继续囤积土地延缓供应。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房价飙涨的趋势,就必须首先通过政策调控改变购房者和开发商对价格趋势的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使用税作为影响房价的要素之一,对其改变房价长期走势的作用不宜过于乐观。
我们可以看看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发达地区的住房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在新加坡,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开始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成立建屋发展局,着手兴建“政府组屋”。“组屋”以高层住宅为主,大部分是10至20层的建筑群,分塔式和板式两种。每个组屋区都有完善的设施,公共交通便利。“组屋”由政府营建和管理,并以津贴价格出售或出租给中低收入阶层。购组屋一般须一次缴足相当于售价20%的款额,余下部分由建屋局以低息贷款方式垫付,住户可用公积金在5年、10年甚至25年内还清。实在无力购买的,允许租用组屋。这保证了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能够得到廉价的组屋。目前,新加坡有87%的人居住在组屋里,基本实现了人人有房住。
近年来,关于物业税的开征,一直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因为,即便短期内出现房价的动摇,也并不意味着房价转势因素的产生,土地使用税之于房价走势的作用还远未达到这一能力。问题就在于以土地面积为计税基础,并不能击中问题的要害,它最多只能部分抑制大户型房产的购买动力。同样属于流转税种,以房产价值为计税基础的物业税,能否在房价出现动摇的时刻及时出台,才是决定趋势的关键。物业税与其他税种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让任何渴望房价上涨的预期都受到直接的抑制,房价越高,购房者缴纳的税款越多。如果在物业税的税制上实施累进制度,就更可以让这一打击效果做到精准化,让“越涨越买”的投资购房心态受到遏制,从而形成一个以自住需求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这正是所有房地产调控政策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老百姓关注的东西,其实是比较聚焦的。一个是医疗价格,另一个就是商品房价格。一个是关系到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情,当我们卫生部前几次的医改都以让老百姓看不起病为最终目标的时候,当你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人民币只是因为一场大病就变得家徒四壁的时候,当你明知道自己得了重病却因为经济关系没勇气走进医院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这种医改是成功的,我们甚至会去抱怨这种医疗制度,我们会对医院产生一种又敬又畏的想法,一方面会觉得那是治病救人的神圣地方,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会觉得那是一个吃钱不吐骨头的地方。当所有的人都开始羡慕当医生的有钱,当相当比例的主治医生都早早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的时候,你还能说什么呢?
安居乐业是中国老百姓最朴实、也最根本的生活理想,可是当这种理想在高房价面前屡屡碰壁的时候,当所有的人都在质疑高房价的时候,当所有的人对着高房价徒叹无奈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上海一幢在建的13层大楼整体倒覆会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撞击,这种撞击说到底就是:“我把全家的血汗钱都给你赚了,你还建这种豆腐渣,你还是人吗?”面对疯狂上涨的房价我们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压制房价的措施。可是结果呢?一方面我们是在调控,另一方面是在我们高喊的调控面前,房价还是蹭蹭地往上蹿。一定有人买,又一定有人买得起,价格就一定只升不降。这就是开发商们始终坚守的信念。而且,金融支持越有力,价格上涨的空间越大、速度越快、交易越频繁,繁荣的景象也就越显得鲜活;如果把当下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套到米饭馒头上,让消费信贷和市场炒作充分发挥作用,米饭馒头的价格也会“合理”地成倍上涨。反之,失去了金融支持,价格就要回落,米饭馒头就要被打回原形。
我们知道,在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金融支持力量减弱,房地产开发商暂时失去了提高价格的信心。但现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让银行的信贷投放量迅猛增长,今年上半年就达到7.36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数倍。这股来势汹涌的资金并不青睐仍在艰难跋涉的实体经济,而更看好因袭暴利传统的房地产行业,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运作,开发商和贷款人比原先更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支持,沉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被激活。紧接着,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胀预期刺激着财富精英群体的神经,他们手中的资金终于不甘寂寞,饱含着自我增值的冲动重新杀回房市,争夺更高的短期回报率。最后出场的是被裹挟的普通百姓,他们在强大的房价上涨压力前举手投降,不得不继续透支未来。
要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长期以来,房地产业信息不透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仅购房者易受误导,还会影响、妨碍政府作出理性的评估。比如,住房空置率问题就曾引起各种争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与开发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导致购房者无所适从。对此,建设部最近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北京、上海、天津等40个城市,提供商品房供应和空置情况有关数据,以便准确判断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建设部还公布了这些城市对外发布房地产市场信息的网址,强调目前各地不存在房源不足问题,提醒购房者不要听信虚假信息而盲目跟风。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解决好群众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涉及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只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一步步地努力,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广大群众不仅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基本要求,还能实现“居者优其屋”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