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11月12日,中国邮政即将发行的《孙中山诞生一百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中山纪念中学”的入选其中,令很多集邮者,特别是校园集邮爱好者倍感兴奋。其实,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中,曾出现过多所中学的身影。
集美中学
1984年10月21日发行的J106《陈嘉庚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第二枚图案为集美学村,邮票设计师黄里以龙舟池畔远望的角度取景,用画笔描绘了集美学村标志性的“南熏楼群”,包含南熏楼、黎明楼、延平楼、道南楼等建筑景观,这些建筑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结,将西方实用的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营造技法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构成了“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式建筑楼群。陈嘉庚先生自1913年起,兴建集美学村,“南熏楼群”上世纪五六年代陆续建成后,一段时期曾作为集美财经学校、集美小学等学校的校舍,1964年秋季调整为集美中学的校舍。故而,J106《陈嘉庚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邮票中的第二枚表现的学校为“集美中学”,而不是一些集邮者认为的“厦门大学”。
北川中学
在2011-26《美好新家园》特种邮票第3枚“民生设施重建”中,邮票设计师史渊运用电脑绘图技术,将新北川中学的紫荆礼堂作为该枚邮票的背景。北川中学创建于1944年,原名“北川县立初级中学”;1953年学校迁入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更名为“北川县初级中学”。1960年定名为“四川省北川中学”。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1000多学生遇难。地震发生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曾七次到校视察,并在这里写下“多难兴邦”四字,给处在灾后重建的全校师生以莫大的鼓舞。2010年8月北川中学全面完成震后重建工作,并投入正常使用。邮票所展示的紫荆礼堂,由香港侨界社团联合会捐资兴建,已成为该校师生开展各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山纪念中学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始建于1934年,由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五桂山下,兰溪湖畔,占地850亩的中山纪念中学,素有“中国最美中学”之誉。邮票设计师吴冠英教授,选取了学校大门这一最直观的素材,采用自己所擅长的西洋水彩画的技法,突出主牌坊,原汁原味地展现出中山纪念中学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学校大门为建校之初所建,门宽38米,由中轴线上三座牌坊门楼,加上一道长廊贯穿而成。校门下建红色方柱,上盖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高低有致,庄严美观。三座牌坊门楼中间的主牌坊上方,宽长的白额之上,闪耀着宋庆龄亲题的“中山纪念中学”六个金色大字。巍峨而富有民族特色的校门和宋庆龄题写的校名清晰地显示出此校是专为纪念“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伟人”而建。
此外,南开中学也曾出现在我国发行的特种邮资明信片上。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前身,是由著名爱国教育家严修和张伯苓1904年创办的“南开学校”。为纪念天津南开学校创立百年,2004年10月17日原国家邮政局发行TP29《南开学校旧址》特种邮资明信片1套1枚。邮资图是1907年兴建的老校舍,其位于现在南开中学的东侧,保存完好,俗称“老东楼”。青砖建筑,显得古朴而有气势,周恩来总理曾在南开学校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与此同时,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两地邮政相继分别发行了《皇仁书院150周年校庆》《培正中学创校一百二十周年》《濠江中学创校八十周年》等邮票,展现港澳中学教育的风貌。
皇仁书院
创立于1862年,是香港政府开办的第一所官立中学,为本地最早开办师范教育的学府,也是香港著名的男子中学。多年来,该校人才辈出,其毕业生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贡献社会。2012年,香港邮政发行的《皇仁书院150周年校庆》邮票小型张以啡黄色为主调,营造怀旧效果。前景是荷李活道书院旧貌,背景则为高士威道目前的校舍,凸显该校走过历史悠久、诲人不倦的150年。这是香港邮政首次推出的盾形邮票。
澳门培正中学
1889年,培正学校创办于广州,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人基督徒开办之新型学校。一百多年来,历尽艰辛,校务日晋,不断发展。由广州至香港、澳门,鼎足而三,屹立至今。2009年11月29日,澳门邮政发行《培正中学创校一百二十周年》邮票一套四枚及小型张一枚,展示了培正中学的风貌和“至善至正”的校训。
澳门濠江中学
创建于1932年,是一所以爱国、爱澳、为社会培育人才为宗旨的学校,其教育面向广大市民,有教无类,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庆祝濠江中学八十周年,澳门邮政于2012年6月10日发行《濠江中学创校八十周年》邮票一套四枚邮票及一枚小型张,分别以学校发展、爱国爱澳精神培养、文化学习、艺术修养、体育锻炼、科技探索等为内容,以点带面地展现濠江中学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办学特色。(文/图:倪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