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苏维埃革命时期铜圆铸造的历史背景与基本情况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0/7/14 1:40:00
作者:杨公博
供大家参考、学习、批判:)    

第一章苏维埃革命政权时期铸币    中国工农红军从1927年10月至1935年间总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17个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范围内进行土地革命,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为了摆脱土豪劣绅和奸商对根据地经济的掠夺与控制,各根据地纷纷设立革命人民的银行,发行自己的货币。其中有中央苏区、左右江、湘鄂西、海陆丰、鄂豫皖、闽浙赣、川陕省、陕甘等9个根据地发行了货币。革命货币以纸币为主,兼有银、铜、布等材质的货币,其中只有中央苏区、湘鄂西、皖西北特区(鄂豫皖)、川陕省等四个根据地铸行了铜质辅币。根据地铜币因条件极端艰苦,故大多质量较差,除中央苏区铜币之外很少有美品流存下来。再加上国民党的围剿与时间的流逝,如今大部分苏区铜币已十分罕见,因其特殊的革命纪念意义,故倍受泉界重视与珍爱。所以今天对苏区铜元的收藏与研究便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应当大力提倡!   

 第一节中央苏维埃政权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根据地所在地江西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项英和张国焘被选为正副主席。在工农民主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进行了政权、法制、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项建设。经济建设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中央根据地造币厂1930年设立在兴国县东村乡,有工人20多人,先由乡管,后来改由县、省直辖,1932年工农政府成立后搬到瑞金,改为中央造币厂,正式铸行带有国号名的铜币。可惜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造币厂也不得不在长征前将设备及部分材料、半成品转到于都县龙山埋藏,厂史也就到此结束。央厂铸币时间不到一年(1933年至1934年间),仅铸造了五分、一分两种铜币,另铸有少量“贰角”银币的铜样,估计为早期试机币和送各部门领导作参考样币,今已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第二节湘鄂西省苏维埃政权    湘鄂西苏维埃政权以湖北洪湖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周逸群、贺龙领导的红军在这一带活动。1928年,党派贺龙、周逸群等同志到湖北洪湖、湖南西部桑植县等地区组织当地的几支游击队,利用他们以及贺龙本人在当地的关系建立革命的武装(贺龙曾经是中国哥老会最主要的龙头大哥之一,并在这个旧中国最有名最庞大的地下社会组织中有最高的辈分,威名远播,这一点对长征以前的贺龙来说,是他在下层社会、农民阶级中进行革命活动的最大有利条件),这些游击队经过整编后成为了正式建制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湘鄂西的革命活动进入新的阶段,估计正是这个时候开始发行湘鄂西革命货币,这个时期的革命货币都是用现有的各种旧铜币加打一个红军戳记使用。红军戳的图案是一个宽宽的五角星里边有一个镰刀斧头。    

1929年,***中央给贺龙写信,指出当前在农村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发动群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受此鼓励,根据地迅速扩大了地盘,并于1930年7月和鄂西游记总队扩编成的红六军在湖北公安县会师,部队一下子增加到二万人,组成了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委。不久之后又宣告成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这个政府既经成立,它所管理的就不止是军事活动了,也开展社会管理、生产管理、经济生产活动等,发行革命政府自己的纸币、硬币便是工作之一部分。这个政权目前所知铜币只发行了一种,面值一分,铭文是“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由于后来夏曦的“左倾”错误,军事失利,部队撤到了湘鄂边,铸币活动也就中止了。从而该区所铸之“一分”铜币也就成了极端罕见的历史文物。    1931年3月,红二军团受命改编为红三军。这个时候,军政治委员已经不是周逸群,继任的邓中夏也已经被撤掉,换成了夏曦。夏曦刚刚出任成立不久的***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上任之后对贺龙等一批老领导大加打击排挤,在军事上盲目执行左倾冒险主义,在组织方面大搞宗派主义,杀害异己(名将段德昌即因梗直敢言而被杀),使整个红三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以至于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丧师失地,被迫撤往贵州东部。在撤退过程中夏曦战死,贺龙重新掌握全军,顺利到达黔东与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会师,同时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两军团重新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继续革命。当年的铸币机具、印刷器材却在撤退时失去,所发行的纸币、铜币等被国民党收缴销毁,至今极难得见到了。    第三节皖西北苏维埃政权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第一个部分是在1927年黄(安)麻(城)起义基础上形成的鄂豫边根据地,主要领导人是吴光浩、徐向前、徐朋人、王树声等,其中徐向前是在吴光浩于1929年牺牲后由中央派去的。吴光浩曾任整编后的红七军(后改十一军三十一师)军长;第二部分是在1929年5月河南商(城)南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豫东南根据地,部队番号为红三十二师,主要领导人是周维炯、徐其虚等;第三部分是1930年1月由舒传贤、徐百川、姜镜堂等领导的安徽省六(安)霍(县)起义部队,部队番号为三十三师。1930年初,受中央委派的郭述申在鄂豫皖地区巡视完毕返回上海汇报工作,周恩来听取后认为有必要把这三个相邻的根据地联合起来,于是决定成立***中央鄂豫皖边区特委,并把上述三个师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同年2月,郭述申带着中央决议返回鄂豫皖边区,宣布决议,他本人出任鄂豫皖边区特委书记,许继慎任红一军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曹大骏任政委;同时成立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甘元景任主席,领导边区从事经济建设。边区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单看大量发行的“皖西北苏维埃”铭的铜币即可见一斑。至于币面口号“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一方面反映了革命政权的阶级色彩,一方面也反映了三个省的根据地紧密联合这一事实。   

 1932年1月,红一军与蔡申熙、陈奇率领的豫南根据地红十五军会合,改编为红四方面军,黄埔一期出身的曾中生是这时期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    然而厄运很快就降临到这块当时***最大的根据地了。由26岁的王明操纵的***第六届四中全会给鄂豫皖根据地派来了著名的工运领导张国焘,逐渐取代曾中生无形中成了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和党的负责人。张国焘在鄂豫皖的日子就是鄂豫皖边区逐渐毁灭的历史。作为王明的死党,张国焘变本加厉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军事上败多胜少,组织上则大搞宗派主义,比湘鄂西的夏曦有过之无不及,排斥杀害大量原三个师的主要干部如名将许继慎等,清洗得相当彻底,特别是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除了徐向前等有限几人外都被借故杀了(黄埔出身的名将如姜镜堂、徐百川、陈奇、曾中生等),鄂豫皖边区一度成了红色恐怖区域。这种恐怖统治的直接结果是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张国焘私带部队先期逃离根据地,向西退却,进入川北陕南地区,创建新的川陕省苏维埃政权。   

 鄂豫皖根据地自1931年2月起,陆续建立了三个银行,其中铸造铜币最多的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即于是年5月上旬成立,地点在安徽金寨,但十多天后红军攻占了麻埠,于是又迁往那里并开始用各种废旧铜料铸造铜元。现今所见铜元均铸有“皖西北”地名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字样,共计二十文、五十文两种面值。另有资料证明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还铸行过二角、五角铜币,然而迄今未见实物,至为遗憾。由于张国焘疯狂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6月的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遭到重创,成了革命根据地最早撤离的部队。从而所属各苏维埃银行也宣告结束,主要设备和许多原材料丢失。不过技术力量却保存了下来,成为嗣后川陕省苏维埃造币厂的骨干。    

第四节川陕省苏维埃政权    1932年夏秋间,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川陕边地区进入四川。次年在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于1932年12月在通江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川军二十八军起义过来的邝继勋出任省主席。新政府重新开始了铜币的铸造。1933年2月正式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熊国炳任主席。当时川陕根据地最高军政机关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主席,徐向前任总指挥。三、四月间在通江县城郊设立了造币厂,以极其简陋、古老的熔铸法造200文币。所幸秋天徐向前率部队攻克了川东重镇绥定府(今达县市),缴获了军阀刘存厚的一套较新的铸币机器,同时还缴获了大量铜、银材料。这些难得的战利品运回通江苦草坝后,川陕根据地的红军凭此正式建立了自己的造币厂,开始大量铸造镌有“赤化全川”口号的200文铜币,鲜明激烈的口号充分表达了工农红军革命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而200文的币值又与川民当前的货币使用习惯相符。这是一种经济斗争的策略,早先打铸的200文大型币与后期的500文面值大铜元,正是出于同一考虑。500文币背铸“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正反映了川陕根据地与皖西北苏区的血缘关系。    在两年多的斗争过程中,川陕根据地全盛时,红四方面军拥有五个军八万多人,建立起巴中市和二十二个县的苏维埃,拥有500多万人口,正是这样的统治区域和大量人口,才有了苏维埃货币的流通市场。张国焘在四川继续执行左倾主义,继续杀害“异己分子”,旧川军起义过来的大量连长以上干部约二百人都被无情清洗,包括受过中央嘉奖的邝继勋。所以一方面势力扩展很快,一方面得力能干的将领却越来越少,而且在地方上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被地方绅商地主阶级目之为没有人性的残暴集团,最后以至于以十万之众竟然不敢和四川军阀斗争,违背中央意图,再次私自带领部队撤出大有可为的四川省。    历史已成过去,当年的川陕铜圆却象一粒粒火种,随着红四方面军的足迹撒遍了西北大地!    李兄辛苦了!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多的有用资料!    其中第一节第二个问题确实是小弟失察,没有仔细校对,行文粗心。一定重新改过。    第二节第三个问题根据的是《中国钱币大辞典。革命根据地卷》,该书有关打戳铜圆的资料来源于洪湖县某废品收购站。从拓图看来比较真实。另外根据最近发现的“十一联县农会会员证”戳的湖南20文来看(温州泉友买了一个,小弟买了另一个),镰刀、锤子的风格是一致的。    另外有一些数字有出入,各本资料没有统一,作为主要记述铸造铜圆的小资料,对此难以尽考,只能采取标述一种,附列一种的方式处理了。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56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