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的制造及鉴赏过程中,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都在铸币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钱币的形制,还是币面上的纹饰图像、文字内容都被用来表达儒道思想的深刻内涵,包涵着传统宗教信仰、
礼教观念的内蕴,寄托着古代人民崇尚自然的理念和美好的生活愿望。清代学者翁树培将古币的美学鉴赏分为字、形、色、质、声五类,由此可见古钱币自身的材质、书法、造型、纹饰以及隐藏着于钱币载体之中的文化内涵,一并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与精神感受。
钱币的制造动机并不仅仅是装饰和艺术欣赏,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古币以其独特的实体形态与社会思想和审美观念相融合,钱币除具备其实体的货币功能之外又承担着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职责,这一身份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古钱币收藏越来越活跃,更多人注意起古钱币的价值。然而他们重视的仅仅是经济价值,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其蕴含的美学意蕴和文化内涵。虽然大多数人不关心,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收藏家注重起古钱币的美学研究。研究古钱币,挖掘其文化底蕴,有助于对我国古代的书法、铸造等文化的研究,充实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提高了人们的素养品味。
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谭勇:钱币的市场呢,现在是越来越好,从低档、中档到高档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一些中档银币,像龙、凤币,比前一段时间提高,就价格提高了一倍以上,高档币像八卦花钱、光绪元宝双龙寿字币、大清长须龙、短须龙现在非常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