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党
前天有个女生到Twitter Space说,自己西南双非一本英语专业,被诺丁汉大学录取,读金融Master,但是要花50万,家里条件很困难,自己很迷茫。
我问她说,你家里还有其他人吗,都在做什么工作?
她说,爸妈都是做小生意的。
我一下子就知道,完蛋了,肯定救不过来了。
一个西南小城市出身,女生,爸妈做小生意,在自己省会城市考上普通一本,选了个英语专业,四年本科读下来,什么状态你们都完完全全明白。
这时候经过中介运作,突然有个QS排名前100的大学,突然录取了你,还是金融专业,还是Master——简直整个人乃至整个家庭都失去了理智。
那就只剩下一条路,"砸锅卖铁也要去读书!"
这种眼光和视角下的这个女生,就跟电信诈骗里说"你马上有500万现金领取"一样,压根不可能存在理智和权衡取舍,思考这50万配置得值不值,对自己有哪些规划和起点。
现在她满脑子就是几件事:
英国、硕士、QS前100、金融、诺丁汉、出国……英国、硕士、QS前100、金融、诺丁汉、出国……
这种情况下,你还能跟她讲什么道理?
分析英国和美国/新加坡/香港/澳大利亚的就业市场?
让她加微信群去翻看往届中国留学生的就业率?
给她科普一点点银行和基金等金融相关行业的就业前景和门槛?
科普QS排名的方法论和数据?
告诉她选择一个踏踏实实的起点去重新思考人生和方向?
你做任何事情,在她眼里都是无用功。
对于她的眼界和目前桌面上的方案,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爆爸妈50万金币,然后赶紧飞到英国去,美滋滋地开始修学分,假装很努力地考试写作业,暑假围着欧洲玩一圈。
这是她目前的最优解——就像一个要兑换500万大奖的初中文凭的小伙一样,你拦他一下,他骂你一句,那你就应该赶紧鼓励他去交5000块钱保证金,赶紧去兑奖。
--
我去年骂了一整年QS排名,在推特被英国水硕小仙女们追着骂,就是因为我明白它们的心态:
QS排名是他们这个阶段和眼界下面,能看得懂的最量化、最权威、最浅显的东西。
只要踏踏实实按照QS排名去申请,一定能申请得到top50的英硕和澳大利亚硕士,无论一本二本三本,机械电气历史文学经济,最终都获得自己想要并梦寐以求的一个金融水硕机会。
在他们这个阶段,QS排名是人生的最优解,是精神的承重墙,你砸一锤,他们骂你一整天。
所以啊,我之前年年骂,骂到今年就不骂了。
让他们在这个年纪,花几十万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生活一两年,修修水课,做做爱,痛苦过(指水课考试和写垃圾小作文),也精彩过(指到各大城市旅游景点拍抖音),去尽情享受潇洒的青春和人生,留下美好记忆——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