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集邮名家郭润康“日记”中的集邮启示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3/8/23 23:15:00


十年集邮  2023-08-22 12:17

十年集邮
十年集邮,专业解读集藏知识,专注分享集藏文化,是您收藏路上的点灯人……
50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邮学宗师郭润康老,是大众集邮理念的倡导者和践行着,笔者在学生时代开始就与郭老互通鱼雁,虽然每年的书信次数有限,但是老师“惠人邮品不如惠人邮识”的教诲至今不忘。2020年,在“郭研会”邓书朝老师的鼓励下,我先后在《金竹邮风》发稿7篇,因而先后得到郭润康集邮研究会和《金竹邮风》编辑部赠送的《郭润康集邮日记》(2004、2005)两册,使我有幸再次拜读郭老的“日记”,学习郭老留给我们的集邮启示。



启示1——郭老爱读文献


郭老与文献为伴,实证实在太多。先不说他早年创办《金竹》《黎明》《万寿》《南明》《贵阳》等邮刊,仅以2005年的《集邮日记》为证,收录107篇“日记”,涉及文献的就有56篇之多,约占52.3%,文献的种类也让人叹为观止,有工具书《辞源》(2005.02.20《从“纪念日”到“鸡日”》)《中国集邮辞典》(2005.08.10《“样戳”与“戳样”》);有《中国集邮报》(2005.06.29《洪昭光的养生经》)有民刊《水泊集邮报》(2005.06.05《征求下联:上联孙行者》)有个人专著2005.10.18《大清浙江实寄封片考》等等,量实在是大,无法一一说明,就是贵州的地方报纸也有《贵州商报》(2005.5.5《青岩的“信局”》)《贵州都市报》(2005.02.07《鸡地名戳大新闻》)《贵阳晚报》(2005.04.21《陈香梅的服务为本》)三种之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因为郭老爱读书,与文献互动,才让他常年笔耕不辍,让“邮味”十足的邮文跃然纸上,数十年不断。

启示2——郭老喜动笔


集邮在于勤,郭老一生勤于笔耕。台湾集邮家公孙柳称赞他“著作如林,文思泽溢,下笔千言,瞬息立就”。拜读《郭润康集邮日记》我也有同感。郭老的集邮日记虽然不是每天都记,但是其总量也惊人,仅以2005年为例,也达到了3天一篇的地步,而且每一篇“日记”都是一篇有思想、有内容、有见解的邮文,这个高度、写作的速度,就是当今邮坛,也没有几人可比。

启示3——郭老重研究


研而出学问。郭老说“我集邮不求全、不求珍,不求变异,收到什么集什么,以欣赏为主。”但是欣赏不仅仅是看,而且看出了门道,看出了新意。《如何收集31省贺奖片》《邮品的“再加工”》《“鸡日”与戳》《吉黑斜剖票》《纪念戳含义的分歧》《青岩的“信局”》《乙酉鸡片的两种收集法》《繁简字的运用》等邮文,从标题上就可以读到知识的信息,何况这是郭老在集邮实践活动中的总结呢?邮文不在于字数的多少,重要的是研究的“含金量”,郭老的《集邮日记》到处都闪耀着研究的“光芒”。

启示4——郭老勤交流


郭老是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全国邮联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几十年的集邮活动,邮友遍及全国各地。通过参加集邮活动、撰写集邮文章、编组专题邮集以及通过书信等方式,常年坚持宣传集邮文化知识,互赠邮品文献、探讨交流观点。《有关虎的专题》《兑奖之感》《视觉上的和谐》《交友亦可长寿》等邮文,鲜明的观点,丰富的知识拓展,虽然是千字短文,但有画龙点睛之感,反复阅读,受益良多。

郭老的集邮日记,有上千篇之多,200余万字之巨,我读不过十分之一,挂一漏万,意在抛砖引玉,共同把郭老的“大众集邮”理念发扬光大,造福光大集邮爱好者。

❖来源/留住岁月的新浪博客
阅读 96

十年集邮
分享
收藏
在看
2
复制
搜一搜
转发
收藏
划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957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