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姑苏铜元 铜元学堂 2023-03-22 19:56
图片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关注我们哦!!
铜元学堂
分辨铜元真伪,讲述铜元历史
15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流行词语。人物不能脱离时代去点评,语句不能脱离语境,而奉为金科玉律。
“版品结合”,或者说“版式是灵魂,品相是生命”,这些话都对,我很赞同,但转念一想,二十年前就这么说,二十年后还这么说,究竟对不对?——此时,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这句话,既对又不对。
不对,是因为“美”是收藏品、艺术品追求的方向,不仅仅局限于铜元。“美”是收藏品必须具备的普遍特征,而“版”是铜元的特殊特征。
版式差异引发的收藏者捡漏时引发的愉悦、惊喜等心情,也可以归入“美感”。“美”具体到品相上,已经具象化、狭小化了。可以说“美”是铜元的灵魂与生命。
而“美”的定义又是纷繁复杂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它表达为美即完整,可对于孤品又存在着美即不完整的特例。西方美学追求缘起、零的存在,在铜元上追求原光,而华夏美学以充分理解、尊重时间为美,在铜元上追寻自然氧化的包浆。
不对,是因为随着近十多年来,收藏队伍的急速扩大,收藏级的铜元逐渐沉淀,而不知所踪。
如果在民国,湖南乙字龙,必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但今天拿出一枚乙字龙出来,能引发一片赞美。
如果在90年代,湖北珠圈水龙三全品,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而现在赝品泛滥,真品三全珠圈水龙可遇不可求。
民国人玩铜元收藏,动辄湖北浙江龙、袁像十文,今天我们玩铜元,5-6级真品铜元都已销声匿迹。
这是时间引发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铜元收藏必然会具备不同的特征与美的偏好。
就像唐人肥而宋人瘦,清中晚期红楼梦中以病态为美,这是一个道理。
20多年前,有通货铜元可挑,随便挑一个版出来既有惊喜又有利润。当然版式派横行,不问品相。因此,不论版式还是品相,都牵扯到了利益问题,都是商业化的产物之一。
以品代版,或说品相为王,是铜元资源逐渐枯竭下的必然。
对,是因为同样是“版品结合”,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应该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任何一枚铜元,都有它的版和品,所谓“版品结合”是指好的版+好的品。什么样的算好,在不同的时间就会引发不同的阐述。
在当下,5-6级铜元真品已难觅踪迹,比如我一年大概可以看到2-3枚版品结合的铜元,首先,我要自己藏,其次,多的副品可能会留给我的1号泉友、然后是2号泉友,怎么可能人人有份、雨露均沾?
我们铜元收藏的目光,在“版”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5-6级的名誉品,更应包括了龙形特征明显的独立版式,比如江苏方龙、湖南驼背龙、福建大小闽关、湖北大小火珠、特大龙、珠圈坐龙等等。
同时在5-6级铜元的“品”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让步,不能一味追求极致品相了。十年前我要求九成品,十年前,我只求七成半即可。
比如下面这枚葫芦头,三年前我应该不会拿,但今年我拿了。
图片
图片
我依然会说:不对。是因为我怕“版品结合”这句话,会被有心人士利用。
一种是追求P盒里的极美名誉品铜元,其实现在P盒里的名誉品铜元真疑问题,个人看来是相当堪忧的。让新手无条件的追求盒子里的美品名誉品,与送钱无异。何况这种东西已是缘木求鱼了,一个铜元新手买5-6级的美品铜元,买十个能错八错,包括P盒。
去年银元行情高涨后,不少银元人士买入了P盒名誉品铜元,各位可以去某鱼、某夏上看看,我感觉真疑问题是哀鸿片野,太可怕了。
一种是主播们,忽悠到最后只剩各种“细版”了。就是我玩了十多年,不知道,也照样玩得很好的,那些所谓版式。比如开国隶书十文,上点纪下点纪,这种版有必然分么?湖北水龙头上有几根毛,一根两根还是五根、零根?湖南嘉禾二十文,有几种星压花、花压花的十七八个版式。
茴香豆的回有几种写法?——孔乙己问道。我怕的是“版品结合”仅仅沦为了版式派的借尸还魂。
我依然会说:不对。
与其如此,不如旗帜鲜明的说:“美”是铜元收藏的王道。这个“美”当然会更偏向于品相,因为爱美之心,一张好的脸皮,当然是很重要的环节。
版品之争,到今天,基本尘埃落定。因为,一张好看的脸皮是看人的第一步,是最直接的、最心跳的感受。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用讲什么内涵,看脸皮、看身材全部解决。(我说的俗气点)
“版”能与“品”争的,只有5-6级的名誉铜元以及龙形明显的独立大版。
(吉林抬头龙,6级。这种版没有吉林无珠明显。)
图片
图片
我依然会说:不对。
5-6级铜元消耗殆尽,常见的都是8、9、10级铜元。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个事情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除了龙形独特的版式外,只能在普版的品相求极致了。
一方面吻合审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品相好,而达到的稀少,同样也是物以稀为贵。这种品相上的“稀少”与版式的“稀少”,同根同源。
目前收藏者最大的操作空间,不在“版品结合”(当然如果内涵扩大后也有一定操作空间),而在“品相为王”上。
今天,我们过分的强调,二十年前的主流思想“版品结合”,无异于刻舟求剑。收藏者追寻着这个脚步,必然是缘木求鱼,买入P盒真疑待考的名誉品铜元。
“版品结合”,你说的很对,要不,你放几个版品结合的大开门的铜元?你又不肯,对我来说这纯粹是“屠龙之技”,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细版”是死路,“没品”也是死路,不如“品相为王”,我看市场就接受这个观念,我顺应大多数泉友的意见,我紧跟时代的步伐,我学习“美学”就是思辨这种方向的准确性。
最后再强调下我的观点:品相为王。更准确地表达为——“美”是铜元收藏的王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了解铜元历史、分辨铜元真伪,这里是关于铜元的课堂。不是拍卖公司,不征收拍品。文中图片部分为网络借图。
文字系出原创,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