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136家央企七成涉及房地产,目前房地产已成央企主要辅业及利润来源
本报记者董映颉北京报道
央企地王的争夺远没有结束。8月5日保利地产[26.42 -2.76%]19.9亿元击败中海地产夺得今年苏州地王。今年二季度以来,一边是各类央企在房地产市场使出浑身解数,另一边国资委在推进央企联合重组之时却对房地产业现状不置可否。对此,各界对国资委监管能力的质疑声又起,怀疑其对房地产央企重组、非主业央企须剥离房地产业务的要求又成一纸空文。
8月5日,据与国资委接触密切的一房地产央企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国资委近期放缓对央企房地产业务的整合重组,主要还是因为金融危机之后出于对拉动需求、恢复经济的考虑,从国资委近期向我们发出的种种信号判断,国资委内部应该已经制定了房地产央企重组的推进计划,但具体实施应该会等到经济企稳之后。”
国资委监管放水
7月21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表示,今年下半年将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联合重组,清理亏损企业和非主业板块。电力、军工、煤炭、钢铁、电子信息等行业将成为央企重组购并的主要行业。
比起2008年底国资委高调、主动推进房地产央企重组的姿态,这一次,房地产业显然成了李荣融刻意回避的话题,而上述央企负责人也向记者透露,国资委近期已放缓对央企房地产业务整合重组。
从2004年起,国资委用4年时间先后圈定了包括中房、保利、华润、招商在内的16家央企,主业从事房地产业务。按照国资委的意图,这16家企业将完成对百家央企房地产业务的整合,而非“16家”央企则必须尽快剥离旗下房地产业务,相当一部分作为主业过渡的房地产企业将逐步退出。2008年8月,李荣融表示,下一阶段将转变房地产央企的重组方式,由之前自愿组合转变为国资委主动推进。
7月9日,国资委企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目前,有关企业的竞拍行为都不算是突破主业限制。而且那些有所斩获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央企下辖的二级或三级企业。“对它们,有些难以纳入国资委的监管范围。”
对央企资金的使用和流向,国资委也有明确规定。在2007年8月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中央企业投资非主业性质的房地产、金融、证券和保险业等,须报国资委批准。
政策和规定执行至今日,国资委的态度突然生变。面对当前各类央企都将巨额资金投向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作为央企出资人,国资委却以“这是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而表示不做干预。
“原来国资委确实有要求,凡是大型的投资项目都需报国资委批准,但现在一般来说只要集团董事会通过,然后向国资委上报备案就可以了。国资委的监管只到集团级,下辖的二、三级企业根本也够不着。”国资委分管的一中央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不过,央企投资房地产的事情国资委确实一直在关注,内部有过几次提醒,但还没什么具体动作。”
“保增长”特赦非主业央企投资房地产
国资委对于央企重组态度的松紧度,侧面反映了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态度。而国资委在市场动荡中也一直调整自己“出资人”和“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2007年是楼市的大牛市,住建部、央行等相关部门出台各种政策急于打压房价。恰逢此时,国资委握紧“管理者”的权力,几度重申要严格控制央企用于投资股票、房地产的资金流向。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楼市低迷,相关部门放宽了房地产投资政策。此时国资委也摆出“出资人”的姿态,不惜成本高调推进房地产央企的整合重组。直至近期,房地产市场回暖,国家“保增长”的要求在房地产行业率先体现。因此,此时的国资委对于房地产央企重组缺乏热情,让非主业央企巨资买地报批成了例行公事,这样看来也不只是巧合。
据上述与国资委接触密切的房地产央企负责人透露,国资委对企业“唯利是图”的表现监而不管,自有其深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让路于政府的救市保增长,非主业央企积极投资房地产业务,能够更快拉动经济增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房地产主业企业16家,辅业中包含房地产业务的达到80多家。也就是说136家央企中超过70%的企业都涉及到房地产业务。房地产是央企的主要辅业,也是央企的重要利润来源。
易居研究院北京副所长牟增彬在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说:“中央企业本来就有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当前时期在房地产市场上能够为央企获得利润,这也是国资委乐于见到的事情。因此国资委要求尽快剥离非主业央企的房地产业务,目前并不是启动的最佳时机,现在不应该剥离,也不能剥离,起码要等宏观经济企稳后才能执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建伟曾经也向记者表示过,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处在高度泡沫化之中,政府在实施调控的过程中,既要阻止泡沫加速恶化,也要防止泡沫立刻破裂。因此,住建部、国资委、银监会等相关部门会根据市场状况彼此联动,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调控部署。
央企房产重组新计划浮出
接近国资委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据粗略测算,今年二季度,非主业央企的房地产业务季度直接利润平均占企业当季总利润的28%。经营状况好的,能达到企业当季总利润的35%甚至还多。
“央企也是企业,也要盈利。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和宽松的信贷政策都保证了央企资金量的充裕。在目前出口受阻、实体经济产能过剩的经济形势下,资本必然会流向近期销售火爆、高利润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自然成了央企避险的投资方式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顾云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为了盈利,规模做大也是央企投资房地产的重要原因。牟增彬表示,目前有些央企下属的地产公司已经形成规模,比如中信地产将中信集团原有的三家地产公司整合之后,已经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占据了南方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对整个中信集团来说也具有领跑意义,这时候让它剥离地产业务根本是不现实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众央企剥离房地产业务与否,主要还是以市场为导向。”牟增彬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国资委在启动央企房地产业务剥离重组之时,恰逢2006、2007年房地产市场繁荣,地产项目给企业带来了丰厚利润。因此那时央企的剥离项目很少,进入实际操作的只有中房集团受让华能房地产一项。
到2008年,楼市持续低迷,许多央企旗下的房地产业务业绩严重下滑,甚至变成负资产,那时候央企视房地产业务为烫手的山芋,纷纷挂牌转让。但随着房地产回暖,2009年5月份到现在,在北交所挂牌转让的51个国资项目中,央企房地产业务转让项目只有1项。
据前述央企负责人判断,国资委央企重组的计划已经进行了至少5年,不会就此不了了之,而且据其得到的信息分析,国资委应该也已经制定了房地产企业重组的相关推进计划,包括调整已圈定的16家房地产主业央企,还有可能会圈定出首批需要剥离房地产业务的央企,只是具体实施会等到经济企稳之后。
顾云昌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央企重组如何操作,国资委可以对企业提要求,但最终的决策权还在企业手里,中央企业还是要跟着市场走,在利润面前,国资委‘非房地产主业央企必须剥离房地产业务’的要求目前来说并不符合央企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