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2023 第1-第19届 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原创 硬盒中华 集邮精选 2023-05-01 17:27
收录于合集
#集邮资料
141个
今天是第19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闭幕日。特整理一下第1届到第19届全部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这个第1届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第1届。
至于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邮票展览,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
1914年7月在福州三牧坊第一中学,借福建展览会之机,展出了由福州邮商魏叔彝和美国人卜威利提供的中外邮票,福州城内邮局在展场设立临时邮局,并刻用两种纪念邮戳。虽然这次不算专门的邮展,但开创了中国邮展的先河。
图片
1914年福建展览会纪念邮戳
中国真正意义的首次邮展:1918年5月10-12日,常州人魏士熙、左起喜等人在武进商会图书馆(今天的常州市人民公园)举办了首次真正意义的邮展——世界邮票展览会。
其制订的《邮票展览会之办法》,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邮展章程。
不仅对展品送展、领回办法、展场排序作了规定,还聘请许剑鸣、卜志澄、胡焕尧等为邮展评定员。
这次邮展共有几千枚邮票按类展出,数百人前来参观。
为纪念中国集邮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中国邮政于2006年6月10日发行《中国举办邮票展览会9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并于2018年在原地常州举办了 “第18次中华全国邮展” 纪念该次邮展100周年。
上世纪20至30年代以后,南方地区频繁举办邮展:上海1921、1927年,杭州1923、1926年,重庆1928年,广州1935年,都举办过邮展。
1930年代向北方发展,1937年天津、河南开封等地也开始举办邮展。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邮坛进入低谷。
1941年11月3-7日,新光邮票研究会在上海大新公司举办“上海联合邮票展览会”,展出了一大批珍邮,影响较大。此次邮展设立临时邮局,并使用临时邮戳。
1941年在贵阳、兰州、西安、重庆、江苏无锡等地,也相继举办了邮展。
图片
上海联合邮展临时邮局邮戳
抗战胜利以后,各地的邮展活动又活跃起来。
1946年2月3-7日,重庆市邮票研究会在七星岗江苏同乡会举办的“陪都邮展”盛况空前,数以万计的市民前来参观,为全国集邮界所瞩目。
1948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开办52周年纪念日,中华邮政总局在南京新街口社会服务处举行了规模空前的邮票展览会,并发行《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纪念邮票,这是中国第一次为邮展专门发行纪念邮票。
图片
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 纪念邮票
这次邮展共展出邮票64框,专门印制了展品目录,在集邮界和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应新光邮票会的恳请,邮政总局于当年5月19日将此次邮展的展品移师上海南京路国货公司,并有新光邮票会参加,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展出。
为此,邮政总局又发行了第二组邮展纪念邮票,并在展场设临时邮局。邮展期间,每天出版一份《上海邮展速报》,为邮展造势。
图片
铁杆邮迷: 乔治五世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国王及印度皇帝
“集邮”被英王乔治五世称为:“王者的嗜好、嗜好之王”,拥有从童颜到白首、从平民到商业巨子、从日不落帝国王室到当今霸权国家总统的 一生钟爱, 集邮被称为当今 “世界最大的爱好”,不是浪得虚名的!
"怡情 益智 储财”是我们常说的“集邮三益”,这三益有机统一,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无论是传统邮迷、邮商、还是新兴的评级邮票投资者,都非常恰当,并被深以为然。
但是对于豪门权贵,王室政要,集邮还有更高层次的益处!
集邮总统罗斯福, 在谈到他集邮的体会时说“集邮者得到的益处是这样的多, 以至于很难讲清楚这种业余爱好的最大益处是什么。但不论怎么样, 集邮所提供的欢乐, 证明我们的爱好是可取的,我们得到的足以抵偿我们付出的代价。”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一位参谋部的军官转动着总统身旁的地球仪,指着所罗门群岛的位置说:“总统先生,我告诉您所罗门群岛在什么地方。”
罗斯福回答说:“不必了。请别忘记,我是一个集邮者。”
图片
终生邮迷:美国总统罗斯福
第1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83年11月 北京 中国美术馆
这是中国集邮史上的首次全国集邮展览。
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其中许多人是从外地专程来北京参观的;距北京较近的省、市集邮协会组团参观;外国驻华使团的官员、记者和一些专程来京的外国友人、港澳同胞参观了邮展。
图片
参加本次邮展的有15个团体单外,及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香港的集邮者送展的448部展品,共计10559张贴片、900个展框。
其中非竞赛级展品27部,除“团体单位展品”12部外,以“荣誉级”参展的还有马任全和张包子俊的展品;
特邀参展的有中国香港集邮家林文琰和潘鉴良的展品,以及上海集邮家史济宏的《中国商埠邮票》,和集邮家陈湘涛的《大龙邮票集》;
还有“评审员类”5人6部展品。
参加竞赛级展出的有398人,422部展品,包括少年集邮者53人。
其中新中国邮票占展品总数45.96%,解放区邮票占13.27%,清代、民国邮票占11.84%,专题邮票占10.73%,外国邮票占5.13%,邮驿、邮政史料占0.77%,少年集邮展品占6.42%。
原邮电部为这次邮展发行了一套2枚纪念邮票。第一届全国邮展,标志着中国集邮活动进入一个全面、健康发展的新时期。
图片
第2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85年10月13日-22日 北京
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
这次邮展的宗旨是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和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
这次邮展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举办,共征集展品145部600框,其中团体展品21部,个人展品124部。
图片
竞赛级展品中,几乎囊括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发行的全部邮票。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沈曾华的“稿”字四方连。
获得金奖的展品是:
上海陈明昌的《华北解放区邮票》、
北京沈曾华的《新四军地区发行的邮票》、
天津林崧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华东区)》、
浙江蒋康宁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
获得镀金奖的展品是:
北京刘铭彝的《晋绥及冀察热辽解放区邮票》、
天津吴国华的《东北和旅大区的邮票和实寄封》、
天津游乃器的《解放区邮戳集》、
辽宁刘汉超的《解放区邮票(部分)》、
广东邝文本的《中国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选集》。
另外,还评出银奖展品12部、镀银奖展品14部和铜奖展品24部。
全国一些收藏有解放区邮资票品和有关史料、文物的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都送展了重要藏品,其中有些是首次面世的,有相当部分是珍品或新发现。
第3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89年10月12日至21日 中国美术馆
本届邮展被列为“国庆40周年十大活动”之一。
共展出邮集204部1060框、集邮文献展品87部:非竞赛类6个类别21部177框;竞赛类7个类别183部883框。
图片
非竞赛部分包括荣誉类、官方类、特邀类和评审员类。特邀类首次邀请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地区集邮家的展品参展。竞赛部分包括传统集邮类、专题集邮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航空航天类、极限集邮类、集邮文献类和青少年集邮类。
其中传统类占11.7%、专题类占53.5%、邮政史类占13%、邮政用品类占4%、极限集邮类占6%、青少年类占11%,集邮文献类展品近100部。
这是首次按照国际邮展规则设置类别。评审委员会根据试行的《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制定了《1989年全国集邮展览评审规则》。
此次邮展共评出金奖展品12部,其中有:
上海高承栋的《华北解放区邮票》、
广东关家祺的《新中国邮政用品》、
北京李曙光的《新中国军邮史》、
福建王朱唇的《侨批发展史》,
以及上海马任全的《中国邮票图鉴》(文献类,并获特别奖)等。
此外,还评出镀金奖展品23部,其中2部为文献展品;3部邮集荣获特别奖;银奖展品39部;镀银奖展品40部和铜奖展品66部。获奖者占参展人数的68%。
这次邮展在竞赛性展品的类别设置上首次与国际接轨,在邮政历史类中展示了“军邮”“侨批”等展品,预示着中国邮政历史类展品前景广阔;
专题集邮类展品的编组与制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中有两部展品荣获金奖;集邮文献类首次作为一个展览类别参赛;邮展评审试行了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制订的评审规则。
原邮电部为此发行了一枚邮票小型张。
图片
第4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91年6月28日至7月8日 上海展览中心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全国集邮展览
本次邮展以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宣传党领导下取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主题。
图片
本次邮展的非竞赛性展品分为官方类、国际邮展获奖类和评审委员类3部分。竞赛性各类展品167部638框以及集邮文献42部。
根据本届邮展主题,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选题的展品布置在展厅前部,充分彰显出这部分展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功能。
经评审委员会评定,有183部展品获奖,占参赛展品总数209部(含文献类展品)的87.5%。
评出大金奖展品4部:
天津吴国华《东北解放区邮票》、
上海高承栋《西北、中南、西南解放区邮票》、
江苏徐宝煌《新中国普通邮票(1950-1964)》、
北京李曙光《新中国军邮》。
评出金奖展品10部、镀金奖展品15部、大银奖展品24部、银奖展品25部、镀银奖展品43部和铜奖展品62部。邮展共接待观众6万多人次。
本次邮展增加了航空集邮类和现代集邮类展品,使展品的门类更加齐全。
第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93年11月16日-25日 北京民族文化宫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
图片
本届邮展共展出354部1061框展品。非竞赛性展品34 部166框,包括荣誉类10部22框、官方类5部45框、评审委员类5部15框、特邀类14部84框;
竞赛性展品320部 895框,包括传统类38部169框、税票类5部23框、邮政历史类31部139框、邮政用品类7部34框、航空类3部14框、航天类3部12框、专题类92部387框、极限类6部24框、现代类3部12框、青少年类30部81框、集邮文献类102部等11个类别。
评出大金奖7部:
天津林崧的《毛泽东邮票》、
北京杨立的《中国解放区毛泽东像邮票》、
四川李世琦的《中国普通片封简(1897-1949)》等7部大金奖。
金奖15部、镀金奖39部、大银奖43部、银奖62部、镀银奖49部、铜奖77部、奖状22部。
本届邮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参照国际集邮展览设置项目类别;二是首次设立了“航天类”和“现代集邮沙龙”。
第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97年10月18日-24日 重庆工贸大厦
本届相关故事,可点击:1.6亿元,重庆肖建军, 新中国假邮票第一大案
图片
本届邮展展品共267部992框。非竞赛性展品12部79框,其中官方类2部40框、特邀类4部22框、评审员类2部13框、一框类4部;
竞赛性展品有11个类别,共有展品255部913框,包括传统集邮类31部155框、邮政历史类25部125框、邮政用品类10部50框、航空集邮类6部30框、航天集邮类5部25框、专题集邮类64部320框、极限集邮类7部35框、青少年集邮类33部78框、收费(税)票类14部70框、现代集邮沙龙5部25框、集邮文献类55部。
评出大金奖3个:
北京邓琳姝《中华人民共和国旧币面值普通邮票》、
北京张志和《中国航空(1920-1937)》、
浙江林衡夫《中国航空邮政(1920-1937)》
金奖17个、大镀金奖19个、镀金奖41个、大银奖47个、银奖57个、镀银奖33个、铜奖33个;评出现代集邮沙龙展品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第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1998年10月9日-13日 天津国际展览中心
纪念中国大龙邮票发行120周年暨中国’99候选展品集邮展览
图片
本届邮展共展出171部746框展品。非竞赛性展品51部173框,中国邮票博物馆藏18框、天津市邮展50部155框;
竞赛性展品有10个类别,共计120部573框,包括传统类15部75框、邮政历史类22部113框、邮政用品类6部30框、航空类3部15框、航天类3部15框、专题类37部185框、极限类2部10框、税票类10部50框、青少年类18部60框、试验类4部20框。
评出金奖13个、大镀金奖36个、镀金奖47个、大银奖11个、银奖6个、镀银奖3个;评出试验类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
第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1年9月21日-25日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参加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行业集邮协会。由于当年7月已举办过全国青少年专项邮展,所以本次邮展没有设青少年集邮类。
本届邮展共展出258部1292框展品、集邮文献83部,其中竞赛性展品244部1223框,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税票、集邮文献、试验10个类别。
图片
以梁鸿贵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大金奖10个:
陈国成《中国人民普通邮票(1950-1954)》、
吕景新《新中国旧币值天安门图普通邮票》、
薛路《中国“文革”邮票》、
唐秋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邮(1945-1958)》、
寇磊《中国军邮史》、
陆树笙《清代邮资明信片(1897-1911)、
龚振鑫《中国人民邮政邮简、邮资信封(1950-1970)》、
胡松云《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航空邮政(1949-1956)》、
李伯琴《鹰》等10部展品。
以及金奖21个、大镀金奖35个、镀金奖62个、大银奖67个、银奖39个、镀银奖42个、铜奖26个,实验类展品评出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4个。
第9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3年4月17日-21日 重庆市沙坪坝三峡广场
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暨亚洲邮展候选展品集邮展览
邮展共展出37个省级集邮协会选送的竞赛性展品298部1042框,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税票、青少年、现代、开放、一框和集邮文献,共13个类别。
图片
以常增书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大金奖14个:
传统类展品有孙蒋涛的《上海工部书信馆--大龙邮票》、
荣正光的《华东解放区邮票》、
洪澍的《新中国文字邮票》、
陈国成的《新中国普票(1950-1954)》、
吕景新的《中国天安门图普通邮票(1950-1954)》;
邮政历史类展品有余耀强的《“银圆”时期的广东邮政》、
李曙光的《民国军邮史(1912-1949)》、
张国兴的《中国人民军事邮政(1937-1951)》、
魏钢的《蒙古邮政史》;
邮政用品类展品有陆树笙的《清代明信片》、
瞿百顺的《中国邮资信封(1956-1970)》;
专题类展品有宋庆忠的《人类与昆虫的渊源》、
常珉的《广告》、
施邑屏的《走近贝多芬》等。
以及金奖36个、大镀金奖54个、镀金奖62个、大银奖38个、银奖29个、镀银奖19个、铜奖12个;现代、开放、一框类展品评出一等奖9个、二等奖13个、三等奖3个;另有一部获参展纪念奖,一部不予评审。
第10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5年11月6日-8日 湖南澧县第一中学体育馆
暨2005中华历史文明全国集邮展览
本次邮展共展出竞赛性展品149部552框,包括传统、邮政历史、航天、专题、现代、一框,共6个类别。
以李曙光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金奖2个、大镀金奖8个、镀金奖14个、大银奖26个、银奖17个、镀银奖11个、铜奖12个、证书5个;现代及一框类评出一等奖10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17个、证书6个。
图片
国际集邮联理事、亚洲集邮联顾问郑炳贤被聘为本届邮展评委会顾问,并在邮展期间应邀进行了集邮讲座,着重阐述了国际邮展评审与专家鉴定的关系,同时对中国集邮今后十年的发展寄予厚望。
第11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6年6月30日-7月4日 太原山西省博物馆
暨光辉的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全国集邮展览
图片
邮展规模为1000框,分竞赛性和非竞赛性两部分展品,其中竞赛性展品241部800框,由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5个全国行业集邮协会选送,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题材)、极限、税票、青少年、现代、一框、开放、共12个类别。
孙蒋涛的传统类展品《解放区毛泽东像》获得本次邮展唯一的大金奖。
其它展品共评出金奖3个、大镀金奖15个、镀金奖20个、大银奖26个、银奖28个、镀银奖13个、铜奖22个、证书4个,现代一框、开放等展品共评出一等奖19个、二等奖49个、三等奖40个、证书1个。
第12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8年4月19日-21日 潍坊富华国际展览中心
暨2008中华全国新人新作集邮展览
图片
邮展分竞赛性和非竞赛性两部分展品。竞赛性部分共展出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7个行业集邮协会选送的286部1000框展品,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青少年、税票、一框,共10个类别。以李曙光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一等奖30个、二等奖86个、三等奖65个,一框类展品评出一等奖8个、二等奖46个、三等奖42个、参展证书9个。
本届邮展是为迎接中国2009世界邮展、进一步发现和培养集邮人才、选拔新人新作入围将在江西南昌举办的“南昌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而举办的。按照本届邮展“特别规则”的规定,邮展中获得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的展品,被列入“南昌2008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候选展品范围。全国集邮联邮展委员会根据候选展品征集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入围展品。本届邮展另一个特点是:一框展品达到101个,创历届全国邮展之最。
第13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08年9月19日-23日 南昌市江西省展览中心
图片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9个全国行业集邮协会选送的284部1204框邮集和113部集邮文献参加了展出。邮展展出非竞赛性荣誉类展品8部,竞赛性展品 276部,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青少年、税票、一框,共10个类别。李曙光任评审委员会主任。
评出2部大金奖:
孙蒋涛《中国解放区邮票》
丁劲松《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
以及金奖17个、大镀金奖63个、镀金奖84个、大银奖55个、银奖56个、镀银奖30个、铜奖23个、参展证书1个;一框集邮类展品共评出金奖8个、镀金奖24个、银奖18个、铜奖4个、参展证书2个。
第14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10年12月10日-13日 杭州市民中心图书馆
图片
展览包括非竞赛性和竞赛性两部分。非竞赛性展品包括荣誉类、评审员类;竞赛性展品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税票、青少年、集邮文献、一框、开放,共12个类别。此次邮展共展出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8个行业集邮协会选送的301部1194框邮集和83部集邮文献展品。
由李曙光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大金奖2个、金奖12个、大镀金奖47个、镀金奖74个、大银奖66个、银奖50个、镀银奖32个、铜奖13个;一框类金奖8个、一框类镀金奖26个、一框类银奖34个、一框类铜奖7个;开放类一等奖2个、开放类二等奖3个、开放类三等奖1个。
邮展期间,组委会安排了开幕日、青少年日、新光日、颁奖日等主题集邮活动。本届邮展是为迎接中国2011第27届亚洲国际邮展而举办的。
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12年7月20日-22日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展览馆
第15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于举办。本届邮展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天、专题、极限、青少年、税票、集邮文献、一框、现代,共11个类别。此次邮展共展出了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8个行业集邮协会选送的340部1060框展品。
由李曙光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金奖3个、大镀金奖29个、镀金奖33个、大银奖51个、银奖43个、镀银奖18个、铜奖10个、参展证书1个;评出一框类金奖7个、一框类镀金奖45个、一框类银奖71个、一框类铜奖18个、参展证书1个;评出促进类一等奖1个、促进类二等奖5个、促进类三等奖4个。
图片
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14年5月23日-25日 长沙市湖南省展览馆
图片
本届邮展由非竞赛性和竞赛性展品组成。邮展展出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10个行业集邮协会选送的431部1196框邮集和108部集邮文献。其中包括非竞赛性展品6部22框,竞赛性展品425部1174框。竞赛性展品包括传统、邮政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税票、青少年、集邮文献、一框、现代、开放,共13个类别。
由李曙光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大金奖1个、金奖20个、大镀金奖45个、镀金奖79个、大银奖71个、银奖57个、镀银奖26个、铜奖2个;
评出一框类金奖8个、一框类镀金奖31个、一框类银奖38个、一框类铜奖13个;评出现代类金奖1个、现代类镀金奖6个、现代类银奖8个、现代类铜奖3个;评出开放类一等奖1个、开放类二等奖4个、开放类三等奖5个;
另有参展证书1个,以及5部不予评审。
第17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16年4月8日-10日 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
图片
本届邮展由非竞赛性和竞赛性两部分展品组成,邮展规模为334部1123框。其中,非竞赛性展品27部132框,竞赛性邮集展品265部991框,文献展品42部。竞赛性展品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航天、专题、极限、税票、青少年、集邮文献、一框、现代、开放,共13个类别。展品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7个行业集邮协会。
由李曙光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共评出金奖12个、大镀金奖28个、镀金奖73个、大银奖64个、银奖38个、镀银奖10个、铜奖3个,不予评审1个;评出一框类金奖2个、一框类镀金奖23个、一框类银奖37个、一框类铜奖11个;开放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
邮展期间,全国集邮联还举办了高端集邮知识讲座活动。
第1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2018年5月11日-13日 江苏常州国际会展中心
纪念中国首次举办集邮展览100周年
图片
本届邮展由非竞赛性和竞赛性展品组成,规模为1422框,文献展品75部。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集邮协会和8个行业集邮协会选送了展品参展。竞赛性展品包括261部1073框邮集和72部集邮文献。展品包括传统、邮政历史、邮政用品、航空、专题、极限、印花、青少年、一框、现代、开放、原地、命题共13个类别。命题集邮类以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
由李曙光任主任的评审委员会对参加竞赛性展出的展品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审。
孙蒋涛的传统类展品《中国海关大龙邮票(1878-1897)》(8框)获得本届邮展唯一的大金奖。其他竞赛性展品共评出金奖12个、大镀金奖46个、镀金奖61个、大银奖49个、银奖79个、镀银奖21个、铜奖4个;评出一框镀金奖20个、一框银奖22个、一框铜奖5个;命题类一等奖1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5个;参展证书1个;1部集邮文献不预评审。
第19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
昆明2023年4月27日-5月1日
图片
花城昆明首次迎来中华全国邮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宣布邮展开幕并参观邮展。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宁、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安恩法、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亚洲集邮联合会主席普拉科·吉拉凯特,国际集邮联合会荣誉主席郑炳贤等参加开幕式。
图片
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宣布邮展开幕
竞赛性展品包括传统集邮类、邮政历史类、邮政用品类、航空集邮类、航天集邮类、专题集邮类、极限集邮类、印花类、青少年集邮类、集邮文献类、图画明信片类、一框集邮展品、现代集邮展品、开放集邮展品、试验集邮类共15个类别299部1202框邮集和50部集邮文献。
邮展评审委员主任:中华集邮联合会副会长焦晓光。
图片 依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规则》,参照国际集邮联合会(FIP)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及各类别评审专用规则和指导要点,根据本次邮展的特别规则,评出大金奖2部、金奖9部、大镀金奖46部、镀金奖63部、大银奖76部、银奖54部、镀银奖15部、铜奖10部、参展证书2部;评出一框金奖1部、一框镀金奖20部、一框银奖38部、一框铜奖12部。
图片
图片
收录于合集 #集邮资料
141个
上一篇
2023昆明全国邮展今日挂花
下一篇
ASG评级票各热门品种,在全国邮展的表现
阅读 50
分享
收藏
1
在看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