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拐点已至:中国股市即将迎来货币扩张逻辑与科技突围的十倍股机遇
原创 孙成刚 扬韬略
2025年02月06日 22:48 上海
春节期间我熬夜两天写的文章,《这个春节揭示真相:跪不下去的何止经济、岂止股市!》,没想到引爆了评论区的一片骂声。我倒是不生气。因为骂的人多,恰恰说明我说对了啊。在一个估值极低的时代,看多中国自己的股市,居然得不到认可而是被讽刺被嘲笑被辱骂,这是好事情。充分说明这里真的就是中国股市的历史性大底了,未来市场理应持续走长牛了。
一、德银看牛中国股市
今天有篇德银的报告在市场盛传。德银的观点是,现在,不是中国的大模型拐点,而是中国的拐点!因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强国,在各个领域全面领先了。从传统制造业到新质生产力,越来越牛了。而六代机的亮相、无人机的强势、DeepSeek的横空出世,都意味着属于中国的世纪开始了。而DeepSeek的崛起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指迎来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契机):所以,从2025年起,中国将碾压式遥遥领先。
在这种分析之后,德银的投资建议是:买中国股票。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消失。中国股市要牛了。
你看,英雄所见略同嘛。20年前,股权分置改革开始,我做股票最好的那段时间,曾经挺傲的,觉得没有一个激进经理的业绩比我好。后来看看几家QFII的业绩不错,最好的就是德银和瑞银两家,所以对他们有点好感。20年后,德银能推出这样的报告,我相信错不了。
不过,德银说中国目前像80年代初的日本,我觉得有点偏差。20年前我写《让投资者盈》的时候曾仔细研究过中日经济状况,并且做过的对比。所以对日本还算比较了解的。如今,我们不妨再看一下数据对比:
1980年代初,日本的GDP刚刚突破1万亿美元,到1984年还不到1.5万亿美元。而美国1980年代初的GDP超过3万亿美元,并长期保持增长。1995年,日本GDP达到5.5万亿美元后再也没有创新高,迄今30年了。而美国在1996年达到8万亿美元后仍持续上行,目前接近30万亿美元。
中国呢,2024年中国GDP高达135万亿元人民币,即便按照不靠谱的汇率来算,也接近20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算,相当于34万亿美元,早已超过美国。如果按照最近美国人跟中国人对账算的结果,人民币和美元在很多领域购买力其实是1:1的。
中国经济的超大规模性与技术-制造-市场的闭环生态,正在改写‘日本式停滞’的叙事逻辑。
二、中国股市类似美股1981年
中国经济,不能跟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做对比。因为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么大地理空间也没有这么多人口。即便印度勉强类似,但两个国家制度完全不同,文化也完全不同。中国的路径,印度是绝对不可能跟着走的。
未来中国经济会怎样发展,我想不必费脑子去猜。在时代的风口,中国的军事+科技的持续而巨大的突破,决定了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任何失败论都是短视的、不足为道的。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前提下,中国股市理应走出持久的大牛市。
而在股市方面,我们目前十分类似于美股的1981年。中美股市在1981年之前有一个十分相似的地方:都在一个箱体内盘整了整整15年以上的时间。
看一下这个图。美国道琼斯指数1929年9月就到过370点,股灾的时候1932年7月最低到了40多点,股市指数跌去了近90%。不可谓不惨烈。随后,到二战结束、美国成为二战最大的赢家,道琼斯指数还不到200点。1954年底才重新创下新高。1929-1954,这是25年的时间美国股市没有新高。那种难熬,远甚于我们今天。
然后,1954年创下新高后,1955年越过400点,到1966年1月首次触及1000点。随后就是长达15年的700-1000点之间徘徊。1981年再次上摸1000点,并最终在1983年才向上顺利突破。1966年1月到1983年1月,美国股市又是整整17年没有新高啊。
然后,你再看这张图,你还能找到1983年美国股市向上突破的位置在哪里吗?1987年,曾经有一次金融崩溃股市大跌,这个图上只有一个小折线而已。如今,道琼斯指数已经来到了45000点。算一下复利,1983年以来,每年复合增长不过9.5%而已。
中国股市的高峰,很多人还沉浸在2007年那个辉煌的上证指数6124点。到今天,中国股市也已经17年没有再创新高了。虽然上证指数代表性变差了,但它起码也反映了市场的基本情况。好比1966-1983年,标普500指数其实是逐渐向上的,只是涨幅极小。2007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等部分指数其实也是创了新高的。比如,沪深300指数在2021年2月创下了新高,比2007年的高点高出10%,随后就一头栽下来,目前的沪深300指数比2007年高点低40%。上证50指数比17年前低48%。中证500和中证1000则在2015年创下高点,目前比高点的位置低50%上下。
如果我们还是对标上证指数,或者沪深300这些指数,17年时间,股价还没有创新高,看起来很惨,但比起美国曾经的25年才创新高,是不是还多少有一点安慰?而17年的这个时间窗口打开之后,我们最起码总可以期待,未来的8年,股市只会越来越好吧。
三、美国翻天覆地的四十多年
回到基本面。为什么美国股市1983年后才创下新高,并且从此不回头开始上涨呢?一个最基本的道理:美国的利率1980年达到顶峰(联邦基准利率年20%)之后,开始持续下降,到1982年末终于低于10%了。1991年后,利率终于低于6%了,随后长期在5%以下。
那么,1981年之前的美国利率为什么居高不下且长期保持向上呢?因为货币太少。
早在1944年1月,美国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当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世界各国承认美元的“世界货币属性”。即在任何时候,有35美元就一定可以兑换出1盎司的黄金。各国汇率在此基础小幅波动。
80年后,我们当然知道,世界上的黄金是有限的,而货币是促进劳动的中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全球急需更多的货币。但由于黄金产出极其有限,增长也很缓慢,由此呈现出全球货币不足的现象,黄金的定价被严重低估,所以世界各国开始从美联储赎回黄金。到最后,美国的黄金越来越少,不得已,1971年美国宣布不再对外按照牌价出售黄金。美元和黄金就此脱钩。这是无比正确的一次选择。
数据显示,在挂钩黄金的时代,美联储的基础货币规模十分可怜。1959年只有500亿美元,到1971年也只增长到800亿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联储还没有意识到应该扩大货币发行,所以,到1980年末也只有1500亿美元。想一想,20年时间,世界货币总规模增长只有200%,年化增幅只有5.6%,是不是严重落后于实际需求。货币不足,经济要增长,利率当然就必须高。所以,到1981年,美联储的基准利率才会达到历史峰值20%,美国的国债收益率甚至达到了25%的极限。
1981年之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都明白了,要扩大货币供给,货币多了,利率才会下降。到2000年底,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扩张到6000亿美元,又过了20年达到6万亿美元。如果说,1980-2000年增长3倍还是有点低,那么,2000-2020的20年增长10倍,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在美联储扩大货币的同时,美国政府债务也只限上升。1980年,政府债务9000亿,2000年达到5.7万亿,2024年更突破36万亿美元。要知道,美国的政府债务(国债)是从来就没打算偿还的,所以,美国的国债几乎100%相当于美国的基础货币。美国政府借债,就等于发行基础货币。因此,我们在计算美国基础货币总量的时候,其实应该把美联储的负债与政府的负债合并计算。
现在我们梳理一下1971年、1980年和2001、2024年这几个时间节点的数据(单位万亿美元,比值%):
美国GDP 美联储负债 联邦政府债务 比值
1971年 1.2 0.08 0.4 2.5
1980年 2.9 0.15 0.9 2.7
2001年 10.0 0.66 6.0 1.5
2024年 30 7.0 36 0.7
这个数据几乎让人一目了然。为什么1971-1980年期间美国股市涨不起来?因为这十年的货币供应竟然还没有经济增速快。经济快速增长,货币供给不足,结果大家抢货币,抢贷款,于是,物价飞涨,利率高企,但经济发展也很好。所以,1980年代末的美国,看起来是通胀严重,其实本质是货币供应不足啊。
而1980年之后,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找到了窍门。你可以看1980-2024年这个大周期,美国GDP从不到3万亿增长到30万亿,扩张了10倍。但美国的基础货币呢?从1万亿美元扩张到43万亿美元,扩张了整整43倍。
结果呢,美国发展最快的时期,美国股市涨幅最好的时期,就是过去这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投资家,巴菲特。所以,不是巴菲特水平有多高,而是美国的国运摆在那里。是美国极速扩张的货币带来的必然结果。
由此可见,美国股市的超级大牛市,靠的是不断扩张的货币供应量和不断下降的货币利率。
对中国而言,若货币扩张(M2年化8%-10%)与ROE企稳(沪深300净资产收益率>10%)形成共振,A股也理应开启3-10年级别的戴维斯双击周期大牛市。
四、十倍股从这里启航
1980年代美股突破的核心驱动力是利率下行与货币扩张,而当前中国面临的则是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技术自主化叠加的独特机遇。尽管路径不同,但货币宽松周期对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具有历史共性。
在持续了十多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后,2025年开始,中国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直到目前,我们仍然没有看到货币宽松的影子,但任何政策的变化都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利率下降+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应于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未来的十倍股将从这里启航。
1、真正的大牛市,是整体上涨的牛市。我们有超低估值的银行股、有超低估值的国企制造业股票,也有超低估值的高新技术大企业。这是大盘稳定的基础。
2、真正的大牛市,涨幅最大的不一定是市值最小的股票,但往往是市值偏小的股票。这个时候买股票,茅台这样的股票拿着,很多年后,也会有10倍的空间。工行建行这样的股票,即便只靠分红,未来很多年后也会有10倍的空间。但中国股市真正有活力的,是市值在100亿元到1000亿元之间的公司群体。在A股,这样的公司有1400多家。
3、真正的大牛股,必须是业绩可能极大膨胀的公司,而这往往来自科技爆发性的行业和能抓住行业风向的企业。未来10年,可以想见的,中国最具爆发力的产业一定是与AI相关的,最先启动的将是智能驾驶汽车。智驾,是2025年的爆发元年。想一想,中国还有2亿多辆车是燃油车,未来10年,这些车几乎必然要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智驾车,这意味着每年至少要更换2000万辆车。而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的销售量才只有1000万辆,高阶智驾的渗透率才10%或者只有100多万辆。那么,未来10年,中国高阶直接的车辆要达到2亿辆,即便每辆车平均售价15万元,那也是30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谁能在这里面脱颖而出?
4、潜在的大牛股,是瞄准未来的。以DS的大模型发布为标志,中国的AI大爆发,未来最具潜力的行业将是低空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中国在这个领域,一定会诞生很多类似大疆和宇树这样的优秀企业,那么,什么公司能搭上便车,成为脱缰的野马呢?
这些问题,值得好好思考。我们大家一起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