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春节黄金周7天,成交寥寥17套;节后日成交量有所回升,基本在50套上下徘徊,与节前水平相当,与去年节后连续11天日成交量超过百套的强劲反弹形成鲜明反差。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厦门虎年楼市开局平淡,“卧虎”未能生威。
过了元宵,就是阳春三月。2009年3月,正是厦门乃至全国楼市迎来“小阳春”之时。今年3月能否再现“小阳春”?业内人士的回答多是:难。看来,厦门楼市还得再寂寞一阵子。
春节楼市冷清
从除夕到初六,前三天成交为零,此后也都在个位数徘徊,七天下来,成交的住宅总量只有17套。虎年春节黄金周,厦门楼市出现了“意料中”的寒意。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月13日、14日、15日,厦门住宅市场零成交;16日至19日,有了零星的成交,不过都在个位数徘徊,分别是1套、3套、4套、9套。不过,据在春节期间开盘的一个海沧楼盘透露,该盘春节期间“战绩”不错,大年初三开盘,3天就销售了200多套,只是签约滞后,没有体现在官方网站上。数据也显示,节后一周,该盘每日均有10多套住宅成交。然而,若同样以已认购、未签约的住宅为对象计算成交量,虎年仍无法与牛年匹敌——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个数据在2009年是“近千套”。
业内人士曾先生称, 春节楼市成交量不高和信贷审批从紧有关。他发现,从年前起,想贷款买房的人受到的阻力明显比以往大多了。不仅银行方面表示信贷额度已超,开发商配合房屋贷款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爱莫能助。比之去年春节,今年春节期间开盘或推出新房源的楼盘也寥寥可数,不少售楼处甚至二手房产中介都是大门紧闭。加上今年春节天气不佳,连日下雨,一方面外来人口纷纷离开厦门回老家过年,一方面,像往年一样趁假日到厦门看房的人群也少了,楼市的冷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节后“新政”发威
2月20日(正月初七)起,成交量稍有回升,不过也多是在50套上下徘徊。这一水平与节前的日成交量相当,但是,对比去年春节后连续11天日成交量过百套的“强劲反弹”,却颇显平淡。
去年春节后成交量的攀升,与春节前后楼市大力度的促销有很大关系。时至2010年,不仅节前节后楼市开盘少、促销淡,而且还频频有落地化“新政”亮相发威。
早在2月11日,虎年春节之前,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就贴出信息称,节后2月20日起,商品房预售有新规:一是商品房项目实行明码标价,开发企业申报预售时要按“一房一价”的原则如实申报预售价格,实际销售价格调整±10%以上的,应重新申报;二是商品房项目别名纳入预售管理,便于市民查询楼盘销售情况;三是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后,应在10日内向房地产交易登记机构办理备案证明,在商品房项目初始登记审批通过前,因故确需退房的,买卖双方应按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办理退房手续,所退房源继续实行网上公示、公开认购;四是新批商品房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后10日内开发企业要按规定公布相关信息和对外进行销售,对不按规定公布相关信息和销售的企业,要约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依照有关规定向社会曝光。
有心人还会发现,节后上班第一天,更多有关楼市的“新政”见诸报端。比如,厦门市国土房产局推出多项举措,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今后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用地,提高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建设用地的比例,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宅的用地;坚决执行土地出让金首付比例不低于全部出让价款50%的政策,抑制部分开发商高价拿地、炒地、囤地的非理性行为,规范土地市场。又如,规划局出台《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补充规定,明确表示阳台、廊道及阳台、入户花园投影面积总量不应大于套内建筑面积的15%。住宅建筑阳台,无论凹阳台、挑阳台、封闭式阳台、未封闭阳台进深不应超过1.8米。这意味着开发商用阳台送面积将被叫停。该补充规定还就居住建筑挑空空间做了明确规定,即居住建筑中挑空的户内空间,除跃层住宅客厅可挑空外,其余均不得挑空。(苏丽艳)
二手房交易量锐减
正月初七,春节黄金周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寂寞”了一周的二手房中介从业人员小蔡终于迎来了第一组看房客。这也是虎年的第一个晴天。虽然看房的小夫妻坦陈,自己并不急着买房,只是想趁着天气好,先行“考察”一下岛内老城区的二手房市场,好决定年中是否出手,小蔡还是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一口气带他们看了厦禾路沿线三个小区里的三套房子。
春节门店多歇业
像小蔡一样,在今年春节留守门店的二手房中介从业人员并不多。记者走访市区多家中介门店得知,大部分中介门店今年春节期间都关店歇业,员工返回厦门上班的时间也比往年晚。
不料,从初一到初六,雨下了六天,小蔡也在位于思北路口附近的门店发了六天的呆,根本就没有客户上门要求看房。和新入行的小蔡相比,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小张算是“老手”了,早在春节前,他便预计今年春节二手房市场会比较冷清。他认为这和节前节后陆续出台、落地化的楼市新政有关,和天气也有很大关系。去年春节期间,虽然二手房成交量也不大,但是看房人却络绎不绝,很多门店正月初一就正常营业了。而今年的情况是,正月初七大部分门店开张营业后的一周里,看房的客户还是很少。
成交减少四五成
“整个2月份,二手房交易量比1月份将减少至少四五成,这还是保守估计。” 丹厦房产市场总监邱航表示,单从看房量看,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春节期间便不到去年同期的1/3。去年春节后,二手房市场就出现了火爆的“小阳春”现象,今年的冷清现状恐怕还要延续到3月份。他们的预期是,3月的二手房交易量可以达到与1月份相当的水平,不过也并没有十分的把握。
“近一个月来,卖方的报价也有下降,但没有想像中那么大的幅度。”邱航称,目前的情况是,买房的人不急,卖房的人也不急,加上区别于2007年和2008年,2009年以来出售二手房的房东投机性质的比较少,因此他们的风险抗衡能力比较强,对于价格的把握也比较理性、稳定,“不少卖房人无法按预期价格出售手中房产,挂出出售信息一段时间后,往往选择出租。”
对于岛内二手房市场,业内人士总体还是比较看好,认为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二手房价还将稳中有升。邱航也认为,厦门岛内楼市已经进入二手房时代,相比一手房多为大户型豪宅而言,二手房大、中、小户型皆有,老、中、青消费者皆适用的优势明显。数据显示,继2009年11月、12月二手居住用房交易面积超新房后,2010年1月,二手居住用房成交面积再超一手居住用房,并且比例创历史新高。两者比例为二手房64%,一手房36%,这是二手居住用房交易比例第一次超过六成。1月份二手居住用房成交套数也大大超过一手房,二手居住用房成交3414套,一手居住用房成交1433套。
“目前节后出台的各种针对开发商的新政对一手房市场影响比较大,对二手房市场影响有限。”邱航最后表示,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和银行贷款收紧等政策对二手房市场影响大,这一影响主要集中体现于去年底。而根据以往的经验,调控政策讲究张弛有度,因此,他对于未来的二手房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3月“小阳春”恐难再现
商品房预售新规、土地供应管理新规,前者是对《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的通知》的落地化,后者则是对去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发布通知,明确“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等规定的贯彻落实。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所谓“新政”,包括阳台面积的规定,不少内容往往是对旧政策的重申、强调或加以细化。不过,厦门出台的细化政策,还是让业内感到“来真格”的些微压力。比如,此前只规定不得捂盘,厦门的落地化新政明确“新批商品房项目取得预售许可证后10日内对外进行销售”;此前只规定开发商调高预售价格应重新申请预售许可证,厦门的新政明确实际销售价格调整±10%以上的,应重新申报;此前只规定管理部门将及时把预售许可的项目信息向社会公布,但由于新开楼盘往往用“别名”进行销售,普通百姓难以及时获取其销售信息,厦门的新政明确,商品房项目别名也将纳入预售管理……如果说,去年底频频出现的楼市新政在很多人看来还只是敲山震虎的“雷声”,那么现在越来越多地方陆续出台的落地化政策,则是真正的“雨点”了。
然而,立丹行机构策划部总监张志源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房地产的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是购买行为的产生,购买行为的产生过程,开发商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从需求到购房行为完成,整个过程,无数环节,开发商只是提供产品而已。用流行的话说,“买的不是房,是趋势”。流动性过剩了,调控开始了;调控开始了,观望就产生了。现在的情形是,购房的不着急,卖房的也不着急。对于目前的楼市,房地产自身的政策影响已经不太大,最主要的是金融政策,而此次厦门落地化的“新政”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开发商的,影响毕竟有限。
不过,对于今年3月是否还将像去年一样出现“小阳春”,接受采访的几名业内人士则有一致观点,在持续滞销和观望情绪浓厚的背景下,3月厦门楼市应该还会“持续平淡”。(苏丽艳 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