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的日子不如以前了,最近的消息显示,纪特邮票的价格接连打折,打折之大让许多集邮者心痛不已。
这几年,邮票的面值似乎变得毫无意义,大家都在问:“我们这一年辛辛苦苦预定的新邮,难道连面值都保不住吗?”这种情况,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集邮行业的缩影。
如今,纪特邮票的发行量高达600万套,却为何仍面临如此之大的打折?是市场需求不足,还是发行方的策略失当?在这两者之间,有许多让人疑惑的地方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仔细观察最近几年的市场,除了少数几套邮票能够保住面值外,大多数纪特邮票几乎都陷入了“全军覆没”的境地。
这种状况引发了集邮者们的广泛抱怨,难道我们的邮市就这么不堪一击吗?以前,邮票的发行量有时高达2亿套,如今的600万套究竟为何难以消化?
很多集邮爱好者对发行量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每年声称的“总量调控,适度从紧”真的能确保每个身份证只预定5套吗?可市场上的整版邮票却在大行其道,这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内幕?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发行机制是否早已成为了一个自我设限的笑话?
更令人感到迷惑的是,每年新的预订政策如同旋风般席卷而来,却没有看到实质性的改变。
难道发行方真的认为,限制集邮者的选择,设定重重障碍,就能挽救这个逐渐萎缩的市场吗?
在这样的环境中,集邮者们的心态可想而知。他们经历了不断的打折和随之而来的失落。
过去对新邮的期待,如今却变成了失望的代名词。对于那些全心投入集邮的人来说,这样的变化是难以承受的。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集邮者发出感慨:“我们还应该继续集邮吗?这份热情,是否也该就此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