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外汇圈里的两件事儿

1楼
方寸 发表于:2009/12/21 16:15:0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瑞士

  瑞士银行有着严格保护客户利益的传统,监管机制相当健全。瑞士的银行一度打理着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个人资产。 在苏黎世的派拉德广场,矗立着两大银行业巨头瑞士联合银行(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银行的总部大楼,这里是全世界富人向往的地方。

  但是瑞士银行业的严格监管,并没有施加到瑞士外汇交易商身上。在2008年强化监管之前,瑞士外汇交易商更像是信马游疆的自由客:

  瑞士交易商在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或私营自律组织之间选择,决定接受哪一方的监管--如果瑞士交易商不搭理政府部门的监管,瑞士政府也不会干预。"外汇在线交易在哪个国家都是新兴事物。你们国家还当埋头鸵鸟,凭借对俺瑞士说三道四?!"

  如果瑞士交易商宣布服从哪个私营自律组织的监管(例如Organisme d'autoregulation fonde par le GSCGI, Polyreg and Association Romande des intermediares financiers),这些所谓的监管机构就是散户的保护者吗?

  才不。它们只是关心入伙的外汇交易商是否违反了反洗钱协定!至于客户取款、点差争议那些事,并不在这些私营自律组织的关心之列。当我们看到瑞士宣传册上五花八门的监管组织时,是不是感觉被愚弄了?

  这是2008年以前的瑞士外汇圈。2008年,瑞士开始加强外汇交易商的监管,整顿时代来临--瑞士外汇交易商资产必须达到1千万瑞士法郎,必须接受瑞士联邦银行委员会的监管,必须达到瑞士银行业的某些专业标准。

  1000万瑞郎是瑞士外汇交易商存活的底限,预计只有20家左右的交易商能够存活。预期瑞士外汇交易商将采取以下行动:

  1.退返客户资金,不再经营外汇零售业务--就象ACM美国;

  2.将客户账户出售给瑞士大型外汇交易商--就象Hotspot把账户卖给FXCM;

  3.申请银行业从业资质并达标,继续营业--就象FXCM、美国百利金融集团(PFGBEST)适应新政策;

  4.离开瑞士,在环境宽松的塞浦路斯或维京群岛等地重新注册,重新开张--就象美国百汇离开美国,前往澳洲。

  5.经济欺诈,卷款而逃--就象日本富邦和CTI诈骗事件。
  除第三条"申请银行业从业资质并达标,继续营业"之外,其他行动均有可能导致客户账户发生变动:

  第一条:需要客户取回资金,另选交易商或洗手不干;

  第二条:需要客户适应新的交易平台;

  第三条:账户可能无变动;

  第四条:客户需要适应陌生的监管政策;

  第五条:郁闷的教训。

  在晴朗天气出行,心情不错。风暴来临,惊风密雨的时节,还在呆在家中为好。

  银行与交易商的恩怨情仇

  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海外迅猛发展。FXCM、美国百利金融集团(PFGBEST)等老牌交易商继续巩固其地盘,2007至2009年,瑞士信贷、花旗等金融巨头也向外汇零售领域进军。2008年,金融危机蹂躏下,这些巨型银行日子大多不好过,除高胜盈利20.4亿美元之外,花旗巨亏200亿美元,瑞士信贷巨亏82亿瑞郎,德意志银行巨亏39亿欧元,而FXCM等大型交易商却是高歌猛进。垂涎于新兴金融土地的丰沃,巨型银行成群结队,奔袭外汇零售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外汇保证金行业刚刚兴趣,银行对此反应迟缓,被外汇交易商取得了先机--以FXCM、美国嘉盛为代表的交易商在交易平台、客户服务、教育培训等都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就像是从容适应海陆空环境的三栖机动部队,交易商在外汇零售业务的竞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开局优势。

  然而好景总是不长,2009年,我们看到更多巨型银行的身影--除了德意志和花旗之外,瑞士信贷、瑞士联合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巴克莱资本、美国银行都纷纷亮相。如果把外汇零售领域比做新大陆,早先是FXCM、美国嘉盛等驾驶着小炮艇和来福枪征服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历经千辛万苦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然而一觉醒来,这些殖民地大哥们钻出帐篷,想伸下懒腰,再巡视自己的领地时,却惊讶地张大了双眼--原来,林雾渐渐散去,远方海平线上,已经隐隐出现了八艘航母战斗群的恐怖身影--"德意志"号、"花旗"号、"瑞士信贷号"、"瑞士联合银行号"、"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号"、"巴克莱资本号"和"美国银行号"、"高盛号"……大哥们有信心面对即将而来的挑战吗?

  由于开局不利,这些巨型银行或财团大多放弃了"独立研发平台"的思路,要么争取与交易商进行白标合作,购买这些交易商的平台,换上自己的商标,要么就把研发工作外包给其他技术团队,全心搞客户服务等。

  2009年7月份,瑞士信贷可能推出一款外汇保证金平台,德意志银行与FXCM合作,已经发布了dbFX平台。USB也进行了少量测试平台。美国银行已经收购美林,推出平台是势在必然。苏格兰皇家银行/荷兰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与Oanda进行了白标合作。花旗集团与Saxobank也成了白标伙伴。高盛银行则看上了英国CMC,买了它百分之十的股份。至于巴克莱资本,它通过一个外部技术团队研发平台。

  ODL Securities外汇全球总管Alex Mackinnon这样评价巨型银行的抢滩:"选择白标合作是对的,在外汇零售市场,想自己造平台,再加上风险控制和后续支持,费用太高,也耽误入行的时间。"

  Tom Levine是美国嘉盛机构销售部门的副总裁。他对银行的入侵显然早有准备。"外汇零售市场近年来表现抢眼,不管是交易商、银行、还是金融机构,都会看中这巨大的商机,推陈出新,现在是更严肃地为投资者全心服务的时候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39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