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曹先生的预言很可怕,而且这并不只是对业主而言。中国的银行可能并没有投资于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但是他们商业贷款的主要抵押品都是公司的地产,而这这些地产的价值通常直接与周边有住宅地产开发的价值挂钩。如果抵押品突然贬值一半,中国可能面临银行系统全面融化崩溃,其悲景会让西方当前的金融危机比起来就好像是公园散步了。
这个预言也有问题,虽然有道理,业内专家已经喊了十几年了,但是“泡沫”好像永远不破。悲观者指出,根据官方数据,中国的未售库存房产总量去年底达到 9100万平米,比前年增加了32%。但是这个数据比起前5年内投资人欢喜购入但却空置的房产总和的约5.8亿平方米,就显得苍白逊色了。中国人不仅对买来从不入住的空置房产有极大的胃口,而且这个胃口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几乎推翻了经济学的重力定律。所以当三月因为担心供给过多掉房价1.3%时(与去年三月相比),买主纷纷冲进市场,把成交量推高到了两年新高。
自己本人作为一个北京房主,我亲历这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被告知,根据附近新开发的房产的销售情况,我们去年买的了公寓去一年升值上升了30 %,但这却无法确认,因为根本就没有二级市场。我们也曾试图把房子租出去,尽管房产地段很好,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任何房客愿意出哪怕是接近我们月供水平的租金。于是我们只好决定入住,我们发现,虽然这个楼盘很久以前就销售一空,但几乎没有人很少人真的入住。这条街上还有另外一个800个单位元的住宅项目,每个单元都是完工前以最高的房价出售,但现在的灯都关闭,也没有人的在家中。
最常见的解释,至少在北京,有其他省份的人要在北京买房落户,以确保户口(居留证)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学校和就业机会。即使如此,也很难解释在每一个有价值的省会或三线城市,都有无穷无尽的豪华巨楼拔地而起,也都是有楼无人。北京,并没有垄断中国所有的鬼宅。
我听说最近一个中国著名的旅行团到美国抄底房产后,突然看到了对解释这个谜团的一个关键。我听说抄底团空手而归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惊讶-很惊讶!-地发现美国每年还要按照房子价值收物业税。中国只收房地产要交易税,没有每年的房产持有税。这个抄底团的新发现,和他们的失望,让我深思。
美国的平均物业税是房产估价的0.95%,这对认真的地产投资人来说,只是一个不大的商业成本。但是对一个一般的业主,这个税额,大概是他们年收入的 3%,这是一个不小的开销,尤其是如果业主使用房产的话。美国物业税,连同其他特点,包括按揭利息抵税和被动投资损失限额折旧,使业主明白,房产自住或者出租有很多的经济好处,而空置要有损失。这个效果,通过驱使房主使用房子,使得房价和实际对居住的需要密切相连。投资者的情绪可能在短期内把房价推高或降低,但是寻找住户的需求,最终会导致回归。(译者-此为物业税对空置的制衡机制。)
在中国,持有房产没有花费。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对比较有利吸引力的选择。除非拥有海外投资,中国公民只有有限的投资选择:在国内不稳定的股市中赌博,买国库券,或者回报更低的银行存款。相反,地产,不管有没有人住,都给了他们一个保险的存钱地,而且规避了通货膨胀。美国人从来就知道拥有房产的好处,但是没有持有费用,中国的业主就不必为使房子“创造”任何现金或其他形式的收益而费心和受限制。对他们来说,空置的房子可以存储价值,就像黄金,除了保留了它的价值以外没有实际功能。
适度的年税也许只是对调整楼市的途径之一,但它对楼市远景展现了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有一个老故事,二战刚结束,一名美国记者在上海看到,恶性通货膨胀肆虐,人们使用罐装沙丁鱼作为替代货币。一个刚到上海的人,打开了他的交易“所得”,才发现里面的沙丁鱼全坏了。他向其他交易者抱怨,惊叫:“你们都打开罐头了吗?上帝呀,这些沙丁鱼罐头不是用来吃的,只是用来买卖的。” 中国当前的房子,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投资的。这是中国房产需求的真实来源。
豪华的房产只充当货币是极大的浪费,问题在于房产不同于沙丁鱼罐头或少量的黄金。建设所有这些无用的高端物业消耗大量的人工和材料,而这些资源,本应创造有用的财富,而不仅仅是代表物。缺乏足够的维修(记住前面提到的持有成本最小化),会使这些物业的实际住宅功能和使用价值迅速变坏贬值。
另一个挑战是心理上的。没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如黄金,或者空置物业之所以能够用作保值物,其前提是公众整体必须对此物能够持续担当这个功能存在足够信心,才能充当保值物。中国的房产市场很可能崩盘。关键是如果真发生,并不是因为房产的供给超过了对平价住宅的需求,中国近年来一直是如此。房产崩盘真正的原因,会是因为中国人对地产作为有效保值物失去了信心,或者是有了更好的保值替代物。(作者:派力克 切瓦尼(Patrick Chovanec) 译者: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