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土部公布“中国地价占房价平均为23.2%”的数据以来,业界一直对该数字存有异议。7月24日,该部将全国620个调查项目的数据悉数发布,其中北京的21个项目中,地价最高占房价的比例为51.36%,最低为14.33%。据公布的数据计算,北京21个项目平均地价与房价的比例约为25%。(7月25日《新京报》)
按照世界惯例,正常房价收入比3至6倍,租售比在1∶200到1∶100之间较为合理,然而不少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租售比都出现了严重扭曲。以北京为例,有数据显示,北京2008年房价收入比是13.6倍,而租售比1∶325。从最近的楼市数据来看,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房价都呈现上涨局面,新的地王不断涌现。无论从房价还是房屋租赁价来看,目前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了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国土部加强房产市场调研,公布相关调查数据,推动房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无疑十分必要。
尽管国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尚存争议。但是国土部此次悉数公布全国620个调查项目数据,比此前“地价占房价23.2%”的平均数据要详细、规范得多。公布地价房价比,也有利于消费者对当前房价的合理性作出理性价值判断。其初衷值得肯定。从此次调查的21个北京项目来看,地价占房价比例最低为14.33%,最高为51.36%。地价房价对比差距较大。客观地讲,土地从购买到开发销售一般有2至3年甚至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房价会随市场变化不断调整。房价与地价之间并无直接对应关系。但是通过地价房价数据对比,仍然可以解读出其中某些房价信息。
具体说来,房价成本构成到底该怎样算呢?一般说来,房价成本主要包括这么几项:地价成本、建筑安装成本、各项配套成本、企业运营成本与相关税费。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同,房价成本还存在房产所处地域、楼层、季节等个性差异,企业运营成本构成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除开企业经营等弹性成本需要进行综合权衡以外,地价、税费、建筑安装、配套成本应该可以理出一本明白账。所以,地价房价比例虽不能反映房产市场全部面貌,但是地价无疑是影响房产开发成本的重要因素。
虽然地价占房价比例最低为14.33%的调查项目有利于洗清地价推高房价的嫌疑,但是最高51.36%的地价房价比与不断刷新的地王数据也让人无法释怀。尽管高地价并不一定直接导致高房价,有的开发商还通过私下改变容积率、违规多盖房的办法,减轻高地价成本压力。但是高地价无疑是高房价的重要推手。相关地价房价比调查数据实际上是在提醒地方政府改变房地产财政思维,打破地王神话,降低地价与税费让利于民。
除此之外,开发商也应摒弃房产暴利思维,避免房价暴利透支楼市发展后劲。比如,今年以来,楼市释放了部分刚性需求,不少城市商品房交易价量齐涨。部分开发商并不珍惜楼市“大好局面”,推动楼市健康有序发展,而是趁机大幅提价,甚至重复07年楼市高位时捂盘惜售的惯用伎俩,制造楼市暴涨的恐慌局面。然而,从媒体报道来看,消费者对楼市暴涨局面并不买账,不仅多数买不起房的消费者对高房价用脚投票,多座城市退房潮还戳穿了楼市热销的谎言,揭开了开发商“假按揭”自娱自乐的老底。种种迹象表明,房价暴利空间并未真正剔除。地价最低只占房价14.33%的房产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楼市虚火不退,房价逆势上升,即使楼市释放了一些刚性需求,开发商使下三滥手段欺骗消费者,可以忽悠一时,也只会让摇摇欲坠的信誉丧失殆尽,不利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一言以蔽之,开发商不能在高房价面前只谈地价高、税费重的客观原因,回避暴利嫌疑,混淆舆论视听。政府也应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房产财政依赖,在降低地价、税费方面体现责任担当,为房价理性回归提供市场原动力。在保证开发商合理利润的同时,对房价进行必要调控,挤出房价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