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一位经济学者,以普通购房者的身份在半年内走访全国逾百楼盘,饱览售楼小姐的热切和冷眼,炒房客的购买亢奋与真正有住房需求的看房者望价离去的背影。他通过反复交谈求索楼价畸高的缘由,真相浮出:楼市已成投资者击鼓传花的盛大游戏,真正的需求者似乎稍具实力才勉强有成为看客的资格,然而游戏参与者愈众、传递速度愈快的背后,也有投资无门的困扰。
-究竟谁在买房?
赖伟民,一位专研企业战略的经济学者,近几年他在为企业主授课的时候,被“学生”问及最多的问题竟无关企业发展、决策。“他们都在问,该投资哪儿的房产,何时出手?”
赖伟民接触的人,要么“用一辈子的工资也买不起一套房”,要么关掉不再赚钱的工厂将资本疯狂投入房产市场。“如此矛盾。”赖伟民因做课题长期在南方,作为一名有居住需求的普通购房者关注杭州商品房已久,迟疑出手却又遭遇2009年下半年的房价飙升。“为自己,也为身边人,我要实地看看,到底谁在买房?”
-购房自住者遭遇冷眼
2009年7月,武汉一处在售楼盘,刚刚展开调研的赖伟民接连遭遇了售楼小姐的热切和白眼。“一进大门对方迎上来,热情询问、推介,随后知道我是买房自住,顿时冷淡。”这年头,买房自住的都是少钱的人,投资购房者才受追捧。
之后,赖伟民每到一座城市授课,总要选择市中心及郊区各一两处楼盘深入查访。“我把自己的住房需求复制到各处,与卖楼人攀谈,与购房人讨论,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为找出楼市根源和关键。”
持续长达半年、几乎遍布所有省市的调研,一个事实被推近赖伟民的眼前:“掏钱的购房者八成以上做投资。真正有居住需求来看房的,面对高得离谱、涨得凶猛的房价,总是选择观望或放弃。”
-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投资购房者同样对有真正需求的看房人“不屑”。“我很清楚,廉租房和经适房解决不完居住需求,而绝大多数有居住需求的人根本买不起房。”与赖伟民交谈中,就有投资者坦言,“我买房不是卖给他们的,是卖给其他投资者的。”
有眼光的人迅速投入房产,见涨出手;之前有闲钱却观望的人此时蜂拥而上,看涨再转手。赖伟民看到,中国的楼市已成投资者击鼓传花的游戏,在房价连涨、愈买愈涨的热闹情境下,投资者伴随催快的鼓点而疯狂,相信自己手里绝不是最后一棒。
有购房者言:“大家都是投资的,早晚要卖,谁会愿意房价下跌一块儿套牢?地产商和地方政府更乐于见涨。”
售楼处里的另一面,赖伟民看到很多有真正居住需求的看房人,面对眼前房价无奈选择了放弃。“他们稍有积蓄,不敢轻易出手,一迟疑房价又涨,只得继续观望。”今年1月最后一次探访浙江海宁楼市,赖伟民碰到的一位看房人,口中叨念着退出售楼处:“再等等吧,国家今年要出政策了。”而售楼处外,更多有居住需求的人凭借一辈子的积蓄,也不敢进来触摸一下有关房子的梦想。
-如何实现“居者有其屋”
有投资者断言:“房价不会涨到头,闲钱终会回到楼市,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赖伟民与八成多的投资购房者交流中,听到最多的,也是“不买房子没有什么可投资的,总不能把钱存银行贬值吧”。
“企业越来越不好赚钱,企业主关闭工厂转向投资需求。”赖伟民认为,这些人的确面对投资渠道不畅的困境。“国债赶不上通胀,外币、期货高风险又难懂,股票、基金常被忽悠,资金没有出口全压在房地产。”
赖伟民提出,解决中国楼市问题首先要解决实业投资环境的问题,让企业主赚到钱并提高员工收入;其次要为百姓拓宽投资渠道,公平解决财富二次分配的问题。
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居者有其屋”,赖伟民说:“在中国文化下,住房提升幸福指数,幸福的民族能有所作为。”
对话摘录
售楼员:现在有几个买房自己住的?
对话一:2009年7月,武汉某大型楼盘 谈话对象:售楼小姐
问:你们楼盘很火嘛,一定做了很多广告吧?
答:哪里,我们这儿大多是回头客,买了一期、二期又买三期。还没开盘,老客户就把房订得差不多了。
问:他们买这么多房子干什么?
答(很不屑):这个你都不知道?投资呗!现在有几个买房子自己住的?房价还要大涨,买房比什么都划算。可惜我没钱,要有钱我也要多买几套。
购房者:我买房是卖给其他投资者的
对话二:2009年11月,杭州某楼盘 谈话对象:某购房者
问:你一下买两套房,这里的房子真这么好吗?
答:现在只要是房子都好,不管哪里的房子。我这两套,过不了多久净赚至少几十万。
问:这么有信心,你是专业的炒房客吗?
答:不是,我原来办厂,现在生意太难做。我把厂关了,几年积蓄总不能放到银行里贬值吧,所以就投资几套房子了。像我这种情况我们那里多得很。
问:不怕房价下跌吗?
答:下跌?绝对不可能!只会上涨!现在买房的,都是投资的,早晚要卖,谁会愿意房价下跌大家套进去。地方政府、开发商、买房者,都希望房价涨,所以房价只会涨不会跌。
问:这样涨下去,总有到头的时候呀?
答:房价上涨不会到头的,大家不管从哪个渠道挣到了钱,最终都会放到楼市上来,因为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所以大家都会选择买房,一起把房价推高,区别只是谁先看清楚这一点。
问:房价越来越高,真正要居住的人买得起吗?你的房子最终卖给谁呢?
答:我买房来不是卖给他们的,是卖给其他投资者的。
霸王条款“望而却步”
“霸王”,现代汉语词典中比喻为“极端霸道的人”,把“霸王”一词用于合同,足见人们对这些条款的痛恨程度。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原来那些涉及交房时间、交房标准等较为明显的不平等条款已逐渐淡出。但同时也有购房者指出,“尽管现在我们自己也会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找有经验的人帮着把关,仍然敌不过开发商的精明,看房时销售人员承诺的什么赠送面积、社区配套、低碳环保等隐含的购房条件都不会在合同中注明,特别是社区内规划设计变更不会在书面协议中出现。”更让诸多购房者不能理解的是,现在的购房合同已成为一种霸王合同,购房者除了签字盖章之外,没有任何修改合同条款的权利。
50多岁的卢女士一年前为儿子在西郊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当初购房时,她在楼盘售楼处的沙盘图形实景、售楼海报上看到,商品房次卧室为赠送飘窗设计的承诺。但在开发商通知业主收房时,她购买的商品房主卧室却没有飘窗。对此,开发商告诉卢女士,售楼处向业主发放的置业计划书(售楼海报)制作的效果图仅供参考,购房合同中不会体现,业主应以实物为准。
正在东郊某楼盘看房的余小姐是西安市某医院的一名护士,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两天,我陪同学在北郊看好了一套房子,准备签约时我们看到开发商所出示的合同中,在有关消费者利益的选项上已经事先打了叉,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条款就空出来让我们填,当时我们指出自己认为不公平的条款进行协商,而开发商却不同意,咄咄逼人地说:‘不买可以退房。’”
卖家“变脸”买家伤心
房子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辈子的事情,都希望通过买房来实现自己的安居梦。但由于市场的不诚信,个别开放商先给你绘出各种诱人的美景,然后演出一幕《变脸》给你,让很多购房者从选房那一刻开始就进入了噩梦的循环。
家住边家村一带的冯先生说,他去年6月份在某楼盘排号买房,销售人员告诉他现有好楼层都已被预定,但冯先生可以先付订金预定其他楼层,等新房源推出后,将立刻通知他并调换楼层,而且价格保持不变。
冯先生付完订金,一直等到去年9月还没有接到相应通知,等他去咨询时又被告知,新房源虽有好楼层,但要按市场价出售,每平方米需补交几百元。当冯先生分辩说销售人员曾答应他不会加价时,该开发公司却一口咬定某售楼小姐的话不能代表公司意见。
冯先生告诉记者:“在看到很多相关报道后我才明白,由于当时我没跟对方签订协议,也就失去了投诉该公司的法律依据。但自此之后不论是我自己去看房还是陪亲戚朋友看房,即使是别人口中不错的楼盘,只要一听到售楼人员提及与此前经历相似的承诺,我心里就犯怵,很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感觉。所以我想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广大消费者朋友,买房前一定要打听一下开发企业的信誉度,不诚信的企业是不能跟它打交道的。”
像冯先生碰到的类似变脸情况还有很多。据记者了解,目前仍有部分开发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在开盘出售时答应购房者的种种优惠不予兑现、私自更改规划将绿地变成停车场、许诺的暖气热水一概没有……或许这样的开发企业能得一时之利,殊不知无形中却毁掉了自己在购房者心中的形象,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埋下了隐患。
诚信有道 互惠互利
“无诚者难交,轻诺者寡信”。在房地产市场日益走向成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对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再靠“空手套白狼”炒买炒卖等投机行为“乱中取胜”已不大可能,单纯靠价位与区位竞争也难以引领市场、发展壮大,唯有品质、品牌、诚信才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必备之利刃。
在陕师大附中工作的陈先生介绍说,他之前在曲江某楼盘买了1套房,用于老两口自己住,现在该楼盘2期推出了,他又给孩子买了一套做婚房。
“我们家自己在曲江买两套房,经济上确实比较紧张,但是这个公司开发的楼盘我们很满意,房子品质不错,物业管理也很好,尤其是从下定金到入住,到拿房产证都非常顺利。”陈先生说,“打过几次交道后我发现,这个开发公司注重细节,非常诚信。后来我们把买房的事情告诉一位亲戚后,她也委托我尽快在该楼盘预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