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关于北洋系列汉字的修模,起始于北洋23,平淡于北洋25,26,兴盛于北洋29。北洋银元史中,光绪二十九年这个前后孤立的年份,却是汉字修模方面版别最多,变化最丰富的年份,应bzzhangtao泉友的要求,老叶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北洋29汉字修模的一点看法,诚挚的欢迎大家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修正文章之不足,共同铺排理念,完善智慧。
在说文字的修模版之前,对北洋29各版别不熟悉的泉友,可以先参考一下我之前总结的这篇文章。
北洋29对文字的修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文字
如图:
上方 北洋造中的洋字
下方 库平七钱二分 中的 平,七,钱,二四个字。
另外三个字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修模,但远不如上面这五个字那样明显和重要,因此我们根据取重避轻的原则,主要关注这五个汉字的修模演变。
众所周知,北洋29的早期版别是G后点版,他承接了北洋26的G后点特征,而末期版别则是G后无点的普通9版别,他后面的北洋33延续了其特征和暗记。
因此我们先从北洋29G后点入手,来进行探讨
下图 我们随便找一个北洋29G后点的折金版 与普通北洋29来对比
图:
我们会发现,G后点折金版,在汉字方面
二,钱,七,平,四个字,都与后期的普通北洋29有所不同
主要区别是早期这几个文字的首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提折或者钝笔。
我们来细节组图对比一下
先看二和钱
前两个图是大家常说的小折金版,二所提顿的力度各有不同,
第一个图二的力度小,这种在小折金里最常见,
第二种二的第二笔顿笔力度大,应该是从小折金向大折金的过渡版。
第三种是大折金,二字的两笔顿比力度都大。
第四种是双折金,二字的首笔顿笔很奇怪,大多是向下顿笔的,少部分则只有轻微顿笔。
这两种变化都不大,因此有些折金版金字弱打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看二来分辨到底是哪个版。
看完二和钱之后,我们再来看看 平和七
平和七修模过程也非常复杂,七首笔起比向上顿笔,力度各有不同,平字最长的那一横 起笔有大折和小折的区别,有的甚至末笔向下回折,如第二个图。
从以上组图可以看出,北洋29在确立终模之前经历过纷繁的修模过程,其中也必然蕴含无数的争论,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些提折修模在后期的北洋29普通版中却踪迹全无,可谓是一种返璞归真…
这几个图是我简单的举的例子,实际演变中,每个文字钝笔折返的力度还有演变,不过这种微小的变化我们就没必要吹毛求疵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第一,北洋29早期修模的重点放在了文字上,并没有对数字进行修模,而文字主要是进行各种折笔的测试。
第二,大家常说的折金版,其实在北洋29系列中还是非常普遍的,没必要在这些修模版中炒作什么名誉品,二,七,平,钱的修模版都是大量存在的,双折金不过是平凡的一粟而已,更何况中期还有折洋版呢。
我个人认为细分版别有助于大家了解银元的发展规律,但如果只看到折金忽视其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不好了。
(随着G后点的消失,北洋29进入了一个新的修模周期)
这一阶段相继出现了几种名誉品,北洋29艺术9,也叫北洋29肥9,这些修模版都没有G后点了。
如图,几种肥9的对比,
再看看他们的下方文字,
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肥9版,他们的二和钱字钝笔消失,这一点与后期的北洋29已经类似了。
但七和平的修模钝笔还在,只不过钝笔的力度已经有所减小,显然还在对这两个字做最后的修正。
这个期间,又涌现处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模。
那就是对洋的字修模,
我们来对比不同的北洋29的洋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北洋29艺术字都对洋进行过修模,粗腰9就是普通的洋)
如图:
从图中我们会发现,洋字最长的那横有了明显的钝笔,钝笔的效果也略有不同,这在北洋29系列中是独树一帜的。
因此对洋子的修模,就应该起始于北洋29的艺术字,延伸到圆弧9和少部分普通29里面,而这个字修模的鼎盛期却并非北洋29,而是在北洋33年,我们这里就先不讨论了,有兴趣的泉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北洋33的大卷三就明白了。
因此总结一下,这一周期,北洋29去掉了G后点,二和钱字基本定型,然后对平和七继续简单修模,同时增加了对洋字的修模。
再往后,又经历的对数字9的简单演变,就回到了传统的北洋29,这期间也夹杂着一种折金版,但这种折金比早期的那几种纤细难看,所以很快就舍弃了,北洋29年的汉子修模也就告一段落了。
而后面的北洋33和北洋34小字版,又重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模,当然大部分是继承了北洋29的汉字修模方式,由于他们更侧重于对数字的演变,产生了林林总总的如卷三锚四,剑三旗4,肥三高四等等版别,因此大家对这两个年份文字的修模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当然北洋33,34的文字修模也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本文就先不赘述了,以上是一些个人看法,欢迎各位先生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