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宇清 顾会忠
2025年01月18日 15:30 江苏 2人
顾会忠
一线古玩地皮客,给您讲述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希望您喜欢。
49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郑陆桥临时流通币,以其制作精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而称著于常州武进临时流通币的“百花苑”中,令钱币收藏者爱不释手。本人生长在郑陆桥,对郑陆桥币格外钟情。赏玩之余,对它的发行流通作一些调查。
图片
一、郑陆桥地名由来。《常州地区名录》载:宋咸淳县志和清道光县志记录,镇名“郑陆”,以郑、陆两姓得名。民间传说:某年,网头河义渡翻舟,乡民落水。郑、陆两氏慷慨捐资,建桥废渡,方便行人。后世为纪念郑、陆两氏之德,逐唤“郑陆桥“,流传至今。郑陆桥横跨网头河(今北塘河)上,街市称辋川里,街上有辋川楼,辋川里东西两头都设有圈门。民国十八年废丰东乡,设郑陆桥镇。1957年,改称郑陆乡。
图片
二、郑陆桥币发行的时代背景。《郑陆乡志》载:“1939年前,中国农业银行的钞票在沦陷地区还继续使用,曾有一段时期(汪伪政权建立前),货币流通不一。我镇先后有私商改制铜板、铜筹等。如:本乡顾家头的刘产大,利用铜板(旧铜元)(改)制成‘伍分’代用币;北街黄顺兴(自)制铜筹,正面刻‘郑陆桥黄顺兴’,另一面刻‘值制钱壹佰文’字样;本镇黄万华用铜板(旧铜元)锉掉半边,刻上自己的店号,面值为‘伍分’.....这些都限于本镇范围内流通使用。”以上是《郑陆乡志》原文。本人对黄顺兴的“值制钱壹佰文”铜筹归属于“郑陆桥临时流通币”,持不同看法。
图片
三、郑陆桥币的品种。现已发现实物约20种,实际发行很可能大于这数字。据《郑陆乡志》载:“郑陆桥镇商店较多,行业也基本齐全,商店大部分在中街、东街、西街、谈家弄、北巷1945年到1949年间,共有商铺164家,从业人数317人,资金十万六千九百六十二元。其中在1940年前开业的为66家”因《郑陆乡志》未载1945年前的商业资料,所以有不少1945年前关闭或改业的商号不在其内。如:李三大布号(图32)、姚寿大商号、恒源盛号、羌协兴号等。
图片
图片
另外,郑陆桥周边地区的一些商号也发行过代用币,如:“泥河桥,俞杨合兑币”。一些商社也发行过“荣记”商社壹角币等。本人走访现年93岁高龄的钱中元先生(钱系中医世家,解放前是同德药房业主。同德药房日当时镇上6家药店中资金最大的一家),钱老追忆说:"当时大多数商店都蜂涌发出代用币。同德药房因资金足,信用好,可欠帐,所以一直没有发行。”由此我认为:郑陆桥镇发行代用币的商号远远大于20家,但也不是每家商号都发行。这就给收藏研究者留下一个探索的空间。
图片
四、郑陆桥币的发行量。这也是收藏者要研究的内容。本人收集的郑陆桥币中,有序号“1”和序号“12703(李三大布号)”两个数值。根据经验,“12703”不是发行的最大值,估计可在15000枚之内,这说明当时商号的发行量是很大的。若按李三大发行15000枚计,每枚5分,合计达750元。李三大即要准备750元流动资金。这在抗战初期,算得上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图片
图片
另一枚“李伯记饭店"发行的“伯记·伍分”代用币,背面序号为“2346”,估计当年发行量在2500~3000枚之间。据资料:1932年李伯记饭店开业时,资金为70元。解放前夕,资金为180元。该店平均资产值为125元。若按李伯记发行3000枚计,每枚5分,合计达150元,已超过该饭店的净资产值。其他几家商号也有同样情况。以上分析可见,由于代用币发行时代的特殊背景,大多数商号的发行量都可能超过净资产值,这说明其中是有利可图的,所以商号都借故多发,不愿少发。
图片
因本人水平有限,资料不足,本文仅作抛砖引玉,祈盼专家指正。
阅读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