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我的邮币卡生涯(黄兴跃)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3/4/4 18:13:00
(七)
1991年邮市自发产生的大行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力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国家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政策,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邮市能够迅速崛起,并引起政府的关注,也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经过1991年的邮市大潮,成都市工商部门决定将署袜街邮局门前的街边市场引入规范,可管可控的室内摊位,于是,在1993年,在成都西玉龙街,冻青树修建了四楼的室内市场,在这个市场的三楼,就是昔日名震全国的成都大发邮票市场,市场的一楼、二楼及周边的铺面,成为成都大发电器批发和零售市场。
1993年底,我去成都大发邮票市场看了一下,那个时候,大发市场并不是经营电器产品的,市场的底层,是一个菜市场,附近的市民都在那里购买肉类,鱼类,鸡蛋,花卉和蔬菜,二楼是空置的,三楼的邮市,空荡荡的,数千个平方来的空间里,只是在上楼的左边,靠窗户的一侧,摆放了10个柜台,柜台是1.2mm铁皮订制的,长1.2米,高约1米,宽50公分,货柜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是玻璃,下面一层是铁皮,可以堆放一些邮品,柜台喷银灰色的油漆,都是统一的规格。这么一个大厅,只有稀稀拉拉地10个柜台摆放在角落,并不是每个柜台都有人经营,两三个人站在空旷的大厅里,或许不是周末,没有顾客,一个人也没有,感觉凄凉极了,冷冷的,静静的,这就是1994年初的成都大发邮票市场的惨状。
1997年的邮市大行情,时间跨度6年,调整的周期加长了,这是市场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对于这种规律性的市场调整,人们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只能是顺应它,适应它。
我是1995年11月在成都大发邮市办理了一个摊位,当时去办的时候,左边划定的柜台己经没有位置了,两边靠窗口和中间的位置都有人了,右边又没有安排摊位,毕竟那时也是淡季,没有行情,来邮市的人也稀少得很。
没有位置,我在左边三楼去四楼的斜坡靠窗口的地方安置了一个柜台,三楼往四楼的台阶有4步梯坎,那个位置也是平的,可以摆放二个柜台,再往上就是斜坡了,后来邮市有了起色以后,斜坡上也被摆上了柜台。
摊位是有了,平时也没有去,只有星期天才去守摊,没有行情的时候,在市场守摊也是熬日子,即便是周末,也只是比平日好点,来逛邮市的人也是零星的,每天能够有一单生意,都算不错的了。
1996年春节过后的四月份开始,邮市开始回暖,明显感觉周未的市场人流增多,柜台的交易也活跃了起来,三国一组小型张,60元一枚有成交,杜鹃花小型张11元有成交,其余的小型张,都开始有了零星的交易,每到周未,市场斜坡摆地摊的多了,柜台上的也要去看看是否有漏可检,来摆地摊的大多是省内各区县的,也有成都市的集邮者,虽然只有周末的生意好些,但这些迹象表明,邮市的春天来了。
1996年的下半年,邮市再度升温,成交量明显在上升,三国一组小型张70元一枚开始收购,同时,整版的杜鹃花也有了成交,起初价格在220元左右一版,但很快涨到270元一版,这是8枚一套的大套票,又是花卉题材,引得集邮投资的广泛参与,我也买了20版杜鹃花,买的时间早些,200元一版的价格买的,杜鹃花版票在97年高峰时,涨到千元以上一版,我没能卖到这价,900多元一版时就全部抛售出去了。
1996年11月中下旬,JP邮资明信片开始启动,热门品种JP47西藏,JP42熊猫,JP46大亚湾,JP35沿海,JP21香港基本法,JP44毛泽东,2元附近成交频繁。
此后,行情的发展逐渐增速,进入1996年的12月初的某一天,正好我也在市场,市场突然之间燥动了起来,原来,是JP邮资片价格涨了,上午10点还在2元成交,中午12点涨到4元成交,下午3点更是涨到6元成交,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北京和上海的市场涨价了,成都总要慢一个节拍,或是慢二个节拍,判断市场涨否的关键,就是邮商们在疯狂地抢货了,早上还2.5元卖给你的JP片,中午6元又到你柜台上收回来,一天之中价格呈几何形态的上升,这就是1997年邮市大行情暴发的前奏。
市场是情雨表,邖市稍有动静,集邮者自己就会云聚市场。市场热起来后,每到周末,在我梯坎上的摊位,有一个小伙子基本上都要来逛邮市,几个周末后,双方也就熟悉了,他叫肖云,一个清秀的小伙子,略显单薄的中等身材,一双大眼睛闪露出内在的智慧,经过交谈,才知道他是大学生,医学专业,这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每次来邮市,卻怀揣一刀或二刀JP邮资明信片,看得出来,他对邮票,对邮市还是相当关注的。
行情发展很快,没过几天,市场的人更多了,于是,市场管理办公室决定把右边空闲地区也摆上柜台,我赶紧把柜台从斜坡处移了下去,那天抢占摊位的特别多,有的人还占了二、三个柜台位置,我搬下去后也是靠窗口的位置,也占了二个柜台位置,柜台编号189,190,仅半天时间,三楼平面区域全都排满了柜台,这次抢占摊位有几个柜台的,除了自己留用的,多出来的柜台,没几天都转让出去了,转让费1.5万或2万元一个,行情才开始萌芽,有头脑的人,己经开始赚钱了。
成都冻青树三楼大发邮票市场柜台满了,约有600多个柜台,在1996年12月下旬,三楼的市场已经开始热闹了,四川省内各地市州县基本都有,城镇的,农村的,成都市内的,喜爱集邮和喜欢做生意的,都汇聚在冻青树大发邮市,因此,出摊率达95%左右,市场的交易活动频繁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成都邮市有了专门跑北京,上海邮市赚取价差的邮商,成都市场需要购买的品种,委托跑两地差价的,一般是一个星期跑一趟。
何中成,成都邮市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小伙子,20岁出头,精瘦的身材,个头不高,却思路敏捷,他没有上过大学,却有敏锐地洞察力,能捕捉市场脉络,在跑北京至成都的两地价差的生意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个,吃得苦,敢拼搏,办事公允,说好的价格都会遵守,即便带回来的货,涨价了,也会遵守承诺,把货交给委托人。
1996年的12月底,我找何中有订购了40版.红军邮,谈好价格是980元一版,那个时候也是第一次接触红军邮。这套邮票从1995年8月1日起首先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驻军的义务兵中试用,1996年9月1日停止下发部队,1997年4月15日停止使用。因此,红军邮在1996年年末出现在邮市,就引起了市场投资者的关注,己经证明红军邮是一个特殊的题材,值得收藏投资,在1997年邮市大行情未暴发前,红军邮以极快的速度从400多元一版涨到了近千元一版,可见红军邮潜在的价值凸现了出来。至于红军邮的发行量和存世量,也有资料做过分析报道。在后来的市场演变中,红军邮又分为通齿和不通齿,并且不通齿的红军邮存世量更少,价格比通齿红军邮高出不少,四珍和五珍红军邮,都出现在不通齿中,数量更加稀少,尤其是五珍红军邮,就少之又少了。从那以后,我就看好红军邮这个品种了,也开始研究这个品种,之后,发表过不少有关红军邮的文章,集邮报,大江南收藏,北京邮刊,北京邮声都在刊登。在1997年邮市大行情中,红军邮从1000元一版涨到11000元一版,仅成都邮市,半年之内,我在3000元至8000元一版的价格销售了几千版,只不过那时还没有划分通齿或是不通齿,反正都是一个价,至于划分为通齿和不通齿,四珍或五珍,那是1997年行情之后的事了。
1997年元旦过后,还不能看出邮市大行情的迹象,但市场至少己经开始升温了,市场上2元左右的JP邮资片买不到货了,于是,我找了一个长安面包汽车,在四川各区市县去收货,在那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先后去了乐山,内江,南充,自贡,重庆等地,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趟跑下来,收了原包的西藏、毛泽东、沿海、澳门基本法、熊猫邮资明信片,价格2元至2.5元,还收了60多枚三国一组小型张,40元一张,还有避暑山庄小型张,水三小型张,还有一些版票,总之,春节前的这趟收货,收获还是满满的。
春节过后,真正的1997年第三次邮市大行情正式拉开了序幕,可以说是鸡犬升天,全线暴涨,所有的一版、二版、三版纸币,纪念币,电信田村电话卡,所有的邮票版块,其中表现最佳的当数JP纪念邮资明信片,涨幅最高,换手率最多,小型张,小本票,各种版票,全都量价齐升。
进入四月份后,成都冻青树大发邮市暴满,人山人海,整个三楼,包括过道,都围得水泄不通,短短的半个月,基本上所有的JP邮资片都冲上万元一包的价位,这还不是97年大潮中最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希望工程邮资片,它不属于JP片系列,在行情启动初期,7毛,8毛的希望工程邮资片还不受人青睐,无人问津,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垃圾品种,竟然在97年的大潮中被炒到15000元一包,由此可见,一旦邮市大行情暴发,缺乏的不是现金,而是筹码。
成都邮市的火爆,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这些资金从关注邮市,到参与邮市,在当时火热的情况下,也来不及多加考虑,一天几翻的价格,成了最吸引人的信息,因此,赶紧抢筹码是唯一的选择,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不少药商暂时搁置药材生意不做,也疯狂地扑向滚烫的邮市,溶入到炒邮行列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房地产及其他行业也参与了进来,从而形成波澜壮阔的97大潮。
市场火了,也给不法份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97年3月的某一天,我早上不到8点就赶到了冻青树大发邮市,市场要早上8点才开门,此时,不少邮商都围堵在市场大门外,等待市场开门。我刚到冻青树,还没有上楼,就在冻青树邮市一楼的外面,市场一个姓陈的女子,才20多岁,人不算太高,但长得白皙端正,背着一个女式挎包,正行走在冻青树一楼外面,我正好在她后面,距离也不足30米远,突然,二个小伙子骑着摩托车,快速的抢过女娃肩上的挎包,急驰而去,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几秒钟后才反映过来,我急忙大喊“抢劫,抢劫了”,可此时,抢夺包包的摩托车已消失在巷道之中。包包被抢了,小陈一时蒙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我忙问她被抢了些什么,她说:“有2万多块钱,钥匙和一些女性用品”,我叫她赶紧报案,好在冻青树大发市场楼下有一个派出所设立的治安管理办公室,我陪同她去把案报了,也把刚才发生抢包的经过叙述了一遍,民警也认真的登记了,至少小陈的包包下落如何,就没有再去过问了。通过这事,也提醒了我,身上千万不要带这么多现金,必须提高自身防范意识。,
97年邮市大潮,邮、币、卡,都在这轮大行情中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其价格的涨幅到了极限,不论是邮票,或是钱币,或是田村卡,无不例外。
若论英雄排座次,JP邮资明信片独领风骚,当数第一,不管是涨幅还是换手,算得上是市场中最耀眼的版块了。行情启动之前的1至2元,最差的涨到2万元一箱,最贵的涨到5万以上一箱,中银错片则是炒到8000元至10000元一枚。我当时手中整箱的JP邮资明信片,也是97年春节前收的,西藏,大亚湾,熊猫,毛泽东,沿海,都是在2万至2.5万一箱卖掉的,卖掉后就没有再碰了,香港基本法片也卖过,但没有整包的,100枚一刀的香港基本法片,70元一枚很好成交,这个品种没有再追补,卖掉就算了,只有澳门基本法片,倒腾了有10来次,最高价卖到6万元一箱,最后一次我2.5万去追补了一箱,那晓得市场降温,一直砸在手上,直到1998年7月,被市场上一个摊位的邮商以4.5万一箱的价格拿走,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1995年9月14日发行的桂花无齿小全张,发行价50元是带邮折的,发行量56.7万枚,在97年大行情前就已经炒到300元一枚,在97年行情中,被炒到800至1000元一枚,是97年大潮中的热门品种。桂花无齿小全张设计优美,发行量少,对这个小全张,我很是喜欢,因此,桂花无齿刚一发行出来,我就以120元一枚的价格,购买了20枚,在97年大潮中以1000元的价格全部售出。
武陵源小型张,1994年9月25日发行,是不被人看好的小型张,在1996年11月,以4.3元的价格在成都邮市摊位上买了60盒,1997年春节之后,垃圾小型张也水涨船高,只要手上有筹码,根本不愁卖,这样的小型张,我也不愿意压在手中,以9.5元的价格卖了出去,也没有卖在高价位,武陵源小型张,后来抄到18元。
昭君出寨小型张和桂花小型张,在97年行情中也是热点品种,这两个品种我只是做了流水,在这一轮行情中,都冲上了20元的价位。
三国四组小型张我比较喜欢,是三国系列品种,只是发行量很大3033.6万枚,面值5元,行情还没有来之前的96年5月份,我以7元的价格买了100盒,压了将近11个月,最后以22元的价格全抛了出去。
牛白片在1997年行情中的靓点,大家应该记忆犹新,由于牛白片发行之期正是国家邮政调整邮资之时,95%的牛白片都盖了改值戳,但仍有一些地方邮局没有加盖改值戳,违规发行,流入了市场,牛白片12枚一套,没有改值的牛白片被当成错片疯狂的炒作了起来。
牛白片这个品种,在97年行情中,我还是专门销售了的,货源主要来自北京,上海也有发货,进货价格在每套40元至70元之间,成都邮市售卖牛白片没有几个摊位,我这个摊位算是销售得比较多的了,销售的价格在120元至240元之间,最高价格是240元一套,那已经是邮市相当火爆的时候了,一般都是几十套,上百套买的,零星一套,二套买的也有,但比较少,收藏一套的,应该是集邮爱好者了,买得多的,自然是投资型的。牛白片,210元一套的价格卖得比较多,120元至180元也在卖,那是邮市刚刚点燃不久时的成交,后来市场火了,价格也就上去了。记得绵阳,江油的投资者买去了不少,都是百套以上,价格在200元之间,这二个人后来也常来大发邮市,也不晓得他们的牛白片出手没有,他们也没有说,如果没有出手,那一定是被套住了。牛白片每箱是250套,前前后后我一共进了12箱,基本上都卖完了,最后还剩下有100套多,没有来得及卖出去,97年邮市降温以后,牛白片也随之跌入深谷,再也没能起来,如今还压在家中。
1996年发行的小型张《邮政百年》,《第九届国际邮展》有齿和无齿,《敦煌壁画》第六组,《上海浦东》,以及1997年发行的小型张《金箔香港回归》和《邓小平》,《寿山石雕》,《八运会》小全张,《水浒》第五组,都在1997年大行情中有过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宝鼎无齿和香港金箔,都给投资者留下过深深的烙印,宝鼎无齿发行量545.6万枚,售价50元,香港金箔发行量2000万枚,面值50元,售价120元。
宝鼎无齿在97年行情中也经营过,最高价也抄到过500元以上一枚,这个品种基本上都做的流水,虽说进账不多,也还是知足了。香港金箔发行出来,己经是97年邮市高潮渐走下坡的时期,因此,香港金箔一出来的价格就在每本200元以上,由于不知道发行量,又逢香港回归,绝大多数人都以为是个绝好题材,值得投资收藏,因此,香港金箔从200元炒到500元,随后,在300元至400元之间展开了长达几个月时间的价格拉锯。记得当时成都的一个民航机长,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在邮市见过他,1997年邮市大潮,他时常在市场穿梭,清瘦的身材,1.76米左右的个子,五官棱角分明,是一个典型的帅哥,在成都邮市,97年7月至11月这几个月时间,他前前后后至少购买了几百箱香港金箔,每一箱金箔是200本,购买的价格应该在180元至300元之间。正因为这个年轻的机长太看好香港金箔,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后来随着邮市的漫漫长夜,中国邮市一泄千里,就再也看不到这个年轻英俊的民航机长在成都邮市晃悠的身影了。
后来,邮政公布了香港金箔的发行量,邮商和投资者对香港金箔,逐渐地失去了对它的宠爱。好在我对香港金箔比较敏感,虽然也经营过香港金箔,做流水多些,接下来代销北京的一个邮商发过来的香港金箔,他定价,我来卖,先后帮他卖出近20箱香港金箔,价格在150元至200元之间,帮他代销的香港金箔,也是全部帮他在成都邮市销售完了的。
1997年行情后,香港金箔一路下滑,最低价不足20元一枚,成为中国邮政伤害邮市最惨烈的历史印记。
版票,在97年的邮市大涨中,也非常抢眼,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版块,一轮12枚生肖全部发行完毕。生肖版票首当其中,以T46金猴为首,率先往上领涨,整版的猴达到20万元一版,单枚猴2500元,鸡版8000元一版,狗,猪,鼠,都冲上了3000至6000元版,就连后面的牛,虎,兔,龙,蛇,马,羊,每版的价格也在500元至1200元之间,成交异常活跃。
10枚一套的T28《奔马.》,10枚一套的T29《工艺美术》,5枚一套的T31《公路拱桥》,10枚一套的T37《云南山茶花》,8枚一套的T43《西游记》,16枚一套的T44《齐白石》,8枚一套的T45《京剧脸谱》,8枚一套的T53《桂林山水》,5枚连票T59《刻舟求剑》,6枚一套的T61《盆景艺术》,12枚一套的T69《红楼梦》,6枚一套的T77《明清扇面画》,4枚一套的《西厢记》,8枚一套的T98《吴昌硕》,6枚一套的T100《峨眉风光》,6枚一套的T103《梅花》,4枚一套的T129《中国兰花》,3枚一套的T141《当代美术作品选》,8枚一套的T162《杜鹃花》,编年版票中的《郑板桥作品选》,《付抱石作品选》,《挂花》,《虢国夫人游春图》,《黄宾虹作品选》,《山水盆景》,《潘天寿作品选》,以及三国系列,水浒系列版票,都是1997年邮市大潮中成交火爆,换手率很高的品种,价格都在300元至2000元一版之间,在上述的这些版票当中,吴昌硕,当代美术,杜鹃花,郑板桥,付抱石,黄宾虹,虢国夫人,山水盆景,潘天寿的版票,也做过流水,行情过后,只剩下几版当代美术,至今还在家中,其他的版票,也在这一轮的行情中全部卖完。
中国邮电部发行的田村电话卡,在97年的大行情中,照样闪烁着亮眼的光环,鲜花,地图,梅兰芳,这三个品种的电话卡,在成都邮市,都被炒到15000元至20000万之间。梅兰芳卡我是在3000元左右才下手买了20套,买到不到半个月时间,价格就涨到8000元,我在8000元至15000之间把梅兰芳卡全部出手。鲜花和地图只是做了点流水,有人要货,把价说好,只要品相没有问题到别人摊位上拿过来,赚个几百元钱就知足了。
生肖猪卡,我也买过,也是好几百一枚,猪卡最高炒到3000元一枚,我没有卖到高价位,毕竟心里还是担心,是时候变现也就可以了。因此,97年行情中,我的主要品种是邮票,田村电话卡,也就是顺便做做,到97行情结束后,也不存在积压电话卡了。
纸币和纪念币版块在97年行情中也是可圈可点,纸币我是一点也没有介入,纪念币在行情后期接触了一些品种,没有压货,有点利润就抛出了。
总体而言,1997年的邮市大行情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共鸣,主战场北京月坛更是行情的轴心,所幅射的影响力遍及全国各地大中城市。成都邮市只不过在97年行情随浪而动,那时候手机还没有广泛普及,北京与成都的信息传播慢了不止是一拍二拍,所以,成都邮市能在97年行情中持续20个月时间,其表现,其影响力,也是相当不错的了。1997年全程参与97年行情的成都邮商,或多或少也在这一轮大行情中掏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7年邮市大行情的产生及没落,不管是内因或是外因条件的约束,还是中国邮市自身规律的运转,它都在中国邮市的发展过程中重重地留下了一笔。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00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