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2023-06-05 14:22
在昆明2023第19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我的传统邮集《普无号 工农兵和革命圣地》荣获大镀金奖。能够获此荣誉,我认为选题非常重要,一个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如加上好的素材支持,便有获奖希望。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组编邮集的思路。
图片
我的专题邮集《房屋之美》参加长沙2014第16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镀金奖后,我将注意力转向了邮政历史,意图组编一部邮政历史邮集参展,目标是荣获镀金奖。我找来历届国展的邮集目录学习研究,结合自己的收藏进行分析,组编清代邮集需要的资金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先排除了;组编建国后邮政历史难有突出的特色,也排除了;剩下民国和解放区,曾考虑组编晋冀鲁豫边区的交通徽邮集,但素材太难寻找也排除了。对历届国展中民国获奖邮集进行分析后,发现民国前期和后期出现了多部参展邮集,民国中期的却很少,民国中期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期间的邮政历史非常有研究意义,最终邮集定名“抗战时期中华邮政国际资费”。经过4年的组编修改、补充素材,邮集在常州举办的2018第18届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亮相,吸引了评委的注意,获邮政历史类镀金奖。
邮政历史邮集获奖后,考虑组编一部传统邮集,我收集中国人民邮政时期发行的普通邮票——普1至普27,而后仍然对选题进行排除法分析,组编旧币值邮集容易获奖,但组编出特色太难了,虽然自己组编了一部旧币值邮集,但和其他人的邮集相比有着难以逾越的差距,因而放弃;组编新币值邮集,纵观历届国展,新币值邮票获奖的情况不太理想,自己组集未必能超过前人,也放弃了;又考虑组集民居邮票,虽然自己组编了一部民居邮集,但冲击国展并获奖有难度,也放弃了。通过分析认为文革时期发行的几套普票进行组集还是可行的,整理素材时,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唯一一套无编号普通邮票吸引了我的注意,普无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的版式变化多样,如邮票中不同的色标和大量的数字铭,文革邮票中唯一的变体邮票出现在普无号中,还有珍罕的解放军细齿邮票,更重要的是,历届国展中还没有一部普无号标准邮集现身,因此决定组编普无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邮集参展。
传统邮集的素材要求比较高,评审员评审邮集时,看邮集中的素材缺什么。提升邮集素材首属军细齿邮票和封,军细齿邮票虽然已经收集到2枚,一新一旧,但没有方联,没有军细齿封,这需要重点关注和寻找。我陆续收集到了双联和小移位的军细齿邮票,在历届国展中算是最多的了。
我收藏的军细齿邮票中,有军细齿带边纸10联,这是已知历届国展、省展中的最大联票,军细齿10联下边纸正中规矩线可见桔红色手写体“1”数字铭,这是至今唯一面世的边纸带数字铭的军细齿联票,也是唯一面世的右下角带双边纸的联票。
图片
普无号邮票中有一枚钢铁工人黑色套色下移位,黑色下移位覆盖住了邮票中“中国人民邮政”的“国人民邮政”,这是文革时期发行的唯一一枚变体邮票,已知发现了50枚,我收藏了一枚。香港苏黎世邮票拍卖中的工人下移位经过竞拍终于花落我手,这样就有了两枚,通过展示说明工人下移位均出于同一邮局全张,增加了研究内容。这个时候市场上出现了工人套色上移位,我想这也是组集必需的素材,先购买了一个双联,后又陆续购买了4联、6联和12联带厂铭双边纸的,这样工人的上下移位都有了,可以编排两枚中贴片了,邮集的珍罕性得到了提高。
组编邮集,每框都应该有珍罕邮品吸引观赏者和评审员的目光,第二框有工人上下移位,第三框有军细齿邮票和封,各占用了两个中贴片,是邮集的高潮。第一、四、五框也需要上档次的邮品来衬托, 第一框是对天安门邮票版式的研究,对天安门邮票色标、十字线进行了系统的展示和研究,重点对天安门80枚版票和七字厂铭版票进行版式研究,天安门邮票80枚整版折叠后展示版式。
第四框展示的是50分枣园、20分遵义会议会址、8分纪念碑,从已知面世的邮票中未有变体邮票出现,但出现了一些变异品,经过寻找收集到遵义会址的齿孔错位、背面透印,收集到了福建厦门寄香港的侨批总包,学习了侨批总包的资费计算,还收集到20分遵义会议会址邮票1枚,封贴遵义会址邮票2枚,4分沙洲坝邮票1枚。人民英雄纪念碑邮票的版式信息非常丰富,细齿、粗齿各用了两枚中贴片进行展示,细齿线式齿展示了左边纸通齿、不通齿两种版式,下边纸出齿数不同的带有数字铭“7”“10”的不同版式。
第五框展示的是1.5分一大会址、5分拖拉机手、1元钢铁工人。一大会议会址邮票的重点邮票是“国”字破版,中国人民邮政的“国”字在邮票印刷过程中机器出现故障,致使国字最上一横印刷上一半,漏印一半,漏印的这一半上方有一呈丁型的重墨点出现,致使“国”字破版,这是少见的现象,是一枚因机器故障形成的变体邮票。该贴片中还展示了一枚由重庆法院裸寄出的本埠印刷品二次使用封,封贴两枚1.5分一大会址邮票,是邮政中特殊的使用,非常好的素材。5分拖拉机手展示了邮票背面粘印的素材,以及右边纸的不同数字铭,右边纸的数字铭是邮票厂工人在印刷邮票时为了分清不同批次的印刷责任,各自留下的印记,成为了收藏邮票的丰富的版式信息。
总之,组编邮集,选题和素材都很重要,有了好的素材,还要有恰当的组编、合理的排列,渗透作者研究的成果,考验的是一个参展者的邮识水平。(河北邮协 文普)
图片图片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
阅读 322
分享
收藏
7
3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