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邮政办理的侨批业务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3/5/16 16:11:00
原创 作者:麦国培  华邮网  2023-05-16 04:54
收录于合集
#侨批
72个
     邮史即历史,通过一张张故纸,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包罗万象的丰富历史文化。视野独特,研究精专,全部原创干货,必能给你启迪与愉悦,从而无师自通!
     作者从1990年推广中国历史文化至今,从无间断。新文章陆续有来,旧文章历久常新。阅读本文约需时3-5分钟,但作者却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文献、实物积累。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右下角“在看”,推荐给更多的同好,让更多人受益,谢谢支持。作者微信号:m52740
图片
“侨批局(商)”是一个国际民营通信组织。“侨批”是侨批局(商)、邮政、银行联合办理的一种全球性业务,与之相关的一切都属侨批范畴。其中“批”的原意是指“整批交寄”。
以上是我对侨批的归纳。实物所见,1897年国家邮政开办以后,绝大部份的侨批都是经邮政寄递处理,越后期越是如此。这既有书信寄递必需经国家邮政专营的原因,又有节约成本的客观事实。试想,民国初中期一封通达全球的国际平信邮资才10分,如果你自己去带送,成本不知要高多少千、万倍,并且违法,抓获即重罚!
邮政除了寄递侨批之外,还与银行联合开办华侨汇款,也即“侨批”业务。只是所占的比率略低,加上处理完侨批业务后,邮件交回银行、邮局存档,所以实物少见,相关史实更是鲜为人知。
据我多年所见,邮政办理的侨批业务封大批流出市场仅在十余年前见过一次,先为深圳藏友购去,数量过百件(可能总数在二、三百件)。后又辗转流出国外,归泰国侨批大王许茂春先生(已故)收藏。其它零星三数件的流出则偶有所见,但因数量较少,难成系列。而且一经发现即流入识货藏家之手,所以近年是越来越难见到了!
图片图1,微信群上的老封片分享

4月15日的下午,有香港群友在微信群上分享在香港钱币交流会上买回来的民国老信封(图1)。尽管只是一个局部图,但对于玩了三十多年侨批的我来说,这实在再熟识不过了,肯定就是中华邮政办理的侨批业务回批封。马上与友联系,果然如此,而且是“双响炮”,共有两件。一通死磨烂缠刀来枪往的求让,无奈藏友是久经考验的铁血老战士,身披铁甲,刀枪不入。最后我只能投降服输,善价请回三水。在此也感谢藏友惠让,让我再添侨批一宝。
收藏是跨界的,我就特别喜欢在集邮群内讲文史,在文史群中推集邮。所以钱币交流会买到侨批封,意外中也是正常事。因为收藏本来就是如此,收钱币兼藏老信封,集邮兼集币,邮币一家亲。
图片图2,2023年香港寄三水,邮程九天

尽管省港现在已经开放,但紧密合作的“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三水间邮路居然走了9天,邮件从4月18日寄出,4月27日才到达三水(图2)。相比百多年前的大清邮政,港三间邮路仅隔天即可通达。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合作”还有较大的可提升空间。
这两个民国时期中华邮政办理的侨批回批封,都是寄“华侨银行有限公司”转交同一人收,分别介绍如下:
图片图3,1946年福建洪濑寄马来亚回批

第一件(图3):福建洪濑1946年10月19日-晋江10月23日-马来亚吉隆坡文冬埠11月4日平信。背贴重庆中央版孙像邮票100元、200元各一枚,邮资共300元,正是当时的国际平信邮资。
本件正面另盖有一个9月27日的日期章,是该批款交达侨户的日期,同时提供格式化回批空白封一个,以便寄回批之用。该封正面印有“此回批邮票由华侨银行代-理处付责”,即寄批人无需交纳邮费,写好直接交邮局寄回即可。为规范处理,邮局还特别刻用“贴邮票”箭头型指示戳,提醒业务员邮票要贴在该位置。但因此时邮资上调过急,邮局经常缺少符资的单一面值邮票出售,邮件只能贴多枚邮票,导致无法贴在正面的规定位置内。最后变成你有你提示我贴正面,我有我违规贴背面的无奈又滑稽现象。
图片图4,1947年福建洪濑寄马来亚回批

第二件(图4):福建洪濑1947年4月1日-晋江4月7日-马来亚吉隆坡文冬埠4月23日平信。背贴孙像、烈士邮票加盖改作国币100元、1000元各一枚,邮资共1100元,正是当时的国际平信邮资。
以上两件均为寄批款国币四万元,不知是巧合,还是当地对华侨寄批款的上限!两批皆是寄给丰裕栈的方格女士收,但寄回批人却不是同一人,分别是墓前方姓、林姓。如果再看仔细点,两个封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红色“顺源”批局名章。
把这两通回批再捋一捋,就很清楚了:丰裕栈的方格女士经当地“顺源”侨批局(商)办理侨批业务。“顺源”批局再交给当地与中华邮政合营侨批业务的华侨银行办理,最后经邮政寄回国内。在国内分发处理好后,又原此途径寄回回批给侨胞,以完成手续。
以上的操作,正是我对侨批定义的最佳佐证:“侨批”是侨批局(商)、邮政、银行联合办理的一种全球性业务,与之相关的一切都属侨批范畴。
看到这里,可能细心的读者又会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两个邮戳地名、日期不同?原因何在?
原来,根据规定,只有指定邮局才能办理最终的业务。如广东在抗战时期规定的办理局所就有广州、台山、汕头、曲江等数家,下辖邮局负责收批后集中交对应的这些上级局销票处理出口。福建省自然也一样,晋江局就是其中一个指定局。所以洪濑邮局只负责收批盖日戳,至于贴票销戳之类就由晋江局来完成。这就是两个邮戳地名、日期不同的原因。
图片图5,1943年姚祖荫《广东省的华侨汇款》关于邮政办理侨批一节

至于中国邮政何时开办侨汇(批)业务?1943年姚祖荫《广东省的华侨汇款》一书的第十五页有简略介绍(图5):此项(华侨)汇票创始于十六年年底,至二十七年二月方正式运用于四邑及其他各县。
而福建的中华邮政办理侨批业务史料记述中,则有:民国二十一年交通部派视察员来厦门视察并治商办理“邮政储金汇业局”分发局事宜,厦门《江声报》有如下报导:“刚好那时候本市华侨银行要扩展业务,也从吸侨汇入手,华侨银行在星洲、马来、荷印、缅甸几个重要埠头设有机构,信用也不错,和交通部视察员商议之后,就决定合作。南洋各地(除了菲岛华侨银行未设机构以外)侨汇由华侨银行代收,国内方面则由邮局代为分发”。
这些片言只语,大体可知中华邮政华侨汇票业务在1927年底开办,形成“侨批”运作模式的,约在抗战开始后的1932年。而走上正式轨道,普及各地侨乡的,则是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7-1938年间。涉及银行有广东省银行、东亚银行、华侨银行等。
通过以上简单分享,相信读者对中国邮政办理侨批业务的历史已经有一定了解。侨批的故事说之不完,每个时代、每个地区、每个机构办理的都有其特色,毫无标准与规律可言。只有多收集多研究多思考多对比,才能发现它们的异同,从而提升自身水平,还原出真正的历史事实!◆
关注公众号,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图片
收录于合集 #侨批
 72个
上一篇
美国三大姑的秘密侨批
阅读 197
分享
收藏
12
3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37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