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怎么看吃药这事儿:有泉友讲只要把古币仍在地上听下声音,看一眼钱币就晓得是真是假,我是无法理解这种境界,不过我相信一定是存在这种高手的。且说,一个人玩古币,就没有不吃药的。自我要求就是宁可买贵,也不买假。有时,拿不准的古币,我会发论坛让泉友帮忙把把关,或者花钱在平台让专家帮忙鉴定下。不懂就不懂也没啥丢人的,假的就是假的,会把假-币仍在一旁,也不想祸害其他人了。或者把假-币保存起来,当做假-币的标本,反面印证真币。本来古币的真伪就是认知的争夺战,有些钱币是我们认为它是真的它才是真的。当然,也会用一些方法去排除的假-币(后续会开贴讲这个话题),来最大化降低买到假-币的概率,以减少损失。
关于捡漏这事儿:讲白了捡漏就是利用认知差和渠道差,低买高卖,本质上不是啥光彩的事,有点像是坑蒙拐骗,但很爽!捡漏最爽的一次,价格大概翻了100倍,从一堆钱里挑出来一个大名誉品。一般情况下,每次我去下家收货(有人给我跑腿)都会和他们讲市价如何,他们如果愿意出就买,不愿意出我也没啥遗憾。当然,我是超烦漫天要价的人,以及都是假-币的人。
想捡漏,真的是要花些时间和精力,研究下版别、价格和渠道。现在开发出来了的好版基本上网上都能找到学习的帖子或书籍,每天学一个版,一年下来也能认识三四百个名誉品了(学习能力强的,一天也可以学几个版)。如果要想了解价格,最好能付园地、某夏的年费,再买一些有近些年成交价格的工具书,每天翻一遍数据,几个月下来就能把古币的价格牢记于心。渠道就是别人的山底隆大样轻轻松松能卖2000元,而自己的山底隆大样500元卖的还挺费劲(或买入的价格比别人高),渠道这块我还在摸索中,也希望泉友有好的来货渠道或者销货渠道,也可以帮忙推荐下。
这样玩算不算专注:我是一段时间只玩几个品种。比如,前段时间想玩大观折十,就买入了20多枚的90分折十;最近想玩下母钱,就买了30余枚的各朝代的母钱和铁母。把这些钱放在手里,反复观摩,就是想看看这些钱币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种玩法也不好,前几天有朋友让我看看他的崇宁是什么版,我和他讲,首先用排除法,不是大字高走、短丁,也不是遒劲、美制深背等版,至于什么版,我也不认识,可能是普通版,后来他告诉我是宽字。
宁缺毋滥OR便宜就行:不买自己不喜欢的或自己都看不上的古币。古币玩的就是陶冶情操,若淘个自己不喜欢的,只会越看越难受,越看越糟心,最后这些钱币基本上都是亏钱出货。我很信一句话“宁吃仙桃一个,不吃烂桃一筐”。现在买古币时,我是按照价格由高到低翻下各平台的拍品,这样较为省时。如果遇到一些珍品或极品,追价会成为拉锯战(3月份最长一次追价是在园地官拍追了4个小时)。最近一个月内就买到的乾祐铁母(二级)、靖康(二级)、洪武桂二(三级)、嘉靖折二试铸、空首布、宋铁母和清母等美品,看看就觉得很爽!如果价格高得太离谱,超出期望值,也是该放弃就放弃,没啥好眷恋的。毕竟以现在的行情,还怕没机会淘到好钱么。
拍卖是有市场记忆的,一件刚上拍的藏品在短时间内,它的价格是很难炒起来的。有时感慨,若我手里有足够的资金,有些极品的二三级古币,我更愿意把它们丢在储藏室放个三年五载,不管不问,也不面市,而非现在就拿出来上拍。
古币市场其实是有周期性的:近期在研究日美港的古玩市场行情(后续会发帖子讲这个),信息还没整合好,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很混乱,甚至有些观点是矛盾的。毋庸置疑,古币是有大周期+小周期,和国家经济/人均收入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先说大周期,有人说古玩市场是10年为一个周期,也有人讲是5年一个周期,古币市场也逃脱不了这个规律。关于一年中的淡旺季,有人讲是春节前后的两个月是旺季,其他月份是淡季。也有人讲3-6月是旺季,其他年份是淡季。我玩古币不足一年,对这个淡旺季没啥概念。这块泉友也可以一起聊下。
就从某堂、某夏和园地上追价来看,最近的行情是些回落了,不过现在的行情究竟是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还是淡旺季周期的原因,尚不能下定论。市场回调也是很正常的市场行为,尤其是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人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而非兴趣爱好。
以藏养藏 究竟算不算功利:不可否认,有些藏友的确是乌托邦式的玩家,不求盈利,只贪图精神的享受。还有一些泉友是披着“兴趣爱好”的外衣,实则是干起了赚钱的勾当。另外一些网友就更直接了,就是要做起能吃一层皮利润的钱贩子。平心而论,无论是为名,还是利;或是为了精神,还是物资,本质上都是私欲,没啥好藏着掖着的,也没有谁比谁更高雅/高级,这些都没啥好相互攻讦的,和气互助才能把古币这个版块做得长远。
谁不想收藏一套新莽钱、一套宋铁母/明清母钱,或者是五十珍中的几枚。可又有多少人有财力去支撑他做这样的梦。以藏养藏,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怎么才能把账算过来:我是做地产营销的, 动用大额资金去炒房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对玩钱没啥预算的概念,只要能算得过来账就会买。最近各平台好钱频出,价格还算给力,就在古币上多花了些资金(吐槽下各平台的佣金是真的高)。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捡漏的机会总是少的,偶尔也会高价接盘,这点无可厚非,都是成年人的自愿行为,也认了。
怎么才能把账算过来。古币和其他商品其实是一样的,也遵循二八定律,也就是20%产品产出80%的利润。我是把古币分为有引流型、利润型和形象型等三大类(以某平台挂售为例)。40%上拍的古币是用来引流的,不求利润,只求流量,这些古币有亏损也很正常。还有20%是用来做形象的,当做招牌,这些古币不亏就行,也不能指望它能暴利。还有40%是用来做利润的,这些钱币一般上各平台的大拍、官拍和寄拍(本人不在朋友圈不卖货)。个拍销售的主要是流量型的以及少量形象型+利润型的,算下来不怎么盈利,但也不亏。但如果加上其他渠道销售的,整体上也就盈利了。
算不算是杀猪盘里的一颗韭菜:总有人在市场上扬时嫌贵不舍得买,眼睁睁地看着喜欢的古币价格一路飙高,等自己鼓足勇气买入时,业已当了接盘侠;而在行情下跌时,又怕被套,迟迟不敢入手。这点很好理解,毕竟很多人买古币的钱是从工资里面抠出来的,而非职业玩家。我觉得是在市场下行时,可以清仓变现,然后换藏,趁着价格下跌时淘换出来一些精品来玩玩。如果是长期看衰市场,就立马抛掉,静等下一个波段。我给自己的建议是买古币不要盲从,观察时间要比下单时间长,如果遇到藏品和价格都合适的,也不会犹豫。
另外,如果是高位接的盘,在市场下行时,又不想割肉出货,这时我觉得可以继续买入,用新买入的低价去以拉低/平衡掉整体的藏品均价,等到市场上行时,更易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