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币回收 古币回收
2025年05月02日 14:00 上海 听全文
此外,自秦始皇一统度量衡,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始终沿袭一斤十六两的古老计量方式,这十六两秤亦被雅称为十六金星秤。透过上述算法,我们不难发现,自明代以降,直至1979年,钱与克之间的换算应遵循精准公式:595÷16÷10,换算结果约为1钱等于3.72克。而一钱之下,又细分为十分,一分再分为十厘,如此层级分明,为钱币换算提供了直接参照。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寻古籍中记载的明代标准钱币之重量。以发行量颇巨的万历通宝为例:万历铸钱大抵遵循嘉靖通宝之规制。万历四年(1575年),朝廷下令户部与工部,以及南北直隶的十三布政司开设铸钱局,共铸万历通宝二万锭。同时,采纳工部建议,以“五铢钱”为基准,用四火黄铜铸就金背钱,二火黄铜铸就火漆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又铸有镟边钱,每文重一钱三分。金背与火漆钱,按四六比例分铸,两部照此执行。
依据上述记载,万历标准样钱的重量,诸位只需具备小学算术水平即可算出。金背火漆钱,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即今之1.25钱,以3.72克乘之,得4.65克。镟边钱每文重一钱三分,即1.3钱,以3.72克乘之,得4.84克。
据史书记载,其他年号的标准样钱(小平钱)重量如下:
洪武通宝之形制,沿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分为五等。其中,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
永乐通宝之币型初时未定,初为一钱,后改为一钱二分、一钱四分、一钱二分五等。
弘治十六年开铸“弘治通宝”,其原重一钱,后增至一钱二分。
嘉靖通宝于嘉靖六年开铸,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时铜一斤加好锡一两或二两。
隆庆四年铸隆庆通宝,“每文重一钱三分”。
天启钱原定钱重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然因官铸过于粗劣,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
崇祯元年铸造崇祯通宝,当时所铸钱币质量上乘,每文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北方所铸减为一钱,南方所铸则为八分。
至于宣德通宝与泰昌通宝,其具体数据已难觅踪迹。但依其传承关系推测,二者之标准质量应均为一钱二分。
故而,诸位藏友若遇字口深峻、地章与串口精工修琢之明钱,且重量恰如所记,则不妨视为样钱或头炉精品,悉心收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