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鑫慷嘉暴雷:稳定币包装下的第一大高息骗局

1楼
5201314 发表于:2025/7/13 10:49:00
原创 Mask W3C DAO W3C DAO

2025年07月12日 14:32 广东 67人 星标

作者:Mask

> 一段微信群里的猖狂留言,揭开了中国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稳定币骗局,200万投资者的130亿财富在48小时内蒸发无踪。

“同志们好!大家好!我是黄先生。我已经在国外了。每个人的智商与他们的财富是相匹配的。因为你们的财富与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让你们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不属于符合你们智商的财富。”


2025年6月底,在各个新组建的“鑫慷嘉”投资者群中,人们转发着操盘手黄鑫的这段留言,就在几天前,这个号称拥有200万会员、涉案130亿元的投资平台突然崩盘,在投资者惊慌失措之际,黄鑫的这段话如同在伤口上撒盐。

随着稳定币市场热度飙升,这位精心设计庞氏骗局的主谋吞噬完普通投资者的血汗钱,完成18亿枚USDT(约129亿元人民币)的跨境转移后,已经逍遥海外,鑫慷嘉平台崩盘事件,撕开了以USDT等稳定币为包装的新型金融诈骗的冰山一角。

一、 骗局四部曲:精心设计的财富绞肉机

鑫慷嘉的骗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持续四年的精密布局,操盘手黄鑫、邵馨慷和王彦嘉三人以各自姓名组合,于2021年3月注册成立“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表面注册资本3000万元,实缴资本为零,社保人数为零,是不折不扣的空壳公司。

第一步是虚构华丽背景。2023年5月,平台以“中国石油”名义起盘,四个月后更名为“DGCX鑫慷嘉数据”,并盗用国际金融机构的光环,平台声称自己是“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中国官方分部”,编造“联通中东资本”、“与中石油战略合作”的噱头。

实际上,在2025年4月8日明确声明:“在中国并未设立任何合作伙伴关系或关联机构,任何声称与DGCX存在此类联系的实体或个人,均未获得DGCX的官方授权。”


第二步是设计无法拒绝的高收益陷阱。平台承诺投资者每日收益率高达1%,相当于年化收益超过365%,远超任何正常投资回报范围。一位武汉投资者黄铮告诉记者:“按照宣传,投资人通过平台参与境外黄金、原油投资,每日可获得本金1%的收益率。”

第三步是构建军事化传销架构。平台将全国划分为东、南、西、北四大“战区”,设置了9级层级架构:从司令员、军长、师长直至班长。“司令员”级别需发展团队19683人及直推50人,直推一人可获150USDT奖励;而最低级别的“班长”也需发展3个直推,1人获10 USDT才能晋级,这种就是典型的传销模式通过“拉人头”不断发展下线。


第四步是引入稳定币资金通道。与传统资金盘不同,鑫慷嘉全面引入稳定币USDT作为资金进出通道,所有会员需将人民币兑换成USDT再转入平台账户,平台内部计价、收益回报及出金均以USDT结算。

二、 致命诱惑:稳定币包装下的跨境洗钱机器

鑫慷嘉的猎物主要是三四线城市的特定群体:中老年人、个体户、宝妈成为重灾区,利用熟人社会的信任链,骗局如病毒般扩散。

USDT作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成为骗局的最大帮凶。与传统资金盘不同,鑫慷嘉创新性地使用USDT(泰达币)作为资金载体,这成为该骗局能够成功跨境转移资金的关键:

1. 入金陷阱:投资者需将人民币兑换成USDT进行充值,由于操作复杂,多数新人选择将钱转给“上级”,由上级兑换USDT入金。

2. 资金隔离:平台内部计价、收益回报及出金全部使用USDT,形成封闭的资金环境。

3. 跨境转移:USDT在国际上自由流通,操盘手通过“混币器”将资金分散转移到全球多个地址,区块链数据显示,仅爆雷前夕就有18亿枚USDT(约129亿元人民币)被分为12批次转移至3个新地址。

4. 规避监管:由于我国自2017年起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使用USDT使得平台能够规避传统金融监管。


正是这条稳定币通道,使巨额资金跨境转移成为可能,平台崩盘前48小时内,操盘方借助“混币器”(Tornado Cash)将价值约18亿美元的USDT转移至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混币器可切断对加密货币历史流水的追踪,大大增加追查难度。

三、最后收割:监管预警下的疯狂舞步

其实鑫慷嘉的风险早已暴露,2024年10月起,多地监管部门陆续发出风险警示,四川珙县、广东阳山、江西屏山、湖南省委金融办等先后发布提示,明确指出该平台涉嫌非法集资和传销。


2025年4月10日,宜宾市珙县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发布风险提示,一针见血地指出:“平台交易行情和走势均可由后台随意操控和篡改,充满了欺诈性质。”

然而,监管警报未能阻止骗局的最后疯狂。5月,平台提现手续费从5%飙升到10%,超过5万元需“排队30个工作日”,6月25日,平台彻底关闭提现通道,系统瘫痪。

就在投资者惊慌失措之际,鑫慷嘉竟实施了 “最后一轮收割”:平台声称因“偷税漏税”被冻结账户,用户需按持仓金额10%缴纳“税款”才能提现,纳税后每日可产生1%收益,但提现时又需扣除50%手续费。

以持仓1000USDT计算,投资者需再充值100USDT“纳税”,每日获10USDT收益,累计100USDT后提现仅得50USDT,明知是骗局,仍有投资者飞蛾扑火。

在湖北投资者吴丽的个人短视频账号上,一条关于鑫慷嘉的视频引发广泛共鸣:“鑫慷嘉跑路了,骗了我8300多U,折合人民币55000元,已经报案了,希望能追回。”这条视频成为她主页中热度最高的内容,评论区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受害者。


更令人心酸的是,在崩盘前一周,平台每天仍有1.2亿元新资金涌入,许多投资者抱着“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的侥幸心理。

四、稳定币困局:法律真空中的监管挑战

鑫慷嘉事件暴露了利用稳定币犯罪的新趋势,7月7日,深圳市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专责小组办公室发布风险提示,警示近期一些不法机构以“金融创新”“数字资产”为噱头,利用公众对稳定币了解不足的特点实施非法集资。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许多奇指出,稳定币的法律属性模糊,既非法定货币,也难以完全归入证券、信托或电子支付工具等传统范畴,稳定币的异质性,导致其法律归类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一旦混为一谈,极易导致监管真空和套利。

鑫慷嘉事件绝非个例,它揭示了稳定币市场繁荣表象下的系统性风险:

1. 市场规模激增:全球稳定币市值已超2600亿美元,占加密货币总市值的7.7%。其中99%的稳定币锚定美元,远超美元在全球支付中50%的占比。

2. 监管真空地带:稳定币处于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灰色地带。虽然美国和香港已开始立法监管(如美国《天才法案》、香港《稳定币条例》),但全球监管框架尚不完善。

3. “不可能三角”困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邹传伟指出,稳定币面临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三个目标:大规模发行、储备资产主要投资长期国债、用户灵活赎回,试图同时实现三者将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

4. 挤兑风险加剧:研究发现,稳定币存在“集中套利”现象——如泰达币(USDT)平均每月仅允许6个机构将稳定币赎回为现金,这种设计虽有助于价格稳定,却放大了挤兑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在年度报告中直指稳定币三大缺陷:缺乏国家信用背书、非法使用防范不足、缺乏生成贷款的资金灵活性,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也呼吁公众“较客观冷静地看待稳定币”。

五、投资者当警醒:识别稳定币骗局的三大特征

鑫慷嘉事件后,多地监管部门发布风险警示。


通过分析此类骗局,可总结出三大识别特征:

1. 承诺不合理高收益:日息1%(相当于年化365%)的承诺明显违背金融规律。深圳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办公室指出,不法分子刻意混淆稳定币的支付属性与投资属性,将其包装成“低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

2. 多层级拉人头返利:鑫慷嘉的9级军事化架构是典型传销特征,湖南省委金融办在风险提示中明确表示,此类“通过虚拟币交易与多层级‘拉人头’分利模式展业,存在较大的非法集资风险”。

3. 资金流向不透明:要求投资者将法币兑换为稳定币入金,且不提供清晰资金去向说明的平台,极可能是骗局。深圳市专责小组提醒:“交易资金进入个人或第三方公司的账户,缺乏正规金融机构监管和保护措施”。

六、未来之路:在创新与风险间寻找平衡

尽管存在风险,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不容忽视:

1.与SWIFT转账相比,稳定币支付速度可达分钟级,手续费低至0%-0.1%

2.2023年稳定币“有机”交易量已超2.3万亿美元,逼近Visa等传统支付巨头规模

3.在新兴市场,稳定币为民众提供了低成本接入美元流动性的通道

要推动稳定币健康发展,需建立三重保障:

1. 监管框架:鑫慷嘉事件揭示了稳定币监管的三重困境:法律定性模糊、跨境转移便捷、投资者认知不足,面对这些挑战,全球稳定币监管正形成三方面趋势:

同质同监管原则:按功能而非主体实施监管,避免监管套利,中国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借助香港普通法体系进行测试。

技术中性与功能穿透:监管机构强调技术中立和功能穿透原则,推动监管框架科学化。不管采用何种技术,最终目标都是金融服务。

跨境协调与法币竞争:稳定币本质上是法币竞争的延伸,美国发展稳定币可以推动稳定币的玩家购买美债,我国需要抓住机会,增加使用场景,依托“一带一路”、深入高端制造,提升人民币计价能力。

全球监管正在加速应对:

①美国推动GEIUS法案,试图将稳定币发行纳入美联储监管

②欧盟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管理条例》(MiCA),建立统一执照与跨区域监管机制

③中国香港于2025年5月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计划于8月1日施行。借鉴香港要求稳定币发行人在本地设立实体公司、最低缴足股本2500万港元、储备资产需全额锚定高流动性资产并分隔管理的做法。

2. 技术保障:发展央行数字货币(CBDC)网络、代币化存款等多元支付工具,降低对单一稳定币的依赖。

3. 投资者教育:明确稳定币是支付工具而非投资工具,其设计初衷是作为加密资产间的交易媒介,全国青联常委杨赫指出,稳定币本质是“法币的数字化分身”,不具备内生增值能力。

截至7月10日,全国多地警方已立案调查鑫慷嘉案,37名团队头目落网,1.2亿元涉案资金被冻结,但对于已转移到海外的129亿巨款和潜逃出境的主犯,追回前景渺茫。

圣基茨与尼维斯的护照在黄鑫手中闪耀,160多个国家的免签特权让他消失在人海,开曼群岛的银行账户里,18亿枚USDT安静地躺着,与200万中国投资者的哭诉隔着一道区块链构筑的防火墙。

当三四线城市的老人翻着手机等待永远不到的提现,当个体户看着卖房得来的投资款化为乌有,这场骗局留下的不仅是一地鸡毛。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数字金融时代最尖锐的矛盾——在创新与监管的赛跑中,普通人的财富认知永远是最昂贵的学费。

深圳监管部门在风险提示中这样写道:“人是赚不了认知以外的钱的。”这句话与黄鑫的跑路宣言异曲同工,却指向同一个残酷真相:在这个稳定币崛起的时代,“认知税”已成为最昂贵的税种。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