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年初,伴随着优惠政策,助推楼盘销售的优惠券也现身楼市(上图),转而年中,抢房场面却随处可见(下图),房价一路狂飙。
[主要观点]
优惠政策推高房价,金融政策该收紧了
解决楼市问题,需要两个基础三个制度
——吴翔华,南京工业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天诚不动产研究所所长
优惠政策
把楼市推向了另一个极端
《金楼市》:去年底出台的系列税费、利率优惠政策,是否成为2009房价狂飙中的关键推手?
吴翔华:2008年底推出的救市政策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当时全年销售量严重萎缩,房地产及相关行业都面临挑战。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利率优惠,目的是鼓励首套房置业者入市,带动房地产及其他行业发展。
但现在观察,2008年底的救市政策与2007年底稳市政策,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政府本意是提高成交量、鼓励首套房,却直接推动了投资型购房的猖獗,以及房价的上涨。以营业税为例,5年期改为2年期,并从全额征收改为差额征收,以一套100万元买入、130万元卖出的房产为例,其营业税就从71500元减少到16500元,中间有55000元的差价。减少的成本是增加的利润,投资客能不涌入?
《金楼市》:难道没有这些优惠政策,房价就是另一条轨迹?
吴翔华:不能完全说是,但如果没有遭遇这场金融危机,国家没有这一系列税费优惠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2009年的楼市应该是调整的第二年。表现为部分开发商死掉,银行出现小部分呆账、死账,但价格会向理性回归。实际上,2008年底、2009年初南京各板块的价格一度已比较接近消费者承受力的上限。这样调整到2010年后,市场成交量会逐步放大,房价在相对低位徘徊,市场趋于平稳。
这优惠政策的出台刺激了楼市,导致了市场逐步走向疯狂。截至9月,中国的银行总共贷出8.7万亿人民币,不出意外今年肯定超出10万亿。央企财大气粗,买地、囤地,等待升值;其他行业资金也纷纷涌向房地产。
《金楼市》:企业囤地,老百姓买房,很多都为防通胀。大家都担心,这么多钱在市面上,能不通胀吗?
吴翔华:理论上如此,但中国经济情况特殊。在正常状态下,如果把原有的经济体比作一个圆球,它的体积是V0,那么通胀后的经济体是另一个圆球,它的体积是V1,V1>V0;但中国经济体是非正常的,它是两个连体球,一个很小的球依傍着一个很大的球,它们之和并不大,就是这个连体球是V2。V2本身是不正常的,V2中那个很小的球,是逐渐萎缩的行业,如进出口业、制造业、私营业、居民消费;V2中那个很大的球,是不断膨胀的行业,如钢筋水泥房地产业。通俗理解是,部分行业过冷,逐渐萎缩;而部分行业却过热,如房地产。
中国有一个独有名词,结构性通胀,说的即是如此。这种通胀不是市民普遍意义理解中的通胀,就像正常人颈上长了一个肿瘤,并且越长越大,甚至比头还要大,简言之,这种经济结构是失衡的。所以,这种失衡通胀会直接表现为经济快速增长,数字很好看,但老百姓的实际财富没有增加,一面是资产价格膨胀,一面是其他行业、居民消费的萎缩。老百姓只有一个选择:不消费。
收紧金融政策才能遏制高房价
《金楼市》:那备受争议的优惠政策到底该不该废止呢?
吴翔华:优惠政策也要细分。对首次购房者影响大的是契税;对改善型购房者影响大的是买卖环节的税费;对长期投资者影响大的是利率政策;对短线投机购房最有诱惑的也是买卖环节的税费。回顾今年楼市轨迹,一季度是自住型购房者释放;二季度改善型和投资者入市;三季度自住型购房者离场,投机型、改善型、保值型活跃。对投机型影响最有利的是交易环节的税费政策,应该取消,但对首次购房者有助益的契税优惠应该保留。
而要遏制当下这股房价上涨的潮流,只有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才有作用。第一要回收流动性,即控制货币发放总量,表现为提高准备金率和加息;第二是从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严格发放。
《金楼市》:楼市不乏调控,从2005年至今陆续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房价至今却奔上历史高位。是否有切实有效的调控政策,能减轻置业者高房价下的负担?
吴翔华:这需要两个基础,第一是个人住房查询系统,第二是个人收入甄别机制。目前看很难在国内实现,但没有这两个基础,所有的调控和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具体实施时表现为三个制度。第一是土地制度。改变现有的地方土地财政模式。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无疑地方政府高价卖出土地、出台刺激房地产发展的政策会有利于财政收入。第二是税费制度。如出台物业税就可以提高房屋空置成本,从而使空置的房源流回市场上去。第三是保障制度。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实行切实有效的保障计划。在香港2/3的居民能享受保障性住房,在内地很多城市一年的保障性住房不过数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