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禁止出国】盘点现已回归和新入住鲸探的博物馆的禁止出国文物

1楼
cjiyou 发表于:2025/5/18 18:23:00
【禁止出国】盘点现已回归和新入住鲸探的博物馆的禁止出国文物——浙江省博物馆
原创 果子安然 果安资本
 2025年05月18日 18:02 湖南

关于鲸探518全民收藏日,518活动售卖的第一款藏品已经售罄,明天5月19日14:00即将发行的第三款活动藏品《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王》也是本次518活动中唯一的一个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它的发行方就是小编这一期要讲述的最近入住的(第二期)浙江省博物馆,目前该博物馆是由达文奇的蛋进行代运营。




浙江省博物馆有五款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其中包括即将发行的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王以及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陶灶、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




接下来,小编将一一详细介绍:




一、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王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钺王年代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300—前2300年),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遗址12号墓。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神人兽面纹玉钺王作为良渚文明的典型代表文物,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实证的重要见证,也被列为浙江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玉钺王通长17.9厘米,上端宽14.4厘米,刃宽16.8厘米,厚0.8厘米,以青玉精心琢制而成,整体呈扁平“风”字形,刃部弧曲锋利,两侧略向内凹,上端有对钻圆孔,便于装柄。其最为珍贵之处在于正反两面均阴刻良渚文化标志性的“神人兽面纹”,图案中神人头戴羽冠,上肢弯曲,下肢蹲踞,骑跨于圆目獠牙的兽面之上,线条纤细入微,雕刻技艺鬼斧神工,展现出良渚先民卓越的艺术造诣与神秘的宗教信仰。








玉钺王出土于反山遗址规格最高的墓葬,墓主极有可能是良渚古国的首领或宗教领袖,作为象征军事指挥权与王权的礼器,它的存在印证了良渚社会已形成高度发达的等级制度与王权体系。从玉钺王的工艺特征及纹饰风格判断,其制作年代处于良渚文化鼎盛期,结合出土墓葬的考古断代,可确定其为良渚文化中期偏早阶段的产物。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神人兽面纹玉钺王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二、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距今约7000年(公元前5000—前3300年),出土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漆器实物,在文物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木胎朱漆碗高5.7厘米,口径9.2—10.6厘米 ,底径7.2厘米,以整块木料剜制而成,造型为敛口、扁圆腹、圈足。其内外壁均髹涂天然生漆,并含有朱砂成分,呈现鲜艳的朱红色,历经数千年仍有光泽,令人惊叹。虽然整体造型古朴简洁,但漆层的发现改写了人们对漆器起源的认知,证明中国使用天然漆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





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已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定居生活稳定,对生活器具的美观与实用性有了更高追求。木胎朱漆碗可能作为饮食或祭祀器具使用,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与审美意识。从其胎体制作工艺及髹漆技术分析,应属于河姆渡文化早期阶段的产物,结合遗址地层考古断代,进一步确认其年代为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时期。


木胎朱漆碗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发展提供了关键证据,是探索长江流域早期文明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物,承载着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对研究中国漆艺起源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三、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陶灶距今约7000 - 5000年,出土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方式进步的重要见证。

 




陶灶以夹砂红陶烧制,常见形制为不规则椭圆形,长约40厘米,宽约25厘米,高约20厘米 ,夹砂灰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它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架釜炊煮专用设备,设计别致、结构科学,使用时灶底、灶壁与陶釜之间留有空隙,便于通风、散烟和控制火候,可在木结构房屋内使用。这种设计有效提高了烹饪效率,减少火灾隐患,体现了早期人类对炊事工具的科学改良。

 




在河姆渡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兴起促使定居生活稳定,陶灶的出现满足了先民对高效烹饪方式的需求,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从陶灶的烧制工艺、器型特征及与遗址其他文物的共存关系判断,其年代属于河姆渡文化中期,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饮食文化、建筑技术及生活方式的关键实物资料。

 

作为早期炊具的雏形,陶灶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火塘向专业化烹饪器具的演变,对研究中国古代生活器具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讨早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提供了直观依据。




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河姆渡出土陶灶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四、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距今约7000年,出土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新石器时代雕刻艺术的璀璨明珠,展现了河姆渡先民独特的艺术想象力与精神世界。

 




牙雕以象牙薄片为材质,长16.6厘米,宽5.9厘米,厚1.2厘米,采用阴刻、浮雕与镂空技法制作。整体呈蝶形,画面中央是五个同心圆组成的太阳纹,外沿刻火焰状光芒;太阳两侧各有一只昂首展翅的鸟,鸟喙尖锐,羽毛线条流畅,尾部上翘,仿佛托举太阳,其图案构图对称和谐,线条生动流畅,给人以欣喜向上的感受,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原始雏形,同时也展现出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与艺术再现。

 




在河姆渡文化中,鸟与太阳是重要的崇拜对象,这件牙雕可能用于祭祀或礼仪活动,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神灵的敬畏与对生命繁衍的祈愿。从雕刻技法、纹饰风格及出土层位判断,其年代为河姆渡文化早期,是研究原始宗教信仰、艺术审美及雕刻技术的重要实物。

 

双鸟朝阳纹牙雕不仅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精神世界,对探索中国原始艺术与宗教起源具有重要价值,是河姆渡文化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




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五、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




良渚文化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器珍品,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文物,是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也是中华文明早期礼制形成的重要物证。







玉琮王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重约6.5千克。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整体器型略呈矮方柱体,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对钻圆孔,中孔较细,射部如璧形。因孔径很小,俯视像玉璧,可能是先人有意设计成“琮璧合一”的样式,这在良渚玉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有一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俗称“神徽”,共八个,采用浅浮雕和线刻技法雕琢而成。神人头戴羽冠,骑在一神兽上,兽面的大眼睛呈规整的圆形阴刻纹,如此精细的雕刻令人惊叹。琮体四周的方形凸面处,每两节琢刻一组简化的神人兽面纹,以转角为中轴向两侧展开。在兽面纹的两侧各雕刻一鸟纹,鸟的头、翼、身均变形夸张。整体纹饰中大量填充卷云纹、直线、弧线,刻画极其繁缛细致。







玉琮在良渚文化时期是重要的礼器,可能是祭礼巫师沟通天地的重要法器,体现了良渚人的精神信仰。其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玉器制作工艺。玉琮王的出土,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02年,国家文物局将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除此之外,在浙江省还有两款禁止出国展览文物分别是:




《战国水晶杯》

                                   ——杭州市博物馆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五足炉》

                                   ——临安市博物馆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群立初心:力促全员集齐鲸探195禁止出国文物数字藏品。不论出品方背景,不逐藏品多寡,不逐市场价格,唯愿以文物为舟,共渡华夏文明长河,深品其文化精髓。




如果群满请+小助手iU072303

如有错误欢迎大佬在评论区指点。




果子安然

喜欢作者

禁止出国文物 · 目录
上一篇
【禁止出国】关于195禁止出国文物——故宫观唐篇
阅读 125

留言 4
都在搜:鲸探发行的禁止出境文物
写留言
斯人
广西
7分钟前

历史价值和观赏性共同决定数字藏品的价值。浙博的东西观赏性不高……
果安资本
作者
6分钟前

历史价值高
刘Sir🎏
浙江
15分钟前

真丑
果安资本
作者
6分钟前

历史价值高
已无更多数据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230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