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丈红尘 钱币交流圈
2025年03月17日 18:20 安徽
有泉友说:“你们花几个月工资才买到的一枚精品银元、古泉名誉品,信不信那些富豪家里有一缸?”
这话我真信!前几年的时候,某评级公司就狂宣传,一位“收藏家”一次性拿出价值10亿的银元和银锭出来,让多少人看着眼馋。
去年某大主播突然停播,网传直播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文物”,后来他复播再也没有这种情况出现了。
某位富豪的原封银元
不知“天上宫阙”是如何繁华,但信息时代大体上还是能猜到一些的。富豪嘛兜底能力强,收藏品是保住资产的一大途径。只要不出意外那就继续收藏着呗,传个几代人轻轻松松。
市场需要平衡,可千万不要一次性拿出来,不然可能会重蹈猴票与奥运钞的覆辙。
说起这两样标志性藏品,它们的崩盘原因那是惊人的一致!
北京保利拍卖的整版猴票
1980年2月15日,面值8分的庚申猴票带着"首枚生肖邮票"的光环问世。黄永玉设计的灵猴图案与400多万枚的发行量,也有一说是600多万发行量,总之流通市场的不多。
让这枚邮票在1990年代就突破千元大关。北京马甸邮市里,整版猴票持有者享受着"房车自由"的尊荣。
这场狂欢在2016年达到顶点,单枚猴票成交价突破1.5万元,整版80枚拍卖价突破200万元。某影视剧中"用猴票换四合院"的桥段,引发全民对猴票的狂热。
大版猴票拍卖现场
但资本市场的转折总是猝不及防,2017年某文交所突然抛售大批库存猴票,这些带着保险柜气息的"新发现"货源,让市场瞬间蒸发30%市值。
猴票市场价迅速掉到单张1.2万元左右,隐隐要跌破万元,但凭借多年的累积还是稳住了。
更致命的是礼品市场的转向。曾经作为高端礼品流通的猴票,突然失去了"硬通货"属性,“送礼”变得行不通了,囤货多的老板开始大量抛售。
猴票市场一泻千里,一路从万元跌到8000、6000再到如今的四五千左右。
奥运钞
奥运钞的下跌更是让人无语。当年发行的时候,10元面值的纪念钞号称发行600万张,但各地网点平均到货少得可怜。
各大银行门前,凌晨三点的排队人群最终只换来"已兑完"的通知。这种刻意制造的稀缺性,让奥运钞三个月内就突破千元大关,三年就一路直冲到单张7000元。
如果这时候手里有货及时出掉,那就赚的盆满钵满,当时收货的币商到处找,但资源还是极其“有限”。
司法拍卖出现的大量货源
当市场沉浸在"钞王"神话中时,2018年的时候就有人偷偷清货了,跌到了三四千左右,但至少稳住了。
直到2024年的司法拍卖会投下重磅***:首先黑龙江司法拍卖1万张奥运钞,一捆一千张的起拍价是151.7万,最后只成交了两捆,折合单张1517元。
更惨的是几个月后,云南又出现十捆1万张,标注"罚没"的整捆原封钞,证实了民间某些猜测。一捆以420万的价格起拍,明显没跟上版本,不出意外流拍了!
至于怎么“罚没”的,你懂得!其实之前黑龙江罚没专场,就已经出现上万张连号奥运钞了。
希望钱币市场稳住
您说,连续出现这种情况,玩家还有信心继续玩下去吗?奥运钞迅速跌破2000元,纵然这几个月有商人试图往上抬,但很明显后继乏力。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又冒出来一堆?
古钱市场的有钱人更多,但通货整体还是能稳住的,毕竟没有“现代发行”,总量恒定。近些年的“出土”也大多去往博物馆,造成不了多大的冲击。
如果那些富豪想大量出货,别盯着小玩家的东西了,干脆把家里的大珍全拿出来吧。给价格打下去,让平民也能玩真品大珍,岂不快哉?
钱币交流圈
钱币交流,经验分享,喜欢收藏钱币,从学习开始~
28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阅读 735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河南老人挖到银元宝主动上交,苦等表彰12年却等来专家“退货”:交的是赝品
我常看的号
钱币交流圈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5年3月18日发行2025版中国龙银质纪念币一枚
11个朋友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2025年新发邮票价格就是纸糊价
我常看的号
白水易金邮记
不喜欢
不看的原因
确定
内容低质
不看此公众号内容
写留言
留言 3
邓继红
广东2小时前
赞3
奥运钞单张2000元我可能会买单张,但单张1570元买一千张我肯定不会买的。因为买单张是兴趣是玩,买千张是投资(投资不仅有风险,也需要实力、太占资金),至于邮票不说也罢,爱好者越来越少难以变现
作者赞过
五千歲
河北1小时前
赞2
降到一百一张,买一捆放着
作者赞过
东方旭
河南1小时前
赞1
惨不忍闻
作者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