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集邮哥 集邮者 2023-09-10 18:33
集邮者公众号
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
因为有你,所以精彩
集邮者讯,昨天周六,小集踢球前发文关于《超量印刷:邮品不应失去公平性及权威性→》的文章后,踢完球后,发现超多的邮友留言,精选都超了。看到邮友留言,中国集邮公号竟然在晚上10:43官方回应,周六放假看来是加班发的推文:
不得不说从舆情到回应,这个效率提高了,或许这也就《中国集邮有限公司招标「舆情监测」项目》的意义吧。第一时间能发现网络舆情,并跟进。无论回应的表述如何,至少比以往出现舆情,没有任何官方回应还是要强一些的。
勿盲目跟风
先说一下几点:
首先:风筝封中封的发行量2万,只是发行量写成1万了,这个确实有误,但只要不收回,那么风筝封中封的错标的量仍是2万!
其次:发行量也没任何区别,发行2万枚的FZF品种有4种,占了50%!因此2万枚的风筝封中封,除了错标的噱头可以炒作外,发行量并没有区别。
因此建议普通邮友们不要跟风了,目前都炒到200多以上了,但问题是只是发行总量错标,只要不回收,那就不可能成为珍邮珍片,就像98年设计失误的六指警察,没回收,因此风筝封中封也一样,错的地方只是发行量:10000的地方,而不是每个封编号。因此2万封,仍是2万封。
其实等热度一过,也没资金愿意接手了,而且这类集邮公司开发的编号封,本来在发行销售都是不透明的,大多是给了邮商和代办。
做为普通邮友来讲,还是不要盲目跟风,毕竟这并非需要国家局审批的邮票,而且只是二次装帧的邮品而已,因此才会出现这种错误,花几百元买个2万发行量的封,其实没必要...当然有钱可以任性...
截止发稿前,风筝封中封已降到130元...当然毕竟封中封是有这个发行量错标的噱头,虽然多个品种的封中封都是2万发行量,但预计比其它7个品种还是要贵一点点的...
用户至上
其实邮票发行的权威性是基础,因此集邮行业鼎盛时期才有上千万的人在集邮,随着收藏行业品种不断的增加后,收藏行业的竞争也白热化,为什么很多商业公司开发的限量品种,都会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化。因此盲盒和拆球星卡成为了一种潮流和吸引年轻人的乐趣。
对于集邮行业,无论国家邮政局审核中国邮政发行的邮票,都是国家背书的信用,因此邮票发行量毋庸置疑。
而在邮品发行和开发上,各地集邮公司过多,导致集邮产业被一级市场操控,因此资本逃离及信心的缺失下,对于邮票投资的资本基本都是老邮商老大户,没有新的资金流入后,邮票市场的行情,只能单纯依靠出圈的表现。
而00后的年轻人,为什么更愿意追逐潮玩,更关注舆论,数字藏品刚火没有多久就凉了,这就是信息传递的信息加快,信息差越来越小,邮票在互联网时代,邮商无法再利用信息差,再赚高额利润,而各地分公司销售的人群也主要是老龄为主,年轻人都在网购,因此邮币实体店萎缩也是正常的,毕竟都转上线上来了。而线上都是比价了,后来拼的就是品牌信用和服务售后了。
对于集邮行业来讲,邮品的发行的热度,转瞬即逝,如张载个性化邮票放开销售,突然火了后,后续发行的千年圣贤却越来越凉,这些都可以看到,以限量为噱头,但只控量+包装提高溢价后,市场资金不再追捧了。
因此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赚自己该赚了钱就可以了,剩下交给市场,而不是过度参与,就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这次资金谁敢继续陪你玩下去...
正是因为如此的恶性循环,用户体验越来越差,导致很多人的离开...
但说实话,一切都不晚,从小红书可以看到,现在年轻人的爱好,不是追求利润,而是更多追求爱好的本身...如何正确发行销售,如何引导年轻人关注和加入集邮,才是目前最主要的,而不是一味的只为了利润,开发邮品,卖不动,加编号,而加编号的品种多了,又没有规范性,慢慢又会凉了下去...
不要重复失败的老路,而是要创意和提升用户体验才是最需要做的事....
图片
集邮者
集邮者
【集邮者公众号】弘扬集邮文化,分享集邮知识,传递邮谊友谊。提供最新最快的邮票纪念币最新消息、数据分析、价格行情等。集邮者,因为有你,所以精彩!
17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喜欢本文,请点 在看
阅读原文图片
阅读 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