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老万漫谈历代宫钱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6:00

"宫钱",顾名思义就是皇宫里用的钱,因其形制精美,铸工精湛,向来是花钱里的翘楚,历来受到广大钱币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与珍视。在钱币收藏领域,宫钱被视为花钱的重要分支,更是钱币界公认的最高档次品类,堪称花钱中的"帝王",如众星拱月般在钱币的海洋中熠熠生辉。然而,对于许多新入行的玩家而言,对"宫钱"这一概念的理解尚显模糊。因此,本人今天特撰此文,以诚挚之心,深入探讨宫钱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希望能为广大钱币爱好者提供一些启示与思考。

 

众多钱币领域的论坛和公众号中,关于宫钱的探讨屡见不鲜,诸多知名学者、专家与资深收藏家纷纷撰写相关文章。其中,陆昕老师所著的《重回两宋,寻访神秘的金银质宫钱》一文,堪称宫钱研究领域的巅峰之作。该文不仅拥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更以严谨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全面梳理了宋代宫钱的发展历程,其高度与深度令人赞叹。笔者强烈推荐各位同好细读此文,以感受其学术魅力。

 

究竟什么才是宫钱,泉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缺乏一个严谨且普适的衡量标准,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的演变,老万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但仍未能明晰其“公母”之分,而市场上这些所谓的“宫钱”,多是约定成俗的叫法,缺乏严谨的学术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追溯其历史渊源,以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宫钱的内涵与定义。虽然本人学识尚浅,但对于宫钱的研究充满热情。在此,老万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宫钱的奥秘,希望能够追本溯源,探源析流,梳理脉络,帮助新老泉友们建立起对宫钱的清晰认知。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为广大钱币爱好者揭示那些无良泉商“指鹿为马”的伎俩,以避免大家被蒙蔽遭受损失。愿这份诚恳畅言,能为民俗钱币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起到正向的助力。

 

汉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金五铢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黄金铸币,五铢钱一般为铜质,据考证汉以前金质货币极为稀少,目前已知明确收藏记录的有三枚,其并非作为流通使用的货币,而是汉武帝用于赏赐有功人员或因战致残将士的御赐金钱,这应该也是中国最早的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汉魏时期的金质方孔钱,除汉代的金质五铢外,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铸造的“金质天兴七年”钱,性质也属于宫钱,此钱存世量极为稀少,这枚是民国钱币大藏家方若的旧藏,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了图片。

 

 

三国

在三国、魏晋及南北朝的历史长河中,留存下来的钱币数量相当有限。尽管如此,南北朝时期的一枚永安五男背四灵大型鎏金宫钱却以惊艳的姿态跃然泉海而备受瞩目。永安五男行用钱普遍被认为是在北魏孝庄皇帝永安年间(公元528-530年)铸造。而这枚鎏金钱的材质与风格来看,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外观充分展现出宫廷钱币的尊贵与独特魅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钱币的正面设计精巧,在“永”字的上方,还铸有日月图案,寓意着皇权的永恒与辉煌。背面与正面相呼应铸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四种高浮雕四灵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象征着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天象、神话与宇宙的理解与崇拜。永安五男宫钱的早期版本可能是在北魏至初唐这一百多年间铸造的。由于其形制精美,历史悠久,这枚钱币在宋、元、明等后续朝代仍有仿铸。这些仿铸品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永安五男宫钱的文化传承。

 

唐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唐代是宫钱发展较为兴盛的时期,留流传下来的宫钱数量众多,最著名的便是金质开元通宝,金开元并不是流通货币,主要用作宫廷赏赐或玩赏的宫钱。

 

唐玄宗常在承天门楼上设宴,招待臣属,并向楼下抛洒金钱以作赏赐,唐代诗人张祜在《退宫人》中写道:“开元皇帝掌中怜,流落人间二十年。长说承天门上宴,百僚楼下拾金钱。”在《旧唐书》中也有记载:“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通过记载可以看出,能够参与这项活动的人,至少是五品以上的官员,而撒金钱也成为了一种宫廷的习俗。泉届通常将宫廷赏赐钱都定义为宫钱,所以金开元就是毫无争议的唐代宫钱。

 

唐代还有一种关于“投掷金钱”的游戏,根据《开元别记》中记载:“明皇与妃子在花萼楼下掷金钱,以远近为线,赛其元,掷于地者,以金觥赏之。”明皇与妃子在兴庆宫的花萼楼下投掷金钱,以远近为线,比赛谁能够将有字的一面掷于地下,赢者将获得“金觥”作为奖品。这种游戏后来在贵族间仍有流行,直到明代,依然能够在宫廷中见到这种玩法。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记载了唐玄宗宫中“投钱赌寝”的趣事:"明皇未得妃子,宫中嫔妃裴,投钱赌侍帝寝,以亲者为胜,召入妃子,遂罢此戏。”在唐宫廷中,上至帝王、嫔妃,下至宫女,用抛掷金银钱币占卜甚至游戏。

 

除了赏赐有功之臣,过年时皇帝也会散发些压岁钱,除了给皇子、近臣,最受益的自然是后宫的妃子们,过年时为图吉利,皇上给后妃们发利市袋,袋里装的赏钱可不是指行用钱,而是金银质的宫钱。

 

还有皇家婚礼所用的撒帐钱,自然也使用金银质宫钱,南宋洪遵《泉志》有考:“景龙中,中宗出降睿宗女荆山公主,特铸此钱,用以撒帐。其银钱散贮绢中,金钱每十文系一彩条。” 说明从初唐中宗时开始,皇家嫁女即用金银质撒帐钱,在新郎新娘礼毕之后,两人并坐于床沿,这时由礼官用金银钱、彩果撒掷,称作撒帐,被认为有祝福未来生活富足美满的寓意,这个风俗到宋代也承袭了下来。

 

抛掷金银钱卜吉凶、玩游戏、撒帐的习俗从宫廷影响至民间。如唐南方地区举行赛江神活动时要进行金钱卜,以示其重视。唐·于浩《江南曲》中写道:"偶向江边采白苹,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宫廷使用金钱的习俗对后世以及民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宋时,贵族人家举办婚礼仍有撒帐的习俗,撒帐所用金钱为铜质鎏金的开元通宝、乾元通宝、乾封泉宝、顺天元宝等等。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条载:"对拜毕,就床,女向左,男向右坐,妇女以金钱彩果撒掷,谓之撒帐。”由此可见从唐开始,民间也效仿宫廷有使用金钱的习俗。所以笔者认为,目前泉界将唐代这类鎏金钱定义为宫钱并不准确,这些鎏金钱是民间用行用钱鎏金而成,以效仿宫廷的尊贵喜庆气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准确来说,依照习俗,在唐代纯金钱可定义为宫钱,鎏金钱乃民间拿行用钱加工而成,不可定义为宫钱。但今天泉界约定成俗都将此类鎏金钱定义为“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唐之后,五代十国鎏金天策府宝钱有必要单独拎出来聊一聊。天策府不是皇宫,但它是楚国的开国都府,从性质上来讲等同于皇宫。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马殷才智过人,作战勇猛,在潭州(今长沙)、浏阳、朗口(今常德)等地的战役中,屡建战功,曾被唐任为潭州刺史。武安军节度史,不久,后梁灭唐,马殷又被后梁太祖册封为“天策上将军”, 建都长沙,开天策府,辖湖南八州及广西东部地区,始建楚国。马殷听从高郁的献策,于乾化元年(公元910年)开铸“天策府宝”铜钱和铅、铁钱。

 

由于楚缺铜,马殷在货币政策上扬长避短,内行铁钱不外流,并采取一系例补充措施,以商立国,所以后世多见天策府宝铁钱。从所有流传下来的文字记录及出土发现来看,天策府宝并未铸造纯金或纯银钱。有文字记载,马殷以铜钱对内赏功,对外大额交易,所以天策府宝的鎏金钱极有可能是宫廷性质。

2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天策府宝是秦以后首铸的面文纪地钱,纪念建府,府邸为钱,扬名天下。也是楷书入钱之鼻祖。对宋钱书法全盛期的到来,有推波逐流之功。天策府宝在经济上铜铁两用,在书法上唐、楚兼顾,对南唐首创对钱,无疑起到过渡中的启蒙作用。故天策府宝为藏家所爱,泉界都认可天策府宝为当之无愧的宫钱,而存世量极罕的鎏金天策府宝,无论宫铸还是民用加工,都被定义为顶级宫钱名珍。

 

宋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来到宋代掀起了宫钱的另一个高潮,在宋代流传下来许多顶级的宫钱,陆昕老师的著述中提到的就有:德寿重宝、重华万寿、寿慈万春三种宫钱,还有宣和通宝金质宫钱,以及泉界瞩目那枚直径超过90毫米的瘦金体“龟鹤齐寿”看工艺的精湛程度,将徽宗的瘦金体发挥得淋漓尽致,应是标准的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北宋时期对黄金的使用规定非常严格。宋真宗咸平二年“禁臣庶之家销金、泥金”;神宗八年“许命妇品官大姓良家从旧制服用真珠,杂户不许,禁销金贴金镂金”。啥意思呢,就是规定除皇家以外,大臣、庶民都不允许在衣服上贴金、绣金。这里一方面原因是宋代反奢靡风气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皇家采取措施,加强对黄金材料和制品的管控。所以到宋代以后便很难再看见民间的鎏金钱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另外几枚南宋的:金、银质太平通宝、银质靖康通宝、银质崇宁元宝笔者认为都不是宫钱,宫钱是宫廷使用,首先注重的是工艺和品质,在北宋那个流行御书钱、艺术造诣极高的时代,如果铸出这样丑陋的银钱给皇族赏玩,很难保证铸钱工匠不被杀头。结合上面提到的黄金管控政策,那么民间使用银钱代替宫钱进行各种民俗活动也就顺理成章了。老万一家之言,仅供讨论。

 

辽代

辽代天朝万顺钱应该是辽钱仿造数量最多的品种,几乎每一个“古玩”地摊都能找到一枚“天朝万顺”,随便打开百度网搜索一下图片,能看到海量的假-币,不知道这个品种究竟坑过多少人,还是那句话:“永远不要去捡你认知之外的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唐末,迭剌部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916年建立契丹国,自称皇帝。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从此与五代和北宋并立。契丹文大字“天朝万顺”钱除官方考古这品外,还见有金质2品,本世纪初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铜质者,此前共见有三品,分别为上海博物馆、新加坡收藏家、国内收藏家所收藏。

这个钱究竟有多稀罕呢,就连华夏古泉也只拍过两枚参考品,老万多年观察,市面流通大开门的天朝万顺钱屈指可数。图中所示品于2023年出现在古泉园地秋拍,文字标注“辽代 天朝万顺银质鎏金宫钱”,华夏评级,极美 88分,此品为契丹文大字钱,系辽代早期宫廷特殊用途的庆典用币,无论其精湛铸造工艺,钱文含义、文字力度、整体韵味及美感都可归属宫钱类。老万常说:好东西自己会说话,神品自带宝相,在这枚天朝万顺钱上完美体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代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千秋万岁”鎏金和“千秋万岁”银质钱,其钱文“千秋万岁”四字对读,字体钱文简率,书法怪异,极具异域风情,颇有隋唐楷书遗风,铸造积极为规整,穿郭周正,形制严谨,钱文深峻、遒劲工整,通体鎏金,铸造极为考究,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辽代宫钱精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另外还有陆昕老师收藏的一枚辽代手雕鎏金占天图也是泉届公认的辽代宫钱,说起宫钱总是绕不过陆老师这座大山,可见陆老师在这个领域的雄厚实力。这枚占天图宫钱目前所见孤品,形制精美绝伦,老万推测,应是先铸出大致雏形,再精工雕制,最后再进行鎏金工艺。正面图案线条有明显的切削感,尤其是星象表面呈球面效果,可见工艺之细、之精!钱体表面处理的极为光滑,加上通体鎏金,卓然皇家风范。推测用途应为皇家祭祀、占卜、礼佛之用。

 

金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金朝时期,与南方的南宋形成了一种对峙的局面。金朝成功占据了中原地区,逐渐学习并吸纳了前北宋时期的工匠技艺与工艺传统。在铸币和文字工艺方面,与北宋末年徽宗时期的钱币风格相似。同时期,精美的金朝金银制吉语钱币开始出现。这些钱币极有可能是金朝的官方铸币,并带有宫钱的性质。它们通常用于赏赐皇亲国戚或在重大节庆时进行纪念。如图所示这枚命长福全银质宫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工艺精细无比,文字以俊秀楷书书写,字间以及地章都经过了精细的加工处理,展现了金代银制宫钱工艺水准。

3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7:00

元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元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枚“大元国宝”背龙纹钱,铸于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年);由于其极为罕见,被誉为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之前被泉届认为是镇库的厌胜钱或者是初铸大元通宝时的开炉样钱。但从其铸造工艺的精湛及形制的规整,笔者认为这无疑是一枚具有开国纪念性质的宫钱。

 

各位看官莫急,且听老万用排除法来为各位梳理。首先这枚“大元国宝”47毫米的直径及27克的重量还达不到镇库钱的体量,所见各朝镇库钱都体型巨大,重量轻者也过百克,镇库钱应该可以直接排除了。再说压胜钱,通常是民间驱邪避恶所用,肯定不敢轻易将“国宝”这样隆重的钱文写在上面,所以压胜钱也能排除。再来说开炉样钱,既然是样钱,那么后续还会大量铸造行用钱,而目前所见的“大元国宝”屈指可数,基本也能排除行用样钱的可能性了。“大元”指的是朝代,“国宝”指的是国之重器,这样的宏大的词汇结合在一起,再加上它精湛的铸造工艺,这只能是皇家御用赏赐或馈赠邻国来使、具有开国意义的宫钱。

 

 

明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转眼聊到明朝,2011年嘉德拍过一枚明代万历通宝特大型鎏金宫钱,这是平尾赞平的旧藏。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平尾赞平旧藏”这几个字我就会特别敏感,多年来这几个字一次又一次地颠覆泉友们的三观,文字本意是想为一位日本藏家的藏品加持,以期多卖两个钱,却被无数次无底线的滥用,导致这句“平尾赞平旧藏”被泉界贴上了“邻国造”的廉价标签。

 

再回到这枚万历通宝鎏金钱,不知道是不是被写成“宫钱”它就能多拍出两个钱,它体型硕大,叹为观止,直径达到96.9毫米,纵观明朝造钱的风格,无论是洪武、嘉靖、天启背折十重一两这样最大面值的铜钱,直径都控制在50毫米以内,这枚直径96毫米的“宫钱”显然是违背了明朝规范的造钱制式和习惯。再说从皇帝兜里突然摸出一个这么大的铜钱来赏赐大臣也怪吓人的,画风之滑稽不敢想象。再说钱文“万历通宝”这几个字本身是不是也太普通了一些?至少写上“万历国宝”、“万历御赐”、“万历千秋”、“大明万代”……才有宫廷赏赐钱的气势啊。对于一枚宫钱来说,它的字体书法不够磅礴,小家气明显,铸工不够精湛,工艺不够精美,背面的图案模糊不清,也看不出鎏金的效果,试问这样一个丑陋的钱你硬把它说成明代宫钱,你自己信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枚崇祯银钱被泉届定义为明代宫钱,和上面那枚万历图画铜钱对比工艺,二者天差地别。故此老万推测上面那枚万历配图画的巨无霸是地方炉局所铸的花泉。还有一些流传可见的万历通宝鎏金钱,应该也属于民间沿袭婚庆习俗自制(鎏金)使用的撒帐钱,与宫钱无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自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开始玩物丧志,倦怠于朝政,整日沉湎于酒色财气之中,此时的社会经济也开始每况愈下。万历皇帝是个秉性贪婪、眼光狭隘的君主,其商人气很重,为了聚敛财富,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起,他借口乾清、坤宁两宫遭火灾焚毁,需要巨额银两修建,以“助大工”为由,遂抽调出大批宦官派往各地,或为矿监,或为税使(又称税监),或矿监兼税使,或税使兼矿监,统称“矿监税使”或“矿监税监”,简称为“矿税”。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开矿并额外课税,这一事件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被视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万历时期的社会危机,“矿税银两”经历了从无序的“摊派”到有序的“定额”的过程,甚而在皇帝与宦官之间达成了“分成”的默契。但是,这仅为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序”和“定额”也是相对的,无序的摊派一直没有停止,而矿监税使和委官、参随所获取的银两,是无法估算的,给百姓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

 

万历矿银钱和万历银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此钱制式粗糙、简陋、随意,钱文设计也稍显随意,如果结合上面那段文字,了解历史背景之后,各位就能明白这是强行搜刮民脂的罪证,它所蕴含的愤怒与无奈都体现在钱文的扭曲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万历通宝矿银钱铸于万历年间(1573 1620年),有二钱、四钱、五钱等,钱文楷书,对读。有面文“万历通宝”、背“矿银”,面文“万历年造”、背纪重如“二钱”,面文“万历矿银”,背纪重如“四钱”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图片各位很难将这样丑的钱与宫钱产生联系,用古泉园地明钱收藏大家浪总的话来说,银矿银钱是万历年间特殊时代下的产物,一个上供,一个下赏。

也就是说搜刮来的银钱供给了高层统治者,但统治者也会将手里的银钱赏赐给谄媚之臣或后宫嫔妃。无论美丑,一旦沾上了赏赐这个词,就和“宫钱”的属性发生了关联。

钱币大师罗伯昭曾说:“明代神宗一朝,矿使四出,纷扰天下。此钱,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矿使铸之,贡于朝廷,作赏赐之用;二是,开采银矿,掘银而铸,只为纪念,并不流通。”当然,关于此钱真正用途说法不一,难以确证的历史真相,还有待于更深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央视纪录片《国宝档案》聊过一枚“万历银钱八钱”,于1959年出土自北京郊区明朱希孝墓中,经查证,朱希孝是万历皇帝的锦衣卫指挥使,而这枚给他陪葬的万历年造八钱很可能是万历皇帝赏赐给他的,这枚代表着他荣誉与忠臣的钱币在陪葬几个世纪之后被发现,所以也证实了万历银钱套系作为赏赐钱的属性。

可笑的是这枚万历八钱市面仿品泛滥,而目前公认开门见山仅此一枚,已被国家博物馆代大家保管。

 

为发此帖,方便广大泉友阅读,老万费劲巴拉,将开门见山的万历银钱图片整理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万历年造”银钱,背文穿右为纪值,谱录所载和面世实物有“一钱、二钱、五钱、八钱、九钱”数种,其余缺数未见面世实物与出土报道。如作为系列套币而言,估计此系列“万历年造”银钱应该是从“一钱”至“一两”成套铸制。其中背文“二钱”者,重7.5克,原为前贤戴葆庭旧藏,后归李伟先,再由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背文“五钱”银钱,原为知名泉家沈子槎旧藏,现归于国家博物馆馆藏。另外,“八钱”“九钱”这两枚银钱至关重要,其分别重26克、29.5克;二者于1959年一同出自北京郊区明朱忠禧墓,有着准确的考古资料记述,现藏于首都博物馆。是品“万历年造·一钱”银钱,为这种铸钱中币值最小者,可补此系列银钱之缺,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当可列入中国贵金属货币珍稀品之中。迄今为止,同版“万历年造·一钱”真品已见六枚之数,说明当时这种银钱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铸量,故而目前尚能见到。是钱早年出现于南京朝天宫钱肆,先是为山东陈林林所得,后归于原西安金泉钱币博物馆,被列入馆藏珍稀品之一。

此套银钱被定义为赏赐钱,也属明代宫钱范畴,因存世数量及稀少,多数在国家博物馆内,故此流落民间寥寥无几,异常珍贵。

4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面这两枚成化年造及隆庆年造的银钱也是泉圈约定成俗的宫廷赏赐钱,存世量也是屈指可数,不似清代宫钱那么泛滥,结合上面万历年造的工艺和特殊历史背景,老万也觉得无可厚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另一枚出身正统的明代宫钱,即天启通宝背金五钱,于2019年在保利春拍中以天价成交。据记载,1951年8月,位于董四墓村遗光寺附近的明代妃子墓被发现,经过细致的发掘和清理,墓中出土了二百余枚明代钱币,其中包括洪武通宝十一两、天启通宝十一两以及极为稀有的天启通宝金五钱。出土钱与文中论述这枚宫钱一致,这枚宫钱作为明代内府官炉精心铸造的金银钱之一,其形制大多与铜钱相似,主要用于赏赐、馈赠或供奉、礼佛等宗教仪式,同时也象征着持有者的身份和财富。相较之下,民间制作的吉语类金银钱或冥币,则更多地承载着祈福纳祥以及超度亡魂的民俗信仰。天启通宝金五钱的出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实物证据,进一步证实了明代御赐金银钱的史实,而且由于其存世数量极为稀少,使得这枚宫钱在明代钱币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堪称明钱珍稀品中的瑰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两枚明代永乐金、银钱的在拍卖图录被标注为“宫钱”,一路看下来相信大家心中已有了正确的答案,这种单面薄片的手刻钱币的使用用途及性质大家自行辨别吧。图片源于拍卖图录,诚挚谢意。

 

下面再来欣赏一枚被准确定义为瘗钱的金币,及官方文字介绍。只有敞开心扉接受真相,我们才能不断进取拥抱历史↓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明代有许多的有钱人,会给亲人制作金属冥币随葬埋在地下,他们认为这样比一把火烧掉的纸钱更有价值。

时至今日,这枚出土于明代墓穴的珍贵金冥币被珍藏在江宁区博物馆,它的形制特殊,这是我国已知最大的金质瘗钱,它可以代表这一类文物,其次就是它外观华丽,无论是圆弧的巧妙应用,还是四种花卉的点缀,虽是陪葬瘗钱,也不能阻止这枚金币成为一件钱币艺术精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来源于博物馆,合法展示,特此说明↑

大魔头张献忠铸造的西王赏功钱当属明朝最出名的宫钱,西王赏功钱有着重大的历史背景,无论钱文的字面意义和铸造精度,包括用料材质(金、银、铜)都证明了它的宫钱属性。“西王赏功”钱币上的“西王”,无疑指代张献忠本人。1643年,张献忠入湖北武昌之后,“据楚王第,铸西王之宝,伪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次年,“遂进陷成都,张献忠遂僭号大西国王,改元大顺。冬十一月庚寅,即伪位,以蜀王府为宫,名成都曰西京。”此时的“西王”已经算是“皇帝”了,“西王赏功”钱当是张献忠用搜刮来的金银于此时所铸,用于赏赐亲信及有功之臣。只是可惜了这个闪亮的宫钱品种与“彭山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相关联,从此无缘钱币收藏界。在此也提醒各位泉友,切莫以身试法!

 

清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然而,至清代以后,一种被用于宫廷装饰的铜钱亦被泉商纳入了宫钱的范畴。尽管这种“装饰钱”在形式上与宫钱相似,但从历史意义与档次上考量,其实际已偏离了宫钱的原始定义与初衷。泉届约定成俗的叫法已经根深蒂固,鉴于传统观念的深厚影响,我们亦不妨采取一种更为开放与包容的态度,接受这种“装饰钱”作为宫钱的一种延伸或变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不是没有好的宫钱,只是真正的宫钱遗存太少,大部分人都没见过,直到2018年9月,故宫博物院在对养心殿的修缮过程中,发现屋脊上存放的宝匣。打开宝匣后向媒体公开,大家才一睹真容,原来上梁钱都是黄金所铸,那么皇帝赏赐会用什么钱呢?玉钱?象牙钱?金钱?银钱?鎏金钱?令人遐想联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里有一段故宫详细记载宝匣内所放金钱的文字记录,分享给大家:

故宫因宫殿建造等级不同,宝匣中所装“镇物”也有所区别,一般如下:五个元宝(金、银、铜、铁、锡)、金质压胜钱24枚(上铸有满、汉两种文字“天下太平”字样)、五色宝石、五色绸缎、五色丝线、五种谷物、五种药材、五种香木、合龙经咒等。

据《太和殿记事》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太和殿,宝匣内放:金、银、铜、铁、锡五个元宝。金钱八个,每个重一两七钱……

“紫禁城建筑艺术展”陈列的宝匣为皇极殿铜镏金宝匣,镌刻云龙纹饰。匣内有四个元宝(银、铜、铁、锡),“天下太平”金钱四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另有详细记载,故宫博物院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修缮古建筑,在修缮过程中取出的宝匣共计五十余件。大到太和殿,小至门楼等都有它的踪迹。目前发现有宝匣的殿宇有几十处:太和门、太和殿、保和殿、坤宁宫、体仁阁、武英殿、储秀宫、长春宫、玄穹宝殿、奉先殿、漱芳斋、体和殿、皇极殿、宁寿宫、颐和轩、慈宁宫、宝华殿、毓庆宫、文渊阁、西华门、东南崇楼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综上所述,这几十个宝匣内都有金质宫钱,数量至少以数百计,只是流传到民间甚少。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试问,我们现在所谓的“宫钱”,在当年又有几个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枚“永保吉庆”背“赏赐”的银鎏金手雕宫钱看文字风格及工艺应为晚清时期,此钱做工及其精湛,因背面清楚写着“赏赐”二字,可以被认定为清代宫钱标准器,这种形制的银鎏金手雕钱也是老万认为最配得起“宫钱”二字的清代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特别喜欢“抛砖引玉”这个词,一位热心泉友为老万提供了这张珍贵的图片,看工艺、风格、文字、制式,应为同一时期所作,这枚“同治壬申”为这类宫钱又有了更加清晰可靠的断代依据。同治壬申年是1872年,这一年(10月15日)正好是同治帝迎娶孝哲毅皇后的那一年,那么这一系列的银鎏金宫钱会不会是庆贺皇家婚礼的订制撒帐钱呢?!

5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8: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上图这一套根正苗红的宫钱出现在2008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钱币专场的会场上,一套共有十枚不同品种,材质为银鎏金手雕宫钱,为清代长天节(冬至节)祭天仪式中所用,正面分别为“天下太平”、“日升月恒”、“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介尔景福”、“威震万寓”、“厥惟休祥”、“厚载广覆”、“纯祺锡羡”、“稼穑滋稔”等十种直读吉语,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出现在钱币文字上比较常见外,其余七个钱文均为首见,背面均为“长天”二字,整套出品为目前仅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么“长天”是什么意思呢?是冬至,冬至也叫长天节。古代有一个风俗是冬至大如年,冬至也是一年里面三个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冬至主要是祭祀、祭祖用,所以皇家也沿袭了这样的风俗。

这套钱是清代皇宫冬至祭祀用的,经查,文字的含义都是历代祭祀祭文里面摘录出来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见故宫博物院珍宝馆陈列有类似形制银鎏金宫钱,钱文“天下太平”,因清晰看见了它呈现的使用功能,对照古籍留下的著述,便对这类宫廷使用的“坠袱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关于“天下太平”钱,实际上在清代的一些谱系、文献里面都有著录,比如像《大钱图录》和《故宫清钱谱》。在《大钱图录》里,这类钱叫太平钱,它是奉先殿里面的“坠袱钱”。奉先殿是皇帝的家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新的皇帝登基以后,老的“天下太平”钱就要换掉,换成新登基皇帝的年号,这是在宫廷里面的传统礼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聊到清代宫钱,就肯定绕不过创造中国历代古钱币最高成交价的那一套乾隆御制金钱“九洲清晏”宫钱,这套古钱以惊人的四千多万元成交,颠覆了老万对古钱币的认知,让中国古钱币被世界瞩目。关于这套宫钱的唯一线索是一本1909年出版的名为《中国国家珍宝和艺术》的书,书中第15号艺术品正是这套宫钱,对于这本书的真实性老万不予评论,毕竟这书是在这套币拍卖之前才出现,之前谁也没见过吧。

 

从逻辑上来说,中国古钱币所有的珍品都传承有序,罗伯昭、方若、张叔驯、李伟先、戴葆庭、马定祥……这些顶级钱币收藏家就算不过一下手,最起码著述里也会提到吧?就连国外那些中国钱币藏家耿爱德、伍德华、布威纳、安东尼、平尾赞平……也从未提及,它是谁收藏的?它究竟从哪里来?世人无从知晓,有些横空出世的感觉。只知道它要到哪里去,到有钱人家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中国古钱币在边道上刻字纵观古今都无先例可循,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算是发展到了清末明初的机制币时代,机铸币也从未使用过边缘刻字的工艺,然而这个工艺却在乾隆朝发生了,这么先进的铸币工艺并且没有被延续下来,倒是同时期欧洲铸币,许多都习惯在边缘打上造币厂的铭文。细观这套钱币的钱文书法,呆板僵硬,出现在乾隆那样一个对书法艺术执着追求的帝王面前,是何等的滑稽可笑。老万只陈述观点,不对真伪作任何评价,各位发挥想象自行脑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然而更可笑的是,第二年在新加坡某拍卖会又惊现了一套圆盒的九洲清晏钱,此盒乾隆御制祈福币不再是金币,而是银币。同样的工艺,同样的文字,熟悉的味道,就连模具都懒得换一套,如果说第一次是对钱币圈的集体考验,那么第二次算不算是对整个行业智商的侮辱?就连专家都编不下去了,此事很快消声匿迹。。。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一套铜币“九洲清晏”,拭目以待。

 

清代“宫钱”的数量之庞大,来到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期。只要一沾上“宫钱”这个称号,它的市场价值至少是同类普通品种的两倍以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曾经见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一枚长命富贵背福寿的花钱,在某评级公司装盒85分,在某网拍以2万元的价格成交。半年后,同一枚花钱,还是那家评级公司装的盒,依然是85分,被标注“宫钱”,网拍成交价格竟然达到了惊人的4.5万。同一枚币,只是被加上“宫钱”二字,身价立刻倍增,可见宫钱在钱币集藏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从此以后市面上的清代“宫钱”越来越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的天下太平钱很早就见于著录,如清代钱币学家鲍康所著的《大泉图泉》就有收录,并考证“奉先殿所用各袱四角皆坠此钱,遇列圣升祔时,则更易新建元所 铸者。”意思是故宫奉先殿里的包袱上都坠着这种钱,每到先皇驾崩,新帝即位则改铸新的年号天下太平钱以顶替旧物,因是出处清晰的宫廷使用钱,定义为宫钱也没问题。只是书中没有图片,也没有明确钱币材质是金?银?铜?所以又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种发挥的空间。

 

故宫的工作人员推断:帝号通宝“天下太平”钱应为皇家使用的包袱钱,而宝匣内的金钱则为皇家所用之上梁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的宫钱由工部管辖的宝源钱局铸造,通常正面是帝号钱文,背面配天下太平、八卦图、或者是长命富贵、龙凤呈祥、延年益寿、一品当朝等吉语。在这些宫钱中,帝号钱文配天下太平,为最常见的一种,天下太平是所有帝王和大臣们的期望,只有天下太平才能江山永固,安享太平盛世。目前所见只有七个帝号配天下太平宫钱,分别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中又以宣统天下太平最为罕见,存世量不足十枚。公认铸工最精美的当属光绪天下太平,尤以带旋纹的光天为泉界追逐的神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图片列举这枚是2017年在保利拍卖所见,为民国著名古钱币收藏家王觐彤旧藏,成交价近30W,老万集藏多年所见品相最佳,状态最好一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宫钱与民间花钱的最大区别在于铸造工艺精美,由于宫钱为宫廷装饰所用,铜质细润、颜色金黄,式样必合规制,大小、文字制式统一。但这些铜钱说是皇帝用来赏赐王公大臣、宠妾嫔妃,老万却无法相信,在那个金玉满堂的宫廷中,用铜钱作为赏赐,皇帝怕是有点拿不出手。

 

清代《大钱图录》记载“铸钱局岁十二月例精铸制钱若干呈进,谓之挂灯钱”。

清代宫廷使用的宫灯,然而,春节期间北地风力较强,宫灯内燃烧的蜡炬若被风吹拂而倒,容易引发火灾。因此,为了防止宫灯因摇晃而倾倒,每盏宫灯下都会挂一串大铜钱。用古钱币作为坠物,是一种民俗文化传统。也有一定的装饰效果,这种作为宫灯坠子的钱币,一般称为“挂灯钱”。

 

经各类典籍考证,这些天下太平钱是用来挂宫灯,幔帐吊坠,上梁镇宅或是袱坠所用之钱,也就是说这些都是钱型的装饰物件,是实用器。

6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古代历朝的宫钱都是皇家赏赐所用,不知道为何到了清代大家就宽容了许多,把宫廷里的挂灯钱也称为宫钱?

这可能就是泉圈约定成俗的共识吧,老万也不敢挑战大众的意愿,也只好跟着一起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这些工部铸造的挂灯钱又被地方炉局翻铸,形态随意,做工粗糙,早已丢失了宫廷铸钱的气韵,推测这些钱是模仿宫廷挂灯钱铸造的民用挂灯钱,这些同款不同质的铜钱竟然也被冠以“宫钱”的称号,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需要泉友们擦亮双眼,自行分辨。再重复一遍,宫钱的精度一定要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宫钱里有一种很大很厚的钱,重量达到了两百多克,这种体积的大钱别说用来赏赐,就算挂宫灯恐怕也不雅观吧。用来砸核桃显然不趁手,会不会是宫廷侍卫防身用的暗器呢?百思不得其解,老万推测它肯定是有特殊用途的实用器,只是猜不透具体干什么用,直到某一次去南京博物馆看到了这震撼的一幕,豁然开朗,多年来的疑团终于解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来我们一直奉为顶级大宫钱的大家伙竟然是个镜托。这个镜托表面的文字是“福寿康宁”,大家绝不觉得这个器型和天下太平、光绪通宝特大宫钱非常相似。存在就是道理,还有其它一些同等体型的大家伙,用这种厚重的大铜钱来当铜镜底座又稳又好看。我并没有贬低它们的意思,只是想让大家知道真相,知道这个实用器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如果有人非要抬杠说它不是镜托,那好,请你告诉我,它是干什么用的?并请拿出证据,如果您能说服我,我立马删帖道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记得有一次喝酒时,老万将镜托这个发现与几位泉届老师分享,其中一位老师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我劝你也不要出去胡说,这种大型宫钱都在大佬们手里,这事传出去会损害多少人的利益,你想过后果吗?

老师也是为我好,怕我被圈子封杀,一席话使我冷静了许久。。。但我始终认为,不直面真实,我们就永远无法进步。

镜托怎么啦,好歹它也是宫里的镜托吧,听说宫里的夜壶也值不老少钱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就是这样的镜托,就准许你皇宫用,我们民间就不能用吗?于是地方炉局纷纷仿铸,工艺成色大打折扣。即便做成了这个样子,大家依然咬着后槽牙说它是宫钱,节操碎了一地。

 

聊清代宫钱,神品万寿无疆背大雅钱也是绕不过去的大山,只因这个品种太有名,这也成为了假-币仿制的重灾区。真品存世应该不超过五品,首先我敢肯定它不是赏赐钱,“万寿无疆”这几个字一般人背不起,只有皇帝和最高当权者才敢享用,皇帝也不可能拿着这样文字的钱去赏给别人,其次这大铜钱的材质非金非银,看完前面那些做工精美的银鎏金宫钱后,再看这枚厚重的大铜钱用来赏赐未免有些寒酸,故此推测它也有特殊的用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雅斋是慈禧太后在圆明园御用画室的一个斋号。慈禧的日常生活极致奢华,注重品质,大雅斋里用到的所有瓷器都有“大雅斋”官窑款识,这也是慈禧书房的专用LOGO。因“万寿无疆背大雅”钱文字体与慈禧书法相似,又因慈禧晚年陶冶情操喜好书法,所以此钱极有可能是慈禧御笔亲书而铸,将这大钱放在书房当镇纸所用。

又因铸量稀少,形制美观,铸工精美华丽,排除了宫灯吊坠、镜托之类的用途。网上有文章说这枚铜钱是为慈禧太后60大寿贺寿时特别订制,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万寿无疆”这几个字指向性明确,为最高当权者所用,故此宫钱的性质也毫无争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泉商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等小平部颁钱也称为宫钱,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母钱”卖得贵,实在找不到什么噱头去抬高物价,就硬生生把它叫成“公钱”?部颁样钱虽是户部所铸,但它的性质是为了行各省、地钱局发行流通货币的制式标准,下面各省地之钱局要严格按照户部所颁行的钱币样式进行鼓铸。咱们顺藤摸瓜从汉、唐、宋……一路聊下来便知,宫钱的基本性质是宫廷赏赐、婚庆、游戏、观赏所用,就算你硬要把清代用于宫灯装饰的钱说成宫钱也勉强凑合,但部颁样钱和宫钱实在八竿子打不着边。想卖高价你可以把它说成“公钱”,并且强调一下是公母的“公”,宫里公公用过的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老万收藏圈的朋友中,有一位专注收藏清代宫钱的藏家成果颇丰,他就是清宫堂于兄,老万在最初接触宫钱迷失方向时,得到了于兄许多指点和帮助,特在此深表感谢。于兄有一枚顶级清代宫钱藏品是笔者日思夜想、梦寐以求的,虽无缘牵手,但经常欣赏高品质的藏品,自己的审美也会不断提升。在此发图分享给各位知音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关于这枚乾隆通宝背龙凤,皇家气韵卓然,笔者推测为宫廷婚庆所用,这个品种多年来仿品无数,也有地方炉局仿制的,有些还被评级公司贴上了“宫钱”的标签,但在真品面前,一切言语都是多余,好东西自己会说话。

 

祺祥通宝也被许多泉友误称为宫钱,其实它只是一个“难产”的行用钱,因慈禧的阴谋套路,祺祥通宝还未正式发行,即被勒令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导致存世量极稀,所以从情理上,很多人一厢情愿地将它称为“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已铸出的祺祥通宝几乎全被回炉改铸同治年号钱,固保存流传下来的祺祥钱极为稀少,但它的属性应与同治钱一致,属行用钱范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咸豐天下太平挂灯钱市面上非常多,盒子上多数标注“宫钱”工艺良莠不齐,有些歪歪扭扭的工艺看上去不堪入目,这一类应该也是民炉仿铸。

 

看到一枚其丑无比的钱,也被堂而皇之打上“宫钱”的标签,使我想起一则有趣的故事:

八十年代中期一个江湖骗子,到中原一个山区装神弄鬼的行骗。说自己是唐三藏转世的活佛,专门渡人间饥苦,当地人还居然信了,而且是特别的相信,红白喜事、开光、丧葬都请他去。短短几年他就发了大财。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没少被他糟蹋,那过的真是悠哉悠哉的神仙日子。不过才美了几年,没想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这骗子被人宰了,并把他的肉吃了。咋回事呢,原来村里一个傻子在电视上看西游记,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于是趁月黑风高拿着宰牛刀去骗子家找他,骗子对傻子苦口婆心说自己只是凡人,只是想骗点钱,求他千万别杀他。傻子梗着脖子说:难道电视会骗我?难道全村人的会骗我?都知道你是神仙,你就别再装凡人了。于是咔嚓把他……

这个故事挺耐人寻味的,骗子和傻子的最大区别是:骗子说出了连自己都不信的话,傻子们却还坚信不疑!

回到咱们钱币圈,一些丑得连泉商自己都不忍心多看两眼的“宫钱”,总算逮到一个傻子卖出去了。傻子虽然从情理上也不太相信这么丑的钱是宫钱,但为了自己手中的藏品不贬值,也跟着四处吆喝……看看,这才是真正的宫钱,评级公司不会骗人,大币商不会骗人!

7楼
cjiyou 发表于:2024/4/30 4:49: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多年前看见这枚直边的咸豐天下太平后,其它的所谓“宫钱”就再难入眼了。这枚钱是《中国花钱图集》中的原物,一见倾心,但索价甚高。几经辗转,终于咬牙收入匣中,如今她已经披上华夏评级94分的战衣,虽代价沉痛,但老万对这种极致的美品总是难以抗拒,宫钱就应该有个宫钱的样子,要不怎么对得起这称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后碰到这种天下太平钱,看看边道就明白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让我们领略一枚来自英国的宫钱——尤娜与狮子。于1839年英国皇家造币厂出品,相当于我们清朝道光十九年,此枚宫廷纪念币是为1837年登基的维多利亚女王推迟加冕而发行的。它是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家,曾任皇家造币厂首席雕刻师,威廉·怀恩设计制作,并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尤纳与狮子”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设计,从埃德蒙·斯宾塞文艺复兴时期的史诗《精灵女王》中汲取灵感,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英国君主描绘成虚构人物。然而,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突出并浪漫化了女王的年轻和纯洁,同时将她描绘成一个高贵而有能力的领导人。尤娜被描绘成年轻的维多利亚女王形象,手里拿着皇家宝珠和权杖,穿着精心制作的中世纪长袍。被她征服的狮子既是史诗中的角色,也是大不列颠的象征,一股孜孜不倦地追随女王的强大力量。

 

老万之所以在此文末尾特别提及这枚钱币并非崇洋媚外,旨在阐述一个深刻的观点:宫钱,其本质定义首先是皇家定制,为皇家使用的尊贵与独特。其次,它的制作工艺需达到精湛绝伦的地步,并不惜工本的使用贵金属材质。

 

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清朝终于迎来了机制币时代,中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在吉林机器官局铸造厂诞生,试铸样币一套五枚,但是未获行用。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制银币。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币,此种银币被称为“广东龙洋”,因为成色良好,人们乐于使用,后来又鼓铸银辅币数种,开始广泛流通。于是各省均照样仿铸,行用范围极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试铸“大清金币” ,币面加注帝号及岁次“光绪丙午年造”,隔年再铸岁次丁未(1907年)的金币。清政府在“元两之争”与“金银本位”之间焦头烂额无所适从。在币制改革争论时病急乱投医,许多版本的样币根据不同的谕示产生,丙午及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只是其中之一。有说丙午及丁未大清金币因币面仅刻汉文而无满文,违背大清体制故不被采纳。到此时为止,大清金币的属性只可定义为样币,而与“宫钱”的无关,但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硬生生地改变了它的属性……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虽是试铸样币,未准大量铸造发行,但袁世凯为了向慈禧献媚,到1906年年底,他特命所管辖的天津造币厂铸造“大清丙午”金币一千枚,进呈慈禧,以备西太后年关期间馈赠封赏之需。第二年(1907年)又铸一千枚“大清丁未”金币进贡给慈禧,两年共铸两千枚大清金币。

慈禧用袁世凯进贡的金币赏赐身边的宠臣、亲属,据传慈禧的总管太监李莲英得到不少这样的金币,并带出宫流落民间。

这时候大清金币的属性就由样币变成了“赏赐钱”,自然就和“宫钱”划上等号了,加之铸工精美,又是黄金所铸,宫钱定义清晰明确。

 

最后来聊一聊中国宫钱的天花板——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为上海钱币博物馆馆藏,由收藏家施嘉干捐赠,龙面下方77136为博物馆编号。↑

为什么说它是宫钱天花板呢,无论是它的铸造意义、铸造精美度、功能属性、存世数量、市场价值各个方面来综合考量,它都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宫钱天花板!

通俗来说,什么品种仿品越多,它就越珍贵,而这枚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在市面上存在的赝品一定是最多的,相信每一个卖假-币的摊位上都能找到几枚这个品种。

 

华光普所编著《中国银币目录》中提到清朝人士王伍生留下了一个宝贵的记录,记录写到:1894年,康义总督下令为慈禧太后60大寿庆典制造钱币三万枚,预计将钱币作为赠礼运送至北京,但结果并未运送,三万枚钱币几乎全部被融化,仅留下少量十余枚作为样品封存。这是目前唯一文字记载有关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的线索和证据,并且这条信息与历史记录相符,因为中国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慈禧的生日庆典被取消。虽然记录中没有记载三万枚钱币的品种及图纹式样参考,但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这正是目前泉界公认的顶级珍品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

综上所述,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其用途为慈禧太后贺寿纪念币,其宫钱性质清晰明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目前钱币界公认开门有记载的广东双龙寿字一两银币总共仅有8枚,除了在博物馆里陈列的和流落海外的,中国收藏市场流通的仅有两枚,而上图中的这一枚为笔者好友周大为旧藏,图片也是他用手机随手拍下转发于我,这枚币的来历简单聊几句:

此乃台湾钱币收藏家张秀清旧藏,曾藏于台湾鸿禧美术馆,并著录于《中国近代金银币选集》。1971年,欧洲钱币收藏家伊莱·瓦利特(Eli Wallitt)将此枚银币售予张秀清。后张秀清将此币转让于陈吉茂先生。陈吉茂定居上海之后,又将此币转让给周大为先生,这也成为轰动钱币界的一件盛事,当时这枚珍贵的银币还是一枚裸币,后周大为先生将此币送评PCGS,获评SP64的高分,也是市面上P盒唯一的一枚广东双龙评级币。2014年据说周大为又将此币以1200万元转让给义乌90后收藏家张懿,2015年张懿又将此币以1700万高价转让给另一神秘藏家,目前此币仍在国内,虽已销声匿迹多年,但仍被泉界所惦记,成为泉友们聚会茶余饭后的话题,以目前的市面其它品类银币成交价来参考,泉友推测它的价值已超过5000万。

 

洪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帝国,改年份1916年为洪完纪元年,并择日1916年元旦为自己举行登基加冕仪式。这枚飞龙银币是为袁世凯登基加冕所订制的纪念币,称帝之时颁发给拥护他的各路军阀、大臣以作纪念,此币铸量稀少,没有币值,币面有袁世凯共和纪念币正面的戎装像,这一点颇为讽刺,它的存在见证了袁世凯复辟帝制那一段荒唐的历史,但从皇帝登基这等重大纪念意义来说,此币应归属在宫钱范畴。

上图洪宪飞龙银币为老万旧藏,回想2006年,老万最初接触机制币便是由洪宪飞龙这个品种开始,所以对这个品种有着特殊的情怀,最高峰是曾收藏近十枚,后因换藏而易主。早些年这个品种便有高仿流传于世,老万也曾打眼,损失巨大。后来这个品种仿品铸工越来越精,导致鱼目混淆、真假难辨。据老万考证,当初洪宪元年铸飞龙银币不足千枚,而目前P盒官方入盒数据已达数千枚,相信目前许多P盒内的洪宪飞龙也有后铸的嫌疑,由于市面上洪宪飞龙数量越来越多,老万对这个品种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最后我们有必要对所谓“宫钱”的定义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是否应该摒弃自欺欺人的态度,不再将一辆普通的牛车称为“豪车”?这难道不会让我们的良知蒙羞,不怕被后人耻笑吗?宫钱之所以被称为“宫钱”,其高贵之处首先应该体现在美学和艺术高度上,其次它为宫廷皇家所用的重要意义,或为赏赐,或为庆贺,或为纪念。它的尊贵不仅仅是外在的华丽,更是内在的品质与工艺的完美结合。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审慎和敬畏的心态去定义“宫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如海纳百川,方显其广阔无垠,人类的精神之光,亦在包容与追求卓越的姿态中熠熠生辉。此时此刻,让我们摒弃虚妄,正本清源,回归本真,以包容与进取之心,引领我们探索钱币收藏的旅程。唯有如此,方能共同揭开古泉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共筑一个真实而美好的钱币世界。在此,我想引用心学大师王阳明的一句警世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不仅是对我们钱币收藏者、传承者的鞭策,更是对我们人生态度的深刻启示。共勉!

 

霸泉老万

2024年4月18日

 

文中观点为老万个人观点,因本人才疏识浅,难免有失偏颇,意在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畅所欲言,共同繁荣!

因文中引用大量图片为泉友们展示历代宫钱,图片除本人的几枚拙藏外,大都来源于各大拍卖会及钱币网站,涉及藏家众多藏品,在此诚挚谢意,如有不妥请提醒,立即删除!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406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