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郑炜:《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研究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3/12/8 22:58:00


郑炜会士  集邮精选  2023-12-08 16:02
收录于合集
#集邮资料
166个
    本文作者郑炜会士,原刊于2023年第10期《集邮》。网络版由广东潮州方晓生Fxsh的“梅影幽香之梅骨芳华 梅兰芬芳”公众号首发(文末点“阅读原文”可见)。
    经郑炜会士授权同意,于集邮精选公众号以郑会士原创名义转发。
    郑老师是中华全国集邮联会士、国家级邮展评审员、生肖集邮研究会会长、世界邮展大镀金奖获得者。对梅兰芳素材、组集等深有研究。



      1962年9月15日,邮电部发行了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以下简称“梅兰芳小型张”),由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吴建坤设计,北京邮票厂以影写版印刷。小型张邮票图是根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演出的剧目《贵妃醉酒》剧照设计的。
 
     梅兰芳小型张是新中国邮票中发行量最小的小型张,仅2万枚,其存世量则更少,成为新中国珍邮之一。在《集邮》杂志1980年举办的“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中被评为“最佳邮票”。
 
     梅兰芳小型张在集邮领域影响广泛,其收集难度较大、重要性强。在各类集邮刊物上,有三篇关于梅兰芳小型张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是1962年第10期《集邮》杂志上第1页刊登了“陈述”的署名文章《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小型张介绍》(图1),并在封底刊登了纪94M《梅兰芳舞台艺术》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图2);
图片

     第二篇是在1980年第5期《集邮》杂志(“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专刊)上,刊登了许姬传先生的文章《尽态极妍掌中看—〈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杂谈》,并将梅兰芳小型张和全套8枚邮票中的6枚刊登在封底;
     第三篇是在2000年第1期《中国集邮》上,刊登了王泰来先生的文章《新中国最贵的小型张〈贵妃醉酒〉品评》。
     三篇文章介绍了梅兰芳小型张的设计、发行情况和艺术价值及投资价值。
 
      近20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和研究梅兰芳小型张。通过走访、票品收集、举办小型研讨会等形式,对梅兰芳小型张的设计、印刷全张的研究、变异研究和使用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发现了该小型张在裁切、齿孔、刷色、套印等方面存在一些变异情况,这些均为新的发现(original discovery)。
      笔者将这些成果写成了这篇研究论文,属首次发表,希望各位专家和集邮爱好者予以斧正,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梅兰芳小型张的设计
      2023年3月7日,笔者在全国集邮联会士王宏伟的帮助下,一同前往梅兰芳小型张设计者吴建坤先生家中,拜访了这位88岁高龄的著名邮票设计家,与他探讨了关于这枚小型张发行和印制的很多话题(图3)。
图片
图3

      梅兰芳小型张在全套邮票发行前并未列入发行计划,因此,设计时间非常紧。为了给北京邮票厂新引进的设备做一次新的试验,也为了丰富《梅兰芳舞台艺术》邮票的形式和扩展新中国邮票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邮电部领导决定加发1枚小型张。
      然而,1962年7月,该套邮票的设计者孙传哲因有其他设计任务,小型张改为由吴建坤设计。该小型张从设计到通过“梅兰芳纪念活动委员会”的最终审定,仅有1个月时间。

      1. 关于边纸的色彩和团花图案
      由于时间紧迫,吴建坤挑选了新华社图片库中的一幅梅兰芳的双人剧照—《贵妃醉酒》。贵妃醉酒为京剧中的传统剧目,该剧照出自剧中第二场,表现了杨贵妃大醉后,叫高力士去请唐明皇的场景,用此作邮票图。        小型张的边纸采用了湖蓝色,因为湖蓝色不影响票图彩色剧照的突出效果,湖蓝在色相上属于一中性的蓝色。
      在湖蓝色底色的边纸上装饰了若干朵花,团花的线条柔和,具有丰满、庄重的特点,在京剧装中被广泛采用。
      小型张边纸上共有11朵团花,其中3朵为完整的团花(图4)。
图片

      2. 关于未采用稿
      在这次见面后,笔者与吴建坤先生及其夫人一直保持联系,并随时请教一些问题。
      通过沟通笔者得知,梅兰芳小型张共有两种设计方案及试印版本,分别试验雕刻版的《白蛇传》和影写版的《贵妃醉酒》。
      直终《贵妃醉酒》方案被采用。吴建坤先生表示,《白蛇传》方案不是他设计的。

       二、印刷全张的复组研究
      据吴建坤先生介绍,梅兰芳小型张的印制设备为北京邮票厂当时新进口的设备,属小机型。
      小型张的印刷全张由4枚小型张组成,横向2枚,纵向2枚。

      4枚小型张之间的团花没有相连,每枚左侧的3#和7#(图5为团花编号示意图),右侧的4#和9#,下方的10#和11#团花,各“出血”2mm左右。
图片

      左侧的3#和7#团花的白色线条,对比右侧的4#和9#团花的白色线条较细;
      左侧与右侧的团花上下位置有轻微的偏差。

      所以,印刷全张上1号位、3号位小型张的右侧4#、9#团花,与2号位、4号位小型张上的3#和7#团花无法拼接;
      印刷全张上1号位、2号位小型张下侧的10#和11#团花,与3号位、4号位小型张上的团花无拼接的情况。
      因此,印刷全张上的切割处团花没有连接,均为“出血”设计。
     由此得出结论,梅兰芳小型张的印刷全张由4枚小型张组成,最终成品8次直线裁切,竖向和横向各4次裁切(图6为8次裁切线的分布)。
图片



       三、裁切移位研究
      梅兰芳小型张的规格为108mm×146mm,邮票规格为52mm×62mm,齿孔度数11.5度。
      其中,左边纸宽度为28mm,右边纸宽度为28mm,上边纸宽度为32mm,下边纸宽度为53mm。
      由于裁切机为人工操作,难免会出现图案偏移的情况。目前发现的裁切移位主要是向左、向右和向下的变异。
 
     1. 裁切向下移位
      裁切向下移位件较正常件下移了2.5mm,底部的10#、11#团花下切线距中心点6.5mm, 10#、11#团花左下和右下花瓣露出外花瓣的下部。图7为外花瓣完整保留,图8为正票外花瓣未露出。
图片

       2. 裁切向左移位
      向左移位件在裁切时较正常件向左移了1mm,3#、7#团花左切线距中心点微偏,中心圆完整保留。图9、图10为3#、7#团花对比图,图9中心圆完整保留,图10为正票。
图片

       3. 裁切向右移位
     图11裁切时较正常件向右移了2.5mm,4#、9#团花右切线距中心点2.5mm,右侧中心圆完整保留,此件是目前发现的最大尺寸的右移件,图12为正票。

       四、齿孔变异研究
      梅兰芳小型张为连续印刷和打孔一次完成。因纸张轻微移动、跳动和滚筒转速、压力等原因,产生了齿孔横向或纵向移位情况。
 
      梅兰芳小型张的横向和纵向齿孔移位目前四个方向都有发现,由于小型张的边纸为湖蓝色,打孔移位后会有部分齿孔打入边纸,使小型张主图不在正中的位置,产生齿孔移位的情况。

       1. 横向齿孔移位(向上)
      图13为横向齿孔上移,打到了邮票底部的文字。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纸张滚筒的转速瞬间变化或纸张末端的收纸滚筒拉力不均等。梅兰芳小型张上下齿孔的位置应在白色框内,而移位后部分齿孔打入湖蓝色边纸上。
 
图片

       2. 横向齿孔移位(向下)
      图14为齿孔打孔下移,下侧30%的齿孔打入了下侧湖蓝色边纸上。

       3. 竖向齿孔移位(向左)
      图15为齿孔打孔左移,40%的齿孔打入了左侧的湖蓝色边纸上。竖向齿孔移位产生的原因是,纸张在印刷机的纸槽内,由于纸槽左右是有间隙的,打孔器是固定的,纸张在纸槽内卷动力瞬间会有变化,造成纸张的左右移动,会产生竖向齿孔向左或向右移位。梅兰芳小型张左右齿孔的位置应在白色框内,而移位后有部分齿孔打入湖蓝色边框。
 
      4. 竖向齿孔移位(向右)
      图16为齿孔打孔右移,50%的齿孔打入了右侧的湖蓝色边纸。
图片

       5. 盲齿的研究
      盲齿是齿孔变异的一种形式。小型张在印刷机上打齿孔时,整个过程是环环相扣的最后一道工序。小型张齿孔的检查和成品的检验较整版的普通邮票而言,相对容易一些。梅兰芳小型张的印刷数量极少,检验工作会更加严格,因此出现盲齿的现象是很少见的。

      梅兰芳小型张的盲齿目前已发现两种:
       一是下侧齿孔第13粒齿孔盲齿,特别罕见;
      二是左侧齿孔第2粒齿孔盲齿(图17),也很少见,目前发现的同时有连续性特征,即在同一齿孔位,同时齿孔压痕印的深浅几乎是一致的。

      梅兰芳小型张产生盲齿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小型张在打齿孔过程中产生,邮票在打齿孔时是滚动式打孔的,当小型张经过两个圆形转动的打孔模具后,齿孔被打压出来。如果打孔轮的轴线在转动中发生偏差,就会出现某个局部位置或某个齿孔上下的间隙较大,当小型张在中间通过时就打压不出齿孔;
      二是打孔轮的孔针受到磨损,造成小型张通过时出现一部分位置打压不出齿孔,如果遇到邮票纸柔软,孔针则更不易穿透。

      五、刷色变异研究
      梅兰芳小型张在印刷中,偶尔出现湖蓝色边纸上直线状拖墨和块状拖墨现象,均为深湖蓝色。直线拖墨,即印痕。体现在梅兰芳小型张上的主要是贯穿全张边纸上的竖线。
      产生的原因是印刷过程中,票面受到油墨的滚轮压迫后形成的印刷划痕。块状拖墨,即色污,在3#团花上偶尔出现,产生的原因是邮票印模粘墨不均匀。

     1. 蓝色直线状拖墨
      有极少数梅兰芳小型张左侧29mm位置出现自上而下的直线拖墨,贯穿1#和10#团花中心圆圈右侧3mm位置,印刷拖墨现象顺延出现在邮票上侧的第1粒和第2粒齿孔中间。

      2. 蓝色块状拖墨
     一般出现在3#团花(图18),块状形拖墨,拖墨尺寸约2mm~5mm,同时出现上部的褐色线条框少墨色淡。
图片

      3. 背部粘印
      背部粘印产生的原因是印刷过程中成品叠放,邮墨浓重未干,正面的图文沾染相邻的一张的背胶上,检验员在成品检验中未发现胶流出。
      目前已发现梅兰芳小型张在背胶上出现完整的图文反像,呈15度斜角(图19),直角边框完整(左侧直线和下侧直线),湖蓝色,大块粘印上团花图案勾线清晰,票芯位置粘有棕红色油墨,目前发现的也许是唯一的边框完整且最大面积的粘印件。
 
      六、套色变异研究
      梅兰芳小型张套色变异主要出现在票图上,杨贵妃和高力士的服装和肤色。
      产生的原因是:因票图较小,套色机在印刷时由于技术和操作等原因,四色套印时产生套印位置不准、套印颜色深浅不匀或套色印版上的异物粘连,影响套印质量等。

      票图中杨贵妃的主要套色变异有两种:
      一是杨贵妃的脸部出现了“泪点”。正票上无泪点,而变异票中由于印刷时的异物影响,脸部产生了白色块状,形似眼泪(图20);
      二是杨贵妃的服装下摆漏色变异。票图中杨贵妃的服装右下方有5条彩色线条,由于套色难度较高,常规出现两条或者更多的为蓝色,此张仅出现一条蓝色。产生的原因是套色印刷时蓝色线左移,与黑色线产生重叠,形成蓝色线消失(图21)。
图片

       小型张票图上高力士的主要套色变异有两种:
       一是票图中的高力士左手,正票为粉红色,形成“粉手掌”,有少量在印刷中出现了白色,形成“白手掌”。产生的原因是影印时用色的轻重不一;
      二是左飘带色粒等变异。票图上高力士左飘带色粒,正票为 4 粒(图22),在套印时偶然出现了5粒(图23)。
图片


七、梅兰芳小型张首日封
       梅兰芳小型张的发行日期是1962年9月15日。
       小型张首日封采用了中式信封,为左侧封口。封图为京剧道具中的扇子和化妆盒,背面无文字,首日封的设计者为夏中汉先生。
       首日封规格为238mm x 166mm,是新中国纪特邮票首日封中规格最大的一枚,其发行量也是最少的。
       首日实寄封的存世量也很有限。到目前为止,未发现自然实寄首日封,主要原因是未预报准确的发行日期。

       图24为梅兰芳小型张首日实寄封,北京航空挂号寄英国伦敦,加盖1962年9月15日北京首日纪念邮戳及北京中英文国际日戳,正面贴国际挂号签,并加盖蓝色航空中英文印章和红色挂号中英文印章。

图片

       首日封背面盖有1962年9月20日“LONDON EC49"到达日戳(图25)。

图片

收录于合集 #集邮资料
 166个
上一篇
ASG评级票为什么粘盒?如何应对?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阅读原文
阅读 337

集邮精选
分享
收藏
3
5
精选留言
写留言
陈小东
江苏
21分钟前
这才是集邮的乐趣[玫瑰][玫瑰][玫瑰]
已无更多数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132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